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名人录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1)
2011-8-15 10:07:12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6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游浐河流域的半坡氏族,以石器为工具,砍倒荆棘,放火烧荒开垦,创造了锄耕农业文化,人们开始选择居址、建村造屋、渔猎采集、饲养家畜、手工制陶、纺织编织等生产活动。
    历经6000余年,半坡氏族村落的原貌虽早已无存,然而,这部“无字地书”,却被考古学家们发掘整理而保护起来,成为闻名于世的半坡遗址。现从发现发掘、聚落建筑、生产生活、墓葬形式、史前艺术、创造发明、保护研究等7个方面予以简记。
   1953年春,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发现彩陶,中央考古训练班又在浐河东岸半坡村附近发现一处类似遗址的遗迹。在河岸台地的剖面上,有灰土层、红烧土层、红烧土、灶坑和灰坑,以及夹杂在灰石中的骨制斧、锛、刀、笄、针等各种工具、用具。又在一口双桶灌溉井的井壁的堆积层中挖出一个完整的小型陶罐与一个完整的骨笄。随即把遗址的这一发现报告中央文物局和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对半坡遗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1954年秋~1957年夏,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采用大面积揭露与分层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发掘并清理了40多座房屋遗迹,发现石斧、石锛、石锄、石铲、石刀、陶刀、石磨盘、石杵、石凿等735件,发现存有粟粒并储藏东西的窑穴及大量墓葬。
   【半坡人的住房】 半坡人的住房,从发掘的房屋遗迹来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半坡村落中心,是一座约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进门后,前面是活动空间,后面则分为3个小间。前面的空间是供氏族成员聚会、议事的场所;后面3个小间,是氏族公社最受尊重的老祖母或氏族首领的住所。同时,也是老人和儿童的“集体宿舍”。
    《墨子·辞过》中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室高足以辟湿润,边足以围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古代社会中的“前朝后寝”的宫室正是源于半坡这种“前堂后室”的大房子,以大房为中心,四周围绕众多小房屋。
    半坡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雳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12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3行,每行4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图2,半穴居方形房子遗迹及复原示意图。
    图3,半穴居圆形房子遗迹及复原示意图。
    图4,地面方形房子遗迹及复原示意图。
    图5,半穴居方形大房子遗迹及复原示意图。
    【防护设施一大围沟】 发掘资料表明:6000年以前的氏族村落中不但有防卫设施,而且规模宏大,半坡遗址居住区周围环绕有一条全长300米、宽6~8米、深5~6米的大围沟;沟的底部宽4米,并发现有木柱痕迹,在围沟底部和两旁曾设有防御之类的障碍物。类似的大围沟在其他同时期遗址中也有发现,除防水和排水作用外,它还起着避免野兽侵扰,防止各部洁之间氏族成员因血亲复仇而发生冲突的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半坡遗址大围沟的总出土量为1.1万立方米,如用三吨位的卡车,可装载3666辆,如此艰巨的工程,却是半坡先民6000年前用简陋粗笨的石器工具完成的。(图6)
    【农业生产】 半坡遗址发掘出土的200多个地窖,分早晚期两类,早期较小,最大的直径为1米或小于1米,2米以上的少见,而晚期的都较大,底径多在1.8米以上,还有2.5米的。从出土遗存看,粮食多为北方干旱地区宜种的谷物之类,窖穴内大都储藏有粮食,仅115号地窖所藏的已腐烂的谷皮壳就达数斗之多。在38号房子里发现一小陶罐,内有白菜、芥菜种籽。从半坡人生产状况看,除农业有相当发展外,尚有狩猎、捕鱼、采集等生产种类。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狗骨骼,证明当时猪、狗已是主要家畜。同时也发现少量的牛、羊、鸡、马等碎骨。
    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中找到了先民最早栽培粟的证据,在一个小陶罐里,有半坡人经过精心挑选保存起来的粟米种子,在一个储藏东西的地窖里,有半窖准备越冬食用的粟,在众多的石器工具中,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锄、石镰、石磨盘等农业生产工具。半坡人从开垦荒地、点穴下种到收获加工,已经形成一整套农业生产工序。(图7)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最新资讯
·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
· 灞桥区铜人原
· 灞桥区窦太主墓
· 灞桥区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灞桥区建置沿革
· 灞桥区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199
· 灞桥区大事记 中华民国时期
· 灞桥区大事记 春秋战国至清代
· 灞桥区大事记 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前
· 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史前遗址)
· 灞桥遗址
· 半坡博物馆揭开母系氏族之迷
图片热点
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史前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史前
灞桥遗址
灞桥遗址
灞桥区浐灞生态区
灞桥区浐灞生态区
灞桥区半坡遗址
灞桥区半坡遗址
灞柳生态园
灞柳生态园
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