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学校教育(8)
2011-10-18 22:52:0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第七节 业余教育
    民国十六年(1927)12月10日,宝鸡县民众教育委员会成立,始办民众业余教育。当年开办民校7所,招生共146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县通俗演讲所成立后,民众业余教育进入盛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民众补习教育遂停。民国时期民众补习教育,内容以扫盲为主,对象以农民为主(商会举办两期店员补习班,共82名学员),旧中国民不聊生,民众无意就学。国民政府采用劝告、强迫等办法,民众逃学如避徭役。民国三十一年(1942)下半年,督学张楷呈政府总结报告言:“……乡村负担甚重,民众确有不暇上学者,即有余暇,便找工作,如卖柴卖炭,谋得微利,以维生活。因之,民校学生极难催齐……”又,民国三十年(1941)督学张定五、徐茂廷、王御学呈文载:“查第三期战时民众补习教育,职等分赴各学区乡村视导,所有各保学附设民校,多系有名无实,固因各乡保甲人员忙于他事,不负其责,而乡村因杂差兵役,均叫苦连天,失学男子先后曾服兵役,失学妇女累于家庭生活,入学极感困难。……民校学生寥若晨星,不及额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上提出扫盲任务,1951年,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扫盲运动随即在干部、职工、农民中展开。
    干部扫盲
    1951年,全县干部中文盲432名。
    1952年始,举办干部速成识字班。实行分级办学,县级抽调乡支书、乡长中文盲半文盲干部34名,集中突击识字。乡镇配合冬学,扫除农村基层干部文盲。
    1952年,宝鸡县干部业余学校成立,校址在县工会内。
    1955年,干部中文盲全部扫除。开办干部业校高小班招生163名,初中班招生239名。1956年统计,共有干部业校11所。1957年出现高中1班,招生23名;大专1班,招生15名。到1962年,脱产干部基本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有82名参加业余大学学习。
    1976年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自学蔚然成风,几年内有199人参加函大、电大、夜大学习,其中82人获结业、毕业证书。
    职工扫盲
    1951年,在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组织下,虢镇城区和虢镇火车站两个工商业较发达地区的工人全部组织起来,共1300余人,以读报组形式,参加业余文化学习。
    1952年,虢镇职工业余学习班成立,1校2班,124名学员。同时,虢镇火车站工人业余学校成立,2校4班,236名学员。同年,阳平行业职工业校成立,5校8班,615名学员。
    职工业校分普班与中级班。普班招生对象为全文盲,以扫盲为主,中级班以提高为主。1955年,有高小3班,163名,初中1班47名。此后,高小、初中班逐年增多,到1958年“业余大学”兴起,各业校随之“跃进”号称为大学。当时各行业共办这种大学123所,任命校长123人,聘请兼职教员137人。据当时统计,学员5000余人(与当时各行业在职职工总数同)。业余“大学”一无教材,二无任务,三无效果,徒有虚名,导致正常业校教育中断。
    1961年,重新恢复业校。1963年,职工文盲全部扫除。之后,转入巩固和提高阶段,开办了业余中小学班。
    1966年~1976年,职工业校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1979年,县计委、共青团、农工部、妇联、科委、文教局等单位组织成立了工农教育委员会。10月24日,停办12年的职工业余学校恢复。开设两个英语班,招生132人,聘请兼职教师2人。
    同时,全县共办起各种形式业校、短训班、外语班126个,参加学习人数5140人,占职工总数的52%,聘请兼职教师92人。
    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随之,各系统都制订了职工教育规划,各单位相应成立了职工教育领导小组,全县共办起职工业余学校9所,参加学习人数982人。
    1982年7月17日,县业余教育办公室对全县35个部局、系统属375个单位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摸底测验,参加考试的1896名职工中,语文、数学、理化三科合格率仅1.7%,33人合格,县业教办颁发了合格证。嗣后,全县办起了22个职工文化补习班,参加学习人数1200余。
    在开展“双补”活动过程中,其他形式业余学习也得到发展,陕西省中医函授部在县医院招收学员1班34名,县总工会在工会院内开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县政府创办了宝鸡县兴华业余学校,县丝绸厂、面粉厂分别在厂内创办了职工业校,驻县工厂陕西机床厂、渭阳柴油机厂、群力无线电器材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分别办起了电大班和业余中专、中技班。据1985年10月底统计,职工文化补课有1704人合格,占应补人数70.2%;初级技术补课1836人合格,占应补人数93.2%。全县共办各种文化技术训练班85期4700人受到培训,办职工业余高中3所,入学人数188名,其中68人毕业。
    1986年,由县教育局主管开展了职工高中文化课自学考试。考试分文理两科,文科考政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理科考政治、语文、物理、化学、数学,成绩合格发给高中结业证书。
    1989年计,职工中有764人参加了在职中专学习,471人参加了高等教育学习,2568人参加了各类岗位培训,1521人达到合格标准。
    农民扫盲
    1951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全县利用冬季农闲开展扫盲工作。首先举办了两期冬学教师学习会,准备师资。入冬,共办起冬学扫盲班488处,入学人数达48000名。
    1953年,鉴于冬学属季节性不易巩固学习成果,遂产生了常年性民校。当年创办民校9所。至此,农民业余教育具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普小、完小为主体的夜校;二是利用冬闲以村为主体组织的冬学;三是以提高巩固为目的的民校。1953年全县共40000余人参加学习(其中入冬学20211人)。
    1954年,民校增长到72所,有2334人入学。冬学453处,643班,162个识字组,学员共计21098人(男15253,女5845),义务教师789人。当年,小学教师范振帮根据速成识字特点,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特征,摸索编写了《汉字注音识字读本》和《汉字注音识字教学法》,全县推广后,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省上表彰。
    1955年,冬学被常年性民校取代。
    1956年4月,县扫除文盲协会成立。嗣后,各乡镇分别成立了扫盲协会。协会领导多由党政负责人兼职,县协会办公室设扫盲专职干部,基层各分会设专干。会员包括扫盲教师、指导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
    此时,扫盲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式灵活多样。人口众多、居住集中的村庄,办起了全日制扫盲集中班;家务重、孩子多的家庭或零散居住的自然村落,组织联户识字组,数人一师一桌;家庭拖累过大,或因病卧床在家的学员实行专人包教、送学上门、一人一师、责任到人。全县乡村,闲谈以识字多少为新闻,聊天以识字多寡为笑柄,荣辱以水平高低为准绳。闲上识字班,忙进工地识字组,一时之间,读书识字成为人们心目中头等大事。到1957年,全县有13705人脱盲,2560人由文盲转为半文盲。1953年,全县共办扫盲集中班717处、1035班,联户识字组376个,共入学33614人。暑期,中小学教师深入川塬山区,实行短时间高速度突击扫盲,包括当时扫盲教师和工作人员,共58000余人投入运动。村庄路口设了识字岗,村头巷尾写满了宣传标语。9月,轰轰烈烈完成了扫盲任务。但因善后巩固不及时,嗣后又回生。
    1962~1965年,是本县农村扫盲第二个高潮。这次扫盲以村办夜校为主要形式,对象为农村青壮年。
    1962年,入学总数15347人,占青壮年总数12.5%。
    1963年,入学总数18611人,占青壮年总数15.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