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白河县宗教概况(1)

2012-5-27 14:46:2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明弘治、正德年间白河道教盛于佛教。清乾隆至咸三时期由于地方行政当局的提倡,捐款大修寺庙,佛教渐盛于道教,并有互相融合现象。民国年间,西方基督教传入,分布虽广,而教徒不多。
第一节 道教
    白河县与楚毗邻,居民又多从楚迁来,故楚文化中的神鬼、祭祀、斋醮、咒符、印镜等道教科仪、程式在县内到处可以见到,道教建筑遍布全县,顺水有三教宫,卡子圣母山有仙台观、联云观,双河、冷水、月儿、县城有武圣宫、灵应宫、朝阳观等。清代中期以后任地方的行政长官,希图为地方“御灾捍患”,屡在县城修殿、建宫、设坛,届期请道士作法“驱邪”,连发蝗灾也请道士作法“驱逐”。县内百姓欲“消灾免祸”,凡修建宗教建筑,无不慷概施舍捐助。且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供奉之偶像。裁缝供奉轩辕(县城轩辕宫在下河街中段)、商人供奉赵公元帅、木石匠供鲁班、金火匠供奉李老君、剃头匠供奉吕洞宾、中医供奉华佗、中药供孙思邈、看风水的供奉刘伯温、驾船供奉杨泗爷。道教宫、观、殿中除供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外,还设酆都、十殿阎王、送子娘娘、火神爷,还有些多不胜计的石王爷、牛王爷、马王爷、土地爷小庙,在过去随处可见。
    道教神职人员称道士或道人。民间传闻道士皆有“法术”。清代以前,道士常被人请去“拜斗”、“打犯”、“招魂”、“驱邪”、下坛孥“妖作怪”,光绪年后渐少。道士度职有印,文曰:“灵宝大法师”。旧志载县南飞云山(今圣母山)有道士,鹤发童颜,来去无踪,有樵者路遇巨蟒,追逐甚急,道士见状,投手杖逐之,巨蟒即去。卡子西坝一带至今盛传一曾姓道人,某年路经竹溪,有产妇,子不下,母子俱亡。出殡途中,曾道人惊问:“人未死如何能葬?”丧家道:“昨日亡故。”道人说:“人并未死,开棺看来。”遂开棺,曾施以针灸,子下母活。产妇家厚礼相赠致谢,曾道人拒收。问以居址,道人说:“家居白河县卡子西坝”,即去。年终,产妇家中派人担礼品来白河县卡子西坝登门酬谢,问得西坝居民,都说:“曾道人即曾法官也,已死多年,法官庙即其葬处。”来人便说出原委,于是曾法官显应故事四处传扬。产妇家遂换礼品为祭品祭祀。民间盛传月儿潭法官斩花蛇沟巨蟒,城关晏法官与老官爷斗法,皆为道教故事。
    30年代,县南纸坊一带曾有人宣传说道教符咒可以使人“刀枪不入”而拉起地方武装——“神团”。两军对垒,“团勇”喝符水念咒,挥舞大刀,赤膊上阵。至今,农村建房,梁上绘以太极图,大门上悬镜“照妖”,室内挂“符条”,“避邪”消灾,还有为小孩“叫吓”、“收魂”、手颈戴五色线等,都是道教的痕迹。道教还宣扬人可以“羽化登仙”,以其抽象的奥秘使一些人笃信。其炼丹术和神话故事在旧社会使一些文化落后的人相信。解放后,道教影响虽渐淡化,而对于避邪、消灾的仪式,在农村至今盛传不衰。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