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陈仓区文告文规录(6)

2011-10-7 21:34:2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以小城镇为依托,建立工业开发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在现有公共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投入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重复建设、浪费土地、浪费设施。同时,带动以传统集市贸易为基础的小集镇的复兴,并为旧集镇改造、新集镇建设提供资金,加速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地区的优势,依托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带动和促进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步伐。三是通过建立工业开发区,可为发展区域经济起示范作用,带动和促进其他地区的发展,加快全县经济发展步伐。四是建立工业开发区有利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实现工业与农业同步发展,避免工业发展、农业萎缩。同时,探索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所必需的政策、法规、制度和经验,为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新路子。
    二、建立工业开发区的条件和潜力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好。
    开发区位于宝鸡市近郊,地处西南、西北交通要塞,以陇海铁路为轴线,东与沿海各省相连;以宝成、宝兰、中卫铁路为辐射,构成与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经济发展较为密切的联系;区内公路四通八达,西宝公路南、中、北三线均由区内经过,形成了外连邻省与各兄弟县(市),内通各乡镇的运输网络,西与宝鸡市接壤,东距西安、咸阳等大、中城市较近,具有传递信息、转让技术、吸引人才、引进资金、扩散产品、发展横向联合等经济关系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近几年来,已和江苏、上海、广东以及西北各省区的大中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往来关系,为开发区与国内经济联合和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基础设施条件好,开发前景广阔。
    开发区内供电、供水、通讯、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齐全,且潜力很大。区内有火车站两个,客货运输十分方便,厂矿公路11条,折合约90多公里。该区属强富水区,地下水源充足,开采容易。城镇供水已建成较为完整的输送系统,排水工程已经动工。一个日产2.5万立方米的煤气工程正在筹建。区内现有11万伏变电站三个,高压输电线路八条,国家“330”大型输变电工程与开发区紧邻。正在筹建的一座年发电量12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就在开发区北侧,能源供应潜力很大。区内通讯设备优良,四通八达,有 为工业建设服务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手段。
    3.大工业较多,发展潜力大。
    内现有部、省、市属大中型工业企业十一家,固定资产原值达3.05亿元,比开发区内31户县办工业、26户乡镇工业和844户村组、联办工业的固定资产总值还多7000多万元。1987年开发区内部、省、市属工业企业产值达2.63亿元,相当于县办工业、乡村工业产值的总和。这些工厂设备精良,科技力量雄厚,不少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发展横向联合,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建立工业集团的靠山和支柱。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内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一系列名优产品的产生,如省内外闻名的“渭阳牌”摩托车、“双鸥牌”洗衣机、“秦川大曲”酒和“宝鸡牌”啤酒等,无不得益于区内优良的工业开发与经济发展条件。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建立,这一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4.劳动力素质较好,技术力量雄厚。
    开发区内共有农村劳动力36539个,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47%。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和农民企业家,带动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县内的部、省、市属企业技术人员3398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2327人,经济管理人员190余人,为数众多的劳力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良好,副食品生产潜力巨大。
    开发区共有土地14.4万亩,其中农耕地7.8万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是我县农耕地高经济价值区。其中,水浇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8%,保证了农作物稳产高产,也为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创造了条件。具有发展肉、蛋、奶等副食品生产的良好基础,具备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必要物质条件。
    在以上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有关专家、领导以及各方面的意见,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确认,该区域已具备建立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工业开发区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三、建立工业开发区的指导思想和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大中型企业较多、乡镇企业发达等优势,依托小城镇,依托大中型企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开发、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吸引县内外国营、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企业,走国营企业、联办企业、乡镇企业、联户企业、 私营企业群体开发,全方位发展的路子,使这一地区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区域性工业基地。通过建立工业开发区,进行改革创新和超前试验,出制度、出政策、出法规,探索实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和经验。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开发区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以工业为主体,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的路子。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以工建农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农业规模经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2.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起步于城镇基础建设较为完备的阳平、县城、西虢厂区等小城镇,逐步向周围延伸和扩展,形成“三点一线”型的工业走廊区。
