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叫“重九”,(古时以“九”代表阳数,古称“重阳”)。旧时,士大夫于是日结伴登高,设宴饮酒,赋诗抒怀,称为“重阳会”。民间则以糖、油和麦面填红枣作糕食之,称“重阳糕”。澄城县有为新出嫁女子送重阳糕的风俗。
八、阳春节
农历十月初一是阳春节,俗称“寒衣节”。是日鸡鸣时,家家户户用白纸剪作衣、裤状,填以连籽棉,鸡鸣时,在大门外焚化,意为给祖先送寒衣。
九、冬至节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民间流行吃羊肉水饺。传说名医张仲景每年冬至日施舍“祛寒饺耳汤”,以防民间冻耳疮,因此汤剂是用面包羊肉等物而为,其状如水饺,煮熟,带汤食之,一剂见效,故传以为俗。
十、五豆节
农历腊月初五日是五豆节,俗称“喝五豆”。当日早饭,俗以五样豆和大枣煮粥食之。传说是秦始皇筑长城时,成千上万的人被累死、冻死、饿死,幸存者在腊月初五这天,将各自剩余的一点杂粮集在一起,煮粥食之,因以为俗。
十一、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日是腊八节,俗称“长工节”。民间以日出前吃细长臊子面条为俗。此俗来源于送长工事。旧时的长工,到腊月初八便算干满了一年。是日清早,天不明就要把饭吃毕,送长工回家。说是“腊八不见红,来年不受穷”。吃细长面条是为了表示情长义深。因为在腊月初八日吃食,所以叫“腊八面”。因为吃了面就散场,所以叫“散场面”。
新中国建立后新兴的节日有:“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中国共产党生日、“八一”建军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这些节日只机关单位举行,民间尚未普遍推行。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