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建国后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诊所 建国后,成立白水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取缔游医并对民间医生进行考核,合格者接收为会员,授予处方权。1953年,医界人士纷纷联合,设所营业,时城内有中医保健诊所及联合诊所二家。中医保健诊所所长吴禹鼎,有医生、司药、学徒等共14人。联合诊所创于北街即今城关卫生院址,所长郭德民,规模类前。1958年两处合一。与此同时,西固、冯雷、雷牙、纵目、北井头、尧禾、林皋等地均有私人联办诊所开业,尧禾镇并设有卫生所、黑热病防治所。1958年公社成立后,改为公社卫生所。1976年尧禾、纵目、林皋、西固4处改为地段医院,余皆于1978年改为公社卫生院。
(二)医院 1950年,县人民政府在寺前街借用红十字会址成立白水县卫生院,民政科长路西棋兼院长,11月开诊。医、护、稽查等共计5人,设备极为简陋,手术仅可切小脓包。1956年,卫生院迁于北关新址,改名为白水县人民医院。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及化验室、透视室、手术室等。有病床10张,职工22人,时医士樊重谋首作阑尾切除一例。1959年,医师王润田修补疝气成功,医疗水平较前提高。1960年以后,人员多次得到培训,先进技术引进及医学专业大专学生相继分配来白,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年,医师王润田为蒲城一患者成功摘除卵巢囊肿,次年又为跃进渠烧伤患者植皮。在无全麻及无输血设备情况下,为另一患者摘除前列腺成功。1964年,医生孟兆林为两个患者分别作阴道子宫全切及脾切除亦获成功。上述手术均开白水医疗首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964年白水县医院扩大规模,新建病房楼一幢,而积1,400平方米。1976年,新建职工楼一幢。同年门诊增设五官科、儿科、理疗科、按摩科。病床增至120张。自1969年以来,问宏医师开展的心电图、超声波技术在渭南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70年后,省支农医生王树梓教授(在西固地段医院)、王仰通主任(在尧禾地段医院)经常来院指导,曾办骨科、内科学习班。与此同时,医院开展了胸科、骨科技术。自1975年起,赵子慎、陈松旺、陈庆坤、殷培璞等教授先后来白讲学。外科医师党进效在专家指导下并展了难度较大的肺叶切除、二尖瓣分离等手术。1977年眼科医师韩笃仁赴苏丹支援,这是白水医务工作者援外第1例。1978及1979两年,儿科、病案管理及人才培养均获渭南地区第一名。1981年起,医院规模再次扩大,先后建成职工宿舍单元楼一幢,办公楼一座。医疗设备不断增添和更新,科室逐步齐全,技术水平愈加成熟,技术力量更加壮大。至1983年,全院有职工143人,其中医师43人(主治医师11人),医士6人,助产士1人,护士14人,药剂师(士)7人,检验师(士)4人,其它技师(士)4人,初级技术人员42人,行政与勤杂人员22人。
白水县中医医院1982年创建,院址在城北门外,6月正式开诊。全院共有职工23人。老中医李至愚、郝子玺驰誉境内。主治吴茂荣名噪城乡。加之大专学生相继补充,新老配合,医疗力量逐步增强。药材较齐全,炮制加工精良,就诊者络绎不绝。近年来以中药排除尿道结石成功数例,中药医疗阑尾炎、痔漏、牛皮癣等亦多有建树。
地段医院共4处。1973年将西固、尧禾、林皋、纵目公社卫生所改为地段医院。各地段医院均设有医疗、放射、检验等科室,配有X光机、显微镜、冰箱、手术床、无影灯等。病床由70张增至105张,职工由原来的80多人增至120人,有主治医师3人,医师13人,医士30人。初,地段医院有省支农医疗人员,可以治疗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一些疑难杂症。一般均可作腹部手术,尧禾医院还可作上腹手术。西固医院王树梓教授、尧禾医院王仰通主任更为群众信赖,病家纷纷就诊。二王除医疗外,还承担县医院指导,为白水培养人才,贡献很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