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寿以父任仕至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反,尝以问增寿。增寿顿首曰:“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及燕师起,数以京师虚实输于燕。帝觉之,未及问。比燕兵渡江,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王入,抚尸哭。即位,追封武阳侯,谥忠愍。寻进封定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以其子景昌嗣。骄纵,数被劾,成祖辄宥之。成祖崩,景昌坐居丧不出宿,夺冠服岁禄,已而复之。三传至玄孙光祚,累典军府,加太师,嗣四十五年卒,谥荣僖。传子至孙文璧,万历中,领后军府。以小心谨畏见亲于帝,数代郊天,加太师。累上书请建储,罢矿税,释逮系。嗣三十五年卒,谥康惠。再传至曾孙允祯,崇祯末为流贼所杀。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魏国之后多贤,而累朝恩数,定国常倍之。嘉靖中诏裁恩泽世封,有言定国功弗称者,竟弗夺也。
徐天福
徐添福早卒(上文已证实其在上海做富翁),不再繁述。
徐膺绪
徐膺绪,授尚宝司卿,累迁中军都督佥事,奉朝请,世袭指挥使。
按照明史载,除过徐天福忽略不说。这弟兄三人因政治立场不同,结局结果不同,后人遭遇不同。
徐天福政治立场中立,在建文帝与永乐皇权争锋更迭中,以局外人身份,保全了自己及家小,无大福无大祸,不存在后人流落江湖之机会。
定国公徐增寿政治上倒向永乐帝朱棣。从开始在建文帝身边给朱棣当说客,说其好话,让建文帝放松警惕和未采取预防措施,到朱棣叛乱开始通风报信泄露军机,南京城破后,其被建文一剑刺死,朱棣入城后见到大殿上徐增寿的遗体,抚尸痛哭,永乐登基后追封定国公。其有功于永乐皇帝,册封、赏赐荣华富贵遗留其后人,尽管后人骄纵受罚,但不存在流落民间的原由。
独剩下魏国公徐辉祖,至始至终保建文帝,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燕王朱棣是其姐夫的亲情,多次提醒建文帝,留心燕王要反,在外甥陛见建文时,奏请扣押,建文不听。其不顾娘舅的亲情,自己准备擒拿朱棣三子,也就是他的亲外甥,以剪除燕王反叛的臂膀。朱高煦得到消息后,偷其一匹良马逃跑,待魏国公徐辉祖准备拿他时,其已经跑得很远,后建文将燕王子全部送归。不久燕王反叛。燕王军队将建文部队打的一路败退,就在这时,魏国公奉命殿后的支援部队迎上,大败燕王军队于齐眉山下,本该要乘胜追击,以鼓士气,但建文帝听信讹言,将魏国公召回南京,待魏国公回后,前方指挥不利,兵力空虚,士气低落,燕王军队又转败为胜,一直打到南京城,尽管建文帝败局已定,他人均知实务,或是逃跑或迎接燕王,魏国公仍带兵竭力抵抗,直到战场完全失控,独守在父亲中山王徐达祠庙,不去迎接朱棣。后朱棣手下官吏审问魏国公时,魏国公拿出免死铁券。永乐帝朱棣大怒,将其关押在他的私宅,直到永乐五年去世,年仅40岁。魏国公徐辉祖死后一月,永乐召集群臣,说“徐辉祖、齐泰、黄子澄将国家搞乱,但念中山王有大功于国家,我赦免其罪,今徐辉祖已死,中山王不能无后。”随机下令由徐辉祖长子徐钦继承王爵!这一脉发展很好,贤才辈出,直到明朝灭亡,国史尚有记录。其魏国公长子也未有流落江湖可能。那么永乐初年流落汉中西乡徐(李)姓子孙到底谁的后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