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明.中山王徐达后裔——流落汉中西乡县之谜考(6)
2011-11-20 15:45:47  来源:三秦游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魏国公徐辉祖次子出逃

看到这历史,我们应该有一些疑惑、疑问要解。

    疑惑一,难道魏国徐辉祖子子嗣仅长子徐钦一人吗?按照魏国公徐辉祖永乐五年逝世40岁,向前推五年,就是燕王反叛建文攻克南京时间,这个时候徐辉祖已经35岁。35岁这年龄段,放在解放初期,一般百姓家,都应该儿女成群,按照古人结婚15、16岁,武将的徐辉祖身强体壮,不可能仅仅徐钦一个儿子,按照古人得子规律应该在3-4个儿子吧?当时南京城攻破在即,作为主战且失败的将军,唯有获罪、处死之份担承。但一个在战场上历练十几年,统领右军、中军的都督(正一品),明白自己要承担战争失败的一切风险,包括被胜利者处死、抄家、满门抄斩的一切处罚。自己就不用说了,肯定要被报复,长子徐钦(其应在20岁左右或许有公职)有份,谁让他是中山王的嫡长孙呢!他必须待罪在家。然而其他儿子尚幼无责,必须逃离南京,万一朱棣下令,满门抄斩,自己一脉,也可保留一些血脉不至于断绝香火。为此,可以想象到当时凄惨场面,两个15、16岁或16、17岁小青年,将要随着逃难人群逃离,泪水连连问双亲,逃向何方?注意明史讲,魏国公徐辉祖数度练兵陕西等地,作为父母亲这时心如刀绞,但总比坐以待毙强。突然将两个少不更事,没有生活经历,未经过任何凶险的孩子,要送上逃亡的陌途,常人也定要将自己人生经历的地方认真仔细想一遍,给儿子们指点几个自己熟悉也利于他们生存、生活的地方!

    陕西汉中与徐辉祖有直接关系。据西乡县志载,明太祖洪武三年(137O),大将徐达克兴元,改兴元路为汉中府。这个时候徐辉祖(20岁左右)应该是其父部将,也许是徐辉祖第一次到汉中,从这里明军开进巴、蜀,光复四川。加之明史载“徐辉祖数出练兵陕西、北平、山东、河南”,对陕西一带已经很熟悉。汉中这地方应该是其逃亡避祸首选地方。这里交通不便,信息落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更难得其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与其皖南老家、新居南京周围地区极为相似,这些都是把他乡变故乡的理由。---这些仅为推理、猜想而已。

    疑惑二,魏国公徐辉祖,如此重要历史人物,为什么明史记载仅仅记载其一长子,其他儿子没有记载,这既不符合国公一级爵位享受朝廷的定制,也不符合国史记载要求。其实从此也看出端倪。魏国公一脉经过建文靖难,已七零八落,或避祸远亲,或流落民间,唯有长子徐钦待罪在家,其他人逃的逃,走的走,待到魏国公去世后,朱棣动了恻隐之心,其实应该是徐皇后哀伤打动朱棣,毕竟自己亲兄弟被自己圈禁而死,现其家庭其他亲人是死亡、逃离音信全无,仅长侄徐钦伏罪待家,父中山王徐达长子一脉结局如此凄惨,她也是有责任的。这才是赦免其罪,让其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爵位的理由,如不是其亲姑妈,看看明史,方孝儒、黄子澄、齐泰等等一大批建文朝忠臣的悲惨下场,惨绝人寰的惩罚手段,就知道这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这也就给我们透漏了一点信息,魏国公后人的历史除长子徐钦外,其他人无法记载全面而舍弃。如记载,要写清其姓名结局,有姓名,无结局,或记载因为建文靖难事变所致逃离,那都不符合中国统治阶级写史的一贯手法。历史一贯是强权者的历史。

    以上推断证明,魏国公徐辉祖逃亡的儿子,就是汉中西乡徐(李)姓子孙的始祖,这也就破解了为什么祖祠,到康熙年间才出现“明开国工程中山王之后裔”字样碑刻的根源来历。但有些人觉得,显得有些牵强是吧!再将历史目光,聚焦到汉中西乡“徐编桶爷”创业开基的所在地—古城,从这些地方的县志、典故、野史中看看这支人地生存状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