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名人录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2)
2011-8-15 10:07:12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半坡陶窑】 半坡遗址出土了6座中国最古老的陶窑,有横穴窑、竖穴窑两种形式,每座陶窑均由火膛、火道、窑箅和窑室几部分组成。横穴窑是半坡人早期使用的陶窑,其形状为:最下面是一个火膛,呈长而倾斜的筒状,长约两米左右;最上面是窑室,在火堂倾斜方向的后方,直径一米左右,圆穹状;火膛与窑室之间,是放置陶坯的窑箅,窑箅中心及两侧,有3条大火道,窑箅周围有一圈等距离的十二、三个圆形或方形的火眼,这些火眼距火膛近的较小,距火膛远的较大,以调节窑内温度,使陶坯受热均匀。竖穴窑是半坡后期出现的,构造较横穴窑先进,其最大特点是火膛在窑室的垂直下方,火膛通窑室的距离近,呈圆形袋状;窑中间有两个粗而圆的洞作为火道,这种窑比横穴窑体积略大。
    图8 陶窑
    图9 陶窑绘制图
    【生产工具】 砍伐器(图10)主要作砍劈之用。这种石器的质料以石英岩居多;坚硬的质地不仅使石器锋利无比,而且经久耐用,所以遗址中出土的此类工具大都保存完整。
    石锛、石凿、石锄(图11)。石锛和石凿酷似今日木工之锛、凿,不过用途略异,石锛和石凿主要用于分劈木板,石锄是农业生产工具,用法犹如十字镐。(安装示意图12)
    鱼钩鱼叉(图13)
    网坠(图14)
    各种渔猎工具说明在农业耕植之外,半坡人还从事渔猎活动。
    石球(图15)
    陶刀(图16)
    碾磨器(图17)
    箭头、矛头(图18)
    【生活用具】
    骨针、骨梭、骨锥、石锥(图19、20)
    遗址中发掘出的骨针,制作精巧纤细,而且数量很多,说明当时缝衣服已相当普遍。
    器底布纹、布纹放大(图21、22)遗址中布纹陶碗的发现说明,半坡人在制作衣服时已经采用了纺织物和编织物,他们在纺织和编织中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类纤维(葛麻类植物和兽毛)。
    细颈壶(图23)
    葫芦瓶(图24)
    带流罐(图25)
    陶盆(图26)
    陶碗(图27)
    陶罐(图28)
    以上均为半坡人的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是饮食器具和储藏器,带流罐之“流”是今天茶壶咀的前身,葫芦瓶是颇便携带的饮水器。
    【墓葬】 考古发现,半坡氏族墓葬区位于村庄北部,氏族成员死后都在那里安葬,但是死者的葬式有所不同,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俯身葬、屈肢葬、四人合葬、二人合葬等。
    仰身直肢葬。是最普通的,随葬品也多出在这类墓葬中,且数量基本相等。
    二次葬,也叫“洗骨葬”。这种葬俗,是待肉体腐朽,再将尸骨正式埋葬。俯身葬和屈肢葬,是对非正常亡者的特殊处理。
    【瓮棺】 在6000年以前的聚落中,瓮棺是专门用来埋葬小孩的。在半坡时期,成人死后以各种方式葬于公共墓地,而不幸夭折的小孩却用瓮棺葬在居住区内房屋的附近,体现对小孩的体贴和爱护。
    【女孩墓】 半坡遗址152号墓葬,墓主是一位3至4岁的小女孩。以木椁为葬具,仰身直肢,随身葬品有陶器6件,骨珠69颗,粮食一钵,玉石耳坠一枚,石球3颗。
    当时的女孩被视为不可多得的“尤物”,一个氏族内女孩的多寡、寿夭,都直接关系着本氏族的繁荣和昌盛,姑娘的夭折,就是氏族的最大损失,氏族成员无疑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她们安排后事,举行葬礼。
   体质人类学家研究表明:半坡人的脑容量男性平均在1450毫升,身长为170厘米左右,与我国现代中原地区居住的中高人身材相等。
    体质人类学家还发现半坡人的总的特征属南方蒙古人种,与南亚人种有较密切的关系,具体说,与中国华南人的体质特征较接近,因为,华南人和华北人在骨骼特征上差异很小,半坡人有些特点接近华南,而另一特点却接近华北,也就是说半坡人和我国现代人的人种特征基本上相同,但也确实存在着差异。考古学家还从一些文化因素上看到半坡人与南亚人之间的联系,如半坡人葬俗中盛行的头向西和二次葬等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及现代东南亚一些居民中还流行着。(图29)
    【彩陶制品】 半坡先民,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渔猎仍是借以维持生活的重要手段,他们绘制了一件件彩陶制品,有鱼纹、网纹、人面鱼纹、鹿纹、植物纹等,其中以鱼纹最多,用于祭祀、殉葬及日常生活生产。(图30、31、32、34)
    【陶塑艺术】 半坡出土的陶塑以鸟形、兽形、人头形为主,其中鸟形陶塑5件,3件为鸟首状,它们均为器盖上的钮,这些鸟形陶塑,头颈俱全,颇似鸽子,眼睛用锥刺纹表示,另外2件,鸟尾均作翘翅状。
    兽形陶塑只发现1件,亦为器盖把手,这个兽形头似兽类,尾似鸟类,作正视伫立状,耳眼均用锥刺表现,口部则划一道浅横线示之,面孔似狗又似羊。
    人头形陶塑用泥块捏塑而成,人面呈方形,头作扁平状,耳、目、口、鼻均用泥片附加粘合而成,口部已脱落,目、耳锥刺成洞,鼻子高大,鼻脊中间压成一道凹痕,耳部穿刺两孔,是系耳坠的象征,这件人头形陶塑为细泥陶制,呈灰黑色、头全高4.6厘米,连两耳宽6厘米,额宽3.3厘米,其用途作为插在某种东西上的附饰或儿童的玩具。(图35、36、37)
    【“鱼”在半坡】 绘画在半坡主要分为4大类,几何图案、植物花纹、动物花纹以及人物花纹。除几何图案外,突出的要数动物花纹。在动物花纹中,尤以鱼纹图案为最盛,数量多,形式新,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纹饰图案。
    半坡“鱼”不仅有自己的特点,其演变过程也十分明显,有的鱼纹以写实的手法处理,有的鱼纹已经图案化,甚至分解为几何图案。发现的彩绘鱼纹,除单体外,还有复体,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彩陶盆里的“人面鱼纹”图案,它由人头和鱼身组成,滚圆的头形,戴着尖顶的饰物;细长的弯眉,眯合成一线的双眼;倒置的“T”字形鼻子,大咀作对顶的三角形,连接耳部还各有一条小鱼,整个画面把人头和鱼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夸张得恰到好处。(图33、38)
    【6000年前的“文字”】 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22种不同类型,113个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大多刻于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或黑色倒三角内,笔划简单但相当规整,也有部分笔划已很复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最新资讯
·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
· 灞桥区铜人原
· 灞桥区窦太主墓
· 灞桥区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灞桥区建置沿革
· 灞桥区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199
· 灞桥区大事记 中华民国时期
· 灞桥区大事记 春秋战国至清代
· 灞桥区大事记 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前
· 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史前遗址)
· 灞桥遗址
· 半坡博物馆揭开母系氏族之迷
图片热点
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史前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史前
灞桥遗址
灞桥遗址
灞桥区浐灞生态区
灞桥区浐灞生态区
灞桥区半坡遗址
灞桥区半坡遗址
灞柳生态园
灞柳生态园
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