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灵堂 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前面摆一条祭桌,上放“佛阁”(南塬叫“荣庭”),佛阁正中放灵牌(现时一般放遗像),两厢挽联常为“音容永隔泪难禁,灵柩将离病无极”或“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之类,横额为“音容宛在”或“德高望重”,“佛阁”前陈设祭品,祭品前左右各点一根蜡烛,蜡烛中间放置一座香炉,香火插于其中。
灵堂两边悬挂或放置亲友赠送的纸扎祭物,如金山银山、金童玉女、摇钱树、聚宝盆、花圈、青狮白象、萧氏鹿鹤等。
佛阁必由儿子订做。其他纸祭品大都为女儿、外甥所送。
选穴、打墓
死者停床,丧家开始请风水先生选穴址,请掘墓人掘墓。
穴址颇讲究。一要避“龙吼”(聚水处),地势要高,不易被水冲淹。二要让死者枕高踏板。三要弄清所选地块是否原先埋过人,若埋过人,穴址必须定于原坟“上风头”稍偏高处;倘若因地理位置所限,无法定于“上风头”,亦可定于“下风头”偏高的一边。四要定穴于祖墓下方,距祖墓尺余。本县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墓穴定向均为死者枕西北、蹬东南。
穴址选定,须先鸣放鞭炮,然后开始打墓。
打墓一般为四人。一日四餐,早、午、晚必不可少,半后晌加一餐,加餐由男孝子亲送,以示对打墓人敬意。送去的饭若未吃完,绝不能再端回去。
从打墓开始到葬埋,期间墓地不能离人。
本县的墓穴一般分为三类:一为土穴,二为砖箍墓,三为石箍墓。土穴最为普遍,庭子深约7尺,上宽5尺多,下宽2尺多;黑堂子(放置棺材的窑洞),一般略宽于棺材,以便放置陪葬品。
讣告 讣告,俗称“告讣”。用白纸或白布把丧者生辰、品行、卒日、葬日、葬址、成服孝子姓名等竖写,挂于丧家大门外,通告乡邻周知。讣告的一般写法为:
讣闻不孝男×××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妣)×府君(孺人)讳××生于公元××年×月×日,不幸于××年×月×日因积劳成疾,寿终正寝,享年×十又×岁。不孝男××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绝,亲视含殓,停柩在堂,尊礼成服。承严(慈)命兹定于×月×日×时家奠,×时扶梓安葬于××,苫次昏迷。
倘蒙
世学族戚闻
谊殇唁曷胜痛心之至哀此讣
孤(哀)子×××泣血稽首(颡)
期服孙×××泣血稽首(颡)
小功服侄×××拭泪稽首(颡)
缌麻服侄孙×××拭泪稽首(颡)
讣告每天日出时挂于门外,日落时请回,出殡时带往坟地焚化。
守丧 本县城乡称“守灵”,一般在成服之后进行。此间,富贵人家请道士念经,超度亡灵,谓之“佛事”。念经时,举家大小均著孝服,沉默肃静,见人叩头,每日三餐时,灵前拈香献帛。每天早晨,男孝子须焚纸化钱,女孝子则须痛哭一场,此谓“举哀”。念经一般持续三五天,直到出殡前一天晚上结束。凡有祭奠者来,均须奏哀乐。
出殃 本县城乡称“回殃”。时间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生辰和咽气时间推算。一般为一个时辰。出殃时,丧家无论大小,均要外出回避。出殃前,由主妇在死者生前居炊之所前撒上一层灰,并斟一盅酒放在屋子里。出殃期满,丧家主妇先回家,察看死者留在灰上的印痕后,其他家人再回家。此俗50年代后消亡。
请魂 请魂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请魂前,男孝子排成一行,手拿支棍,鼓乐在前,出迎礼宾先生。
招魂前,众孝子在礼宾先生指导下烧香化纸、叩头。随后,一先生喊:“招魂!”另一先生喊:“执事者掌灯!”鼓乐响起,孝子怀抱神主(灵牌或遗像)前往坟地招魂。招魂必须是“小请大”,即先去晚辈坟地,最后去长辈坟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