    3.内引外联、全方位开放。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开发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
    4.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组织和引进县内外资金,鼓励企业、金融组织、企业家以及个人来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业。
    5.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土地。
    四、试验内容
    以小城镇为依托,建立工业开发区这项改革试验,围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1.探索怎样依托小成镇和大中型企业带动、促进乡镇企业和县办工业发展。2.探索乡镇企业如何相对集中,统一利用服务设施,减少重复建设。3.探索聚集资金、吸引人才、吸引技术的政策和办法。4.探索以工建农、规模经营、劳力转移的途径和办法。5.探索通过建立工业开发区发展县区经济的路子。根据以上试验内容,第一批出台的项目有:
    1.制定优惠政策。开发区对投资兴办企业在税收、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实行优惠,并对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项目者给予奖励,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加快工业开发区建设步伐。
    2.建立土地开发制度。为建立工业开发区提供土地开发、征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使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在合理与节约的前提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建立外向型试验小区。在开发区西部与宝鸡市接壤的千河桥以东地区,划出两平方公里的面积,建设外向型的工业小区,试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4.拟定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制度、政策和办法。为了搞好资金组织,引进和融通,解决开发区建设的巨大需求,促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拟采取股份制、带资进厂、土地入股、发展合作基金会、建立各项基金、经人民银行批准发行债券、股票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5.试行土地规模经营。按照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从土地建设入手,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土地合理流动和适度集中的机制,充实和完善土地经营管理体制,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路子。
    6.建立科技开发公司。制定吸引人才、吸引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政策和办法;建立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实行各种形式的科技承包、开发技术攻关的制度和措施;研究组织闲散科技人员为开发区服务的措施和办法;建立科技市场,落实“星火计划”,发展民办科研机构,在开发区内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7.完善基础设施。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同时,边建设边开发,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以西虢厂区为突破口,完善基础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吸引力。
    五、试验的目标和步骤
    工业开发区这一试验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线长面宽,大体需十年时间建成,所以拟分步实施。
    第一步,1989~1990年,即中央提出“治理、整顿”时期,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好两个规划(即“宝鸡县工业开发区规划”“宝鸡县工业开发区城镇基础设施规划”)。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厂区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边建设边开发,先行一步,试验示范。1989~1990年完成虢镇镇北大街道路和虢蔡公路拓宽、火车站公路改建、虢镇镇地区排水和车站厂区统一供水工程。3.全面实施七个试验项目,分别拿出阶段性试验成果。4.在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横向联合,提高现有乡镇企业和县办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稳步发展。同时,鼓励兴办一批私营企业和联办企业。到1990年,区内工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含部、省、市属企业)。
    第二步,从1991~1995年,在完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搞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力争开发区内工业总产值在“七五”计划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2亿元,财政收入8000~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元。同时,对第一批出台的七个项目,拿出试验成果报告。根据开发区建设的需要,出台第二批试验项目。
    第三步,从1996~2000年,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生产,使开发区内工业总产值实现翻1.5番的要求,工业产值达到21亿元,财政收入1.4~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千元。拿出所有试验项目的成果报告,达到出制度、出政策、出法规的目的。
    六、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及职能
    (一)设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宝鸡县工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理日常事务。
    (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职权
    1.制订开发区的规划,并组织实施;
    2.组织有关单位联合办公,分别办理有关手续;
    3.协调开发区内企业与各机构的关系;
    4.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开发区内公共设施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兴办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和各项公益事业。
    5.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负责起草制订有关政策。
    6.负责开发区内各项试验的组织实施、补充完善、跟踪监测等。
    七、试验条件和组织领导
    (一)工业开发区这项试验时间长、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难度较大。为了保证这项试验的胜利进行,建议省、市给县下放权力,实行优惠政策,为试验创造条件。如扩大税收减免权限;赋予土地审批权;省、市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为工业开发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组织领导
    1.工业开发区试验由宝鸡县农村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决策和组织。领导小组组长:县委书记蒲俊崇;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忠良;县委常委肖建农;副县长张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