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明.中山王徐达后裔——流落汉中西乡县之谜考(8)
2011-11-20 15:45:47  来源:三秦游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如此大案要案,百姓都传到至今,但官府仍无动做,你不能不说这是个千古之谜?或许真是锦衣卫!

徐、李二姓的由来

    尽管杀了送谱人(或锦衣卫),大家仍十分紧张,认为徐氏家族的身份已经暴露了,朝廷后续还会派人来追查。为此,族内立即开始召集各房管事的人员商量对策。这就提出二个方案,一是不搬家改姓换名(搬家那是要银子说话,要有一定经济实力)。二是搬家,不改姓换名。于是就出现经济条件好的、大房的,有搬家经济实力的就开始搬离古城镇,主要集中在西乡城关镇附近,形成一个叫徐家园子的地方集中居住。这一支人,仍沿用徐姓始祖-“徐编桶爷”手里启用的字派,其中有……春启文明正乾坤……辈份字派。留下的人,是那些经济条件差的,不想搬家的徐氏子孙,就入了老外公家的姓,启用当地原古城李氏家族的姓,但另行起字派,就是用辈份字派加以区分,其中有……应昌大全其信……。这些不搬家的徐氏子孙的我们,就是这下古城李氏家族。这也导致现在古城镇出现三个李氏家族,分别为上古城李氏家族;中古城李氏家族;下古城李氏家族。这三个渊源不同的李氏家族相互通婚,互相为亲。

    这就是西乡县境内徐、李二姓的由来。这二支人到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也在二万人左右。在西乡县,地域较小,男婚女嫁,若是徐、李二姓两家相遇,双方父母首先要问,是哪个地方的李氏?那个地方徐氏?如是这两个地方的人,坚决不准交往,同宗同族一个锅分出来的,怎能结婚!其实中国族谱历史具有其科学性,它防止了近亲结婚带来的遗传疾病。现代基因科学证明,人类基因结合,越远越好,后代就越健康聪明。氏族文化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使人的血缘、社会关系发展,呈良性的循环状态出现、更替,促使了社会文化源远流长。

“编桶坟”埋葬魏国公第几子?

    从以上文中,综合明史、西乡县志、传说、野史,基本确定了西乡县境内古城徐、李二姓系魏国公徐辉祖次子一脉。但“徐编桶爷”是魏国公这些儿子中排行第几?真实姓名叫什么?为什么被后人称之为“徐编桶爷”?他到底叫什么名字?

    据爷活着时讲。这位“徐编桶爷”的这座大坟,原来有墓碑等物件,因为文革破“四旧”,古坟墓上讲究的物件都被破坏损毁,唯独剩一座二三米高大石碑,被抬去修了古城村六队的仓库房,作为基石填筑在下面了。爷是解放后古城村第一任农会主席,他讲地是真实历史,如今他就躺在“徐编桶爷”的身边,享年84岁。这块石碑若有朝一日挖掘出来,也就基本还原“徐编桶爷”的真实姓名。

    据现在掌握收集的资料显示,和前面文章已推断魏国公后人非长子徐钦一人的历史依据。根据江西省万载县官元山乡《五盐徐氏族谱》流源部分,载明魏国公徐辉祖逃亡两子,均礼原名焕敬,均宝原名焕膺,原籍丰城(达祖籍南昌丰城),兄弟俩因避难而改名。据民国17年《寻乌吉潭徐氏族谱》卷一载:明建文四年中山王达公之子袭魏国公辉祖公,以受明太祖顾命,辅翊惠帝,即而燕王反,大举南犯,辉祖公帅兵拒燕,帅不克,金陵陷。燕王立为帝,辉祖公抗节不屈,削爵幽私第。恐复巢之下不保完卵,乃命二子均礼公、均宝公出走,初至丰城,后至安远之鸭公潭,结庐以居。有吉潭唐叔者与其弟游猎过庐,见均礼公状貌不凡,异之细审邦族,知为贵胄,遂引以俱归,适馆授餐,妻之以女焉。后为当道所知,缇骑大至,均宝公窜至广东平远,均礼公则从岳父避于安远之仙羊岩,事平复至吉潭,创田筑室而居之。是为吾族之开基祖也。仙羊岩(现属寻乌县吉潭竹子岌村)是均礼公避难之所,后改为佛堂,现为寻乌县旅游景点之一。1994年重修佛堂,碑文曰: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之孙均礼公因事避难于寻乌县境内仙羊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