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
|
|
2011-8-15 10:07:12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半坡陶窑】 半坡遗址出土了6座中国最古老的陶窑,有横穴窑、竖穴窑两种形式,每座陶窑均由火膛、火道、窑箅和窑室几部分组成。横穴窑是半坡人早期使用的陶窑,其形状为:最下面是一个火膛,呈长而倾斜的筒状,长约两米左右;最上面是窑室,在火堂倾斜方向的后方,直径一米左右,圆穹状;火膛与窑室之间,是放置陶坯的窑箅,窑箅中心及两侧,有3条大火道,窑箅周围有一圈等距离的十二、三个圆形或方形的火眼,这些火眼距火膛近的较小,距火膛远的较大,以调节窑内温度,使陶坯受热均匀。竖穴窑是半坡后期出现的,构造较横穴窑先进,其最大特点是火膛在窑室的垂直下方,火膛通窑室的距离近,呈圆形袋状;窑中间有两个粗而圆的洞作为火道,这种窑比横穴窑体积略大。 图8 陶窑 图9 陶窑绘制图 【生产工具】 砍伐器(图10)主要作砍劈之用。这种石器的质料以石英岩居多;坚硬的质地不仅使石器锋利无比,而且经久耐用,所以遗址中出土的此类工具大都保存完整。 石锛、石凿、石锄(图11)。石锛和石凿酷似今日木工之锛、凿,不过用途略异,石锛和石凿主要用于分劈木板,石锄是农业生产工具,用法犹如十字镐。(安装示意图12) 鱼钩鱼叉(图13) 网坠(图14) 各种渔猎工具说明在农业耕植之外,半坡人还从事渔猎活动。 石球(图15) 陶刀(图16) 碾磨器(图17) 箭头、矛头(图18) 【生活用具】 骨针、骨梭、骨锥、石锥(图19、20) 遗址中发掘出的骨针,制作精巧纤细,而且数量很多,说明当时缝衣服已相当普遍。 器底布纹、布纹放大(图21、22)遗址中布纹陶碗的发现说明,半坡人在制作衣服时已经采用了纺织物和编织物,他们在纺织和编织中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类纤维(葛麻类植物和兽毛)。 细颈壶(图23) 葫芦瓶(图24) 带流罐(图25) 陶盆(图26) 陶碗(图27) 陶罐(图28) 以上均为半坡人的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是饮食器具和储藏器,带流罐之“流”是今天茶壶咀的前身,葫芦瓶是颇便携带的饮水器。 【墓葬】 考古发现,半坡氏族墓葬区位于村庄北部,氏族成员死后都在那里安葬,但是死者的葬式有所不同,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俯身葬、屈肢葬、四人合葬、二人合葬等。 仰身直肢葬。是最普通的,随葬品也多出在这类墓葬中,且数量基本相等。 二次葬,也叫“洗骨葬”。这种葬俗,是待肉体腐朽,再将尸骨正式埋葬。俯身葬和屈肢葬,是对非正常亡者的特殊处理。 【瓮棺】 在6000年以前的聚落中,瓮棺是专门用来埋葬小孩的。在半坡时期,成人死后以各种方式葬于公共墓地,而不幸夭折的小孩却用瓮棺葬在居住区内房屋的附近,体现对小孩的体贴和爱护。 【女孩墓】 半坡遗址152号墓葬,墓主是一位3至4岁的小女孩。以木椁为葬具,仰身直肢,随身葬品有陶器6件,骨珠69颗,粮食一钵,玉石耳坠一枚,石球3颗。 当时的女孩被视为不可多得的“尤物”,一个氏族内女孩的多寡、寿夭,都直接关系着本氏族的繁荣和昌盛,姑娘的夭折,就是氏族的最大损失,氏族成员无疑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她们安排后事,举行葬礼。 体质人类学家研究表明:半坡人的脑容量男性平均在1450毫升,身长为170厘米左右,与我国现代中原地区居住的中高人身材相等。 体质人类学家还发现半坡人的总的特征属南方蒙古人种,与南亚人种有较密切的关系,具体说,与中国华南人的体质特征较接近,因为,华南人和华北人在骨骼特征上差异很小,半坡人有些特点接近华南,而另一特点却接近华北,也就是说半坡人和我国现代人的人种特征基本上相同,但也确实存在着差异。考古学家还从一些文化因素上看到半坡人与南亚人之间的联系,如半坡人葬俗中盛行的头向西和二次葬等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及现代东南亚一些居民中还流行着。(图29) 【彩陶制品】 半坡先民,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渔猎仍是借以维持生活的重要手段,他们绘制了一件件彩陶制品,有鱼纹、网纹、人面鱼纹、鹿纹、植物纹等,其中以鱼纹最多,用于祭祀、殉葬及日常生活生产。(图30、31、32、34) 【陶塑艺术】 半坡出土的陶塑以鸟形、兽形、人头形为主,其中鸟形陶塑5件,3件为鸟首状,它们均为器盖上的钮,这些鸟形陶塑,头颈俱全,颇似鸽子,眼睛用锥刺纹表示,另外2件,鸟尾均作翘翅状。 兽形陶塑只发现1件,亦为器盖把手,这个兽形头似兽类,尾似鸟类,作正视伫立状,耳眼均用锥刺表现,口部则划一道浅横线示之,面孔似狗又似羊。 人头形陶塑用泥块捏塑而成,人面呈方形,头作扁平状,耳、目、口、鼻均用泥片附加粘合而成,口部已脱落,目、耳锥刺成洞,鼻子高大,鼻脊中间压成一道凹痕,耳部穿刺两孔,是系耳坠的象征,这件人头形陶塑为细泥陶制,呈灰黑色、头全高4.6厘米,连两耳宽6厘米,额宽3.3厘米,其用途作为插在某种东西上的附饰或儿童的玩具。(图35、36、37) 【“鱼”在半坡】 绘画在半坡主要分为4大类,几何图案、植物花纹、动物花纹以及人物花纹。除几何图案外,突出的要数动物花纹。在动物花纹中,尤以鱼纹图案为最盛,数量多,形式新,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纹饰图案。 半坡“鱼”不仅有自己的特点,其演变过程也十分明显,有的鱼纹以写实的手法处理,有的鱼纹已经图案化,甚至分解为几何图案。发现的彩绘鱼纹,除单体外,还有复体,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彩陶盆里的“人面鱼纹”图案,它由人头和鱼身组成,滚圆的头形,戴着尖顶的饰物;细长的弯眉,眯合成一线的双眼;倒置的“T”字形鼻子,大咀作对顶的三角形,连接耳部还各有一条小鱼,整个画面把人头和鱼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夸张得恰到好处。(图33、38) 【6000年前的“文字”】 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22种不同类型,113个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大多刻于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或黑色倒三角内,笔划简单但相当规整,也有部分笔划已很复杂。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