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800年到1989年的2789年间,境内共发生干旱253年(次),平均每11年发生1次。公元6世纪以后,干旱出现次数明显增加,从前601年到1989年的1388年间,共出现干旱201年(次),平均6.9年发生1次。二十世纪的89年中,共出现干旱106年(次).平均每年发生1.2次。从1955年到1989年,这34年中,共发生干旱96次,平均每年2.82次,其中大旱(100天以上,期内降水量偏少60%以上)14次,占干旱的15%;中旱(50~99天期内降水量偏少50%以上)27次,占28%;小旱(30~49天,期内降水量偏少40%以上)55次,占57%。百日以上的大旱和中旱18次。平均不足2年出现1次百日以上大旱,中旱每10个月1次,小旱每年1.6次。从干旱出现的季节看,这34年中,春旱共发生19次,占20%,其中大旱2次,中旱7次,小旱10次,10年中约有6年出现春旱;夏旱共发生27次,占28%,其中大旱4次,中旱5次,小旱18次,10年中约有8年出现夏旱;秋旱共发生22次,占23%,其中大旱2次,中旱8次,小旱12次,10年中约有7年出现秋旱;冬旱共发生28次,占29%,其中大旱6次,中旱7次,小旱15次,10年中约有8年出现冬旱。干旱在全县频率高、范围广、危害严重,是农业稳产、高产的限制因素。 周幽王二年(前780),三川竭(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 周幽王三年(前779),泾、渭、洛竭。 秦穆公十四年(前646),秦饥,晋闭之粜。 秦始皇十二年(前235),大旱,自六月不雨,至八月乃雨。 汉惠帝二年(前193),夏,旱。 汉惠帝五年(前190),陕西,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水绝。 汉文帝三年(前177),秋,大旱。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春,大旱;夏四月大旱。 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2),关中,秋大旱。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关中,夏大旱。 汉元朔五年(前124),关中,春大旱。 汉元封四年(前107),关中,夏大旱。 汉元封六年(前105),关中,秋大旱。 汉天汉元年(前100),关中,夏大旱。 汉天汉三年(前98),关中,夏,四月大旱。 汉太始二年(前95),关中,秋,旱。 汉征和元年(前92),关中,夏,大旱。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关中,夏,旱。 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关中,夏,大旱。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关中,夏五月大旱,东西数千里。 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关中,夏,旱。 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关中,夏,大旱。 汉哀帝建平四年(前3),关中,春,正月大旱。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关中,旱(饥),人相食。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关中,夏四月旱。 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三辅少雨,麦根枯焦,牛死日甚。 汉顺帝阳嘉三年(134),三辅大旱。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四月至七月,三辅大旱。是岁,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晋泰始七年(271),雍州五月旱,饥。 晋泰始八年(272),五月,雍州大旱。 晋太康八年(287),雍州四月旱,饥。 晋太康九年(288),夏旱,伤麦。 晋元康元年(292),七月,雍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 晋元康五年(295),秋七月,旱、疾,同月,雍州陨霜杀稼。 晋元康六年(296),关中,旱,饥,大疫。 晋元康七年(297),七月雍、梁州疫,大旱,饥,斗米万钱;同月陨霜杀秋禾。 晋永嘉元年(307),旱,关中饥荒,百姓相啖。 晋永嘉三年(309),五月,关中大旱。 晋建武元年(317),秋七月,关中大旱,雍州大蝗。 晋太宁二年(324),关中大旱,自正月至四月。 晋太宁三年(325),四月雍、梁州大旱。自正月至是月。 晋升平二年(358),关中,九月大旱。 晋太元四年(379),夏,大旱。是岁,秦大饥。 晋义熙十一年(415年),秦中大旱,赤地千里。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秦自正月不雨至十月,农民受饥饿者甚众。 北魏太安五年(459),十二月,雍、秦州遍遇旱灾,年谷不收。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五月丁丑(7日),以旱撤膳。六月已丑(9日),诏免除岐等七州军粮食。 西魏大统二年(536),关中大旱,饥荒,人相食,死者十之七八。 西魏大统三年(537),四月乙酉(15日),雍南、秦、陕州霜旱,人饥流散。 隋开皇四年(584),六月,雍、岐等五州旱。 隋开皇六年(586),七月旱,米粟涌贵。八月,关内七州旱,免其赋税。 隋开皇十四年(594),五月,关内诸州旱。七月,关中大旱,人饥,上率户口就食于洛阳。 唐武德七年(624),秋,关内旱。 唐贞观元年(627),是岁,关中旱饥,有鬻男女者。 唐贞观二年(628),春,关内旱,蝗,饥,民多卖子。 唐永徽元年(650),京畿、雍、同等州旱。自夏不雨至七月,雍、绛、同等九州旱,蝗。 唐咸亨元年(670),七月甲戊(25日),雍等4州旱。八月,天下40余州旱及霜虫,百姓饥乏,关中尤甚。 唐咸亨三年(672),关中旱,霜,大饥。 唐调露元年(679),关中旱,秋饥。 唐开耀元年(681),关中旱,大饥。 唐永淳元年(682),五月大旱,蝗,饥馑,斗米三百,人相食,死者相枕于路。 唐垂拱三年(687),天下大旱,全国大饥,关内尤其。 唐久视元年(700),夏,关内旱。 唐长安二年(702),关内大旱,春至六月不雨。 唐景龙元年(707),关中旱。 唐景龙三年(709),关中,六月旱,十月旱,饥,斗米百钱。 唐开元元年(713),二月,关中自去秋至是月不雨,人多饥乏。 唐开元二年(714),正月,关中自去秋至是月不雨,人多饥乏。 唐开元三年(715),关中,春大旱,饥。 唐天宝九年(750),三月,关内旱。 唐天宝十二年(753),水旱相继,大饥。 唐天宝十三年(754),水旱相继,大饥。 唐宝应元年(762),关中,旱、蝗、疾疫,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唐永泰元年(765),关内大旱,自三月不雨至六月。冬无雪。 唐大历六年(771),关中,是岁,春旱,米斛至万钱。 唐大历十二年(777),关中,春夏旱,至秋八月雨,冬无雪。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