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前教育
民国二十九年(1940),本县第一所幼稚园成立,附设于县立西街女子学校内。首届招收2~4岁幼儿两班40名、民国三十年(1941),县立女子学校与县城镇中心国民学校合并(今西街小学),幼稚园遂改为县城镇中心国民学校附设幼稚园,招收6周岁以下幼童,实行半日两餐制。课程设置有音乐、歌事(儿歌)、常识、游戏、工作、静默、餐点。
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中国劳动协会宝鸡劳工托儿所成立。址设于十里铺申新纺织厂东南隅,经费由中国劳动协会直接拨给。设教育员、助教、庶务员、护士、保育员等职。招收劳工子女,幼童分乳儿、婴儿、幼儿三组,其中乳、婴儿组主要培养生活习惯,幼儿组进行识字、算术、唱歌、舞蹈、手工、图画、游戏、讲故事等教学。民国三十六年(1947)停办。
民国三十五年(1946),私立宝鸡荣军育幼教养院成立。董事长兼院长王长喜。址设于长寿山下前战时保育院,又称宝鸡工合新村,接收旧保育院幼儿数名,招收当地“荣誉军人”及“抗属”子弟和社会上家境贫寒幼儿共32名,课程设置体育、训练、生产、劳作(何时停办不详)。
民国三十七年(1948)2月,县立西街幼儿园(县城镇中心小学附设幼稚园)停办。
1956年2月,县人委在虢镇城内创办县办幼儿园1所,设混合班1个,招收幼儿68名。课程设置语认、计算、美工、体育、唱歌等。1958年,县办幼儿园发展到5个班,入园幼儿170多名,有教养员10人。同年,虢镇镇民办幼儿园和驻县陕西机床厂、国营群力无线电器材厂、渭阳柴油机厂、宝鸡酒精厂等先后办起幼儿园(或托幼所),农村许多生产大队亦选聘农村有文化妇女任教养员,办起季节性幼儿园或托幼组织,教幼儿识字、唱歌、数数、跳舞等。园址多设在当地小学或生产大队办公室院内,设备简陋,仅有些小椅子和简单玩具。是年,全县办起这种幼儿园217所,入园幼儿7420名。次年,除马营公社明星大队、香泉公社前锋大队、城关公社北堡大队存留外,其余均停办。
1960年,县办幼儿园迁址东街。园内设有滑梯、转椅、摇船、小推车、木马、大积木、哑铃、三轮车等玩具,并饲养狗熊1只供玩赏。1968年,县办幼儿园与虢镇镇幼儿园合并,址设于权家巷。
1971年前后,驻县工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国营宝光电工厂、国营金山器材厂、陕西汽车齿轮厂、宝鸡轴承厂、宝鸡床单厂和县针织厂等单位先后办起幼儿园。
1977年,虢镇镇幼儿园从权家巷迁址虢镇小学,改为虢小附设幼儿园。
1978年,宁王公社各小学附设学前班(试办),招收5~6岁儿童,进行入学前预备教育。教师由各校聘任,民办性质,由学校统一管理。次年在全县推广,农村有493所小学附设学前班,入学率达85%以上。学制为1年,设算术、语认、音乐等课。
1987年9月,虢镇小学附设幼儿园与虢小分设,称宝鸡县虢镇幼儿园,编制教师16人,保育员8人。包括保健医生、后勤共计39人。设大、中、小三个班。
1989年11月,驻县宝鸡酒精厂全日制幼儿园成立。
1989年计,全县有幼儿班442个(包括农村学前班),入园幼儿12298名(其中农村学前班11316名)。幼儿教师421名,保健员27名。幼儿教师中受过专业训练(中师以上)的207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