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县剧团参加市首届戏剧节,演出本团马明道编、导的《惊尸案》,获剧本创作三等奖,演出二等奖。3月,在小法仪乡黑峪村演出时,因电线起火,烧毁大幕,损失1000余元。12月,剧团进行文艺体制改革,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个人承包责任制,杜效武任团长,另以富余人员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于剧院临街处开设门市部,对外营业。1985年元月,排演县文化馆汪玉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生死恨》。5月,赴西安市汇报演出。西安市电视台对演出实况进行了转播,省广播电台现场进行录音,《当代戏剧》《西安晚报》等刊登了该剧剧本、剧照和有关评论文章,省、市有关部门为该剧举行座谈会。8月,市文化局选调本县剧团的《生死恨》赴市进行专场汇报演出,并发给奖金4000元。次年,新剧院宿舍楼在平阳街中段南侧(今址)动工修建,占地9.6亩,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投资25万元。7月,剧团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岗位责任制,并对全体演职员工实行工资浮动和按劳记分的工资分配办法。年底,对12期学员训练班12%的学员转正定级。1987年5月1日,新宿舍楼建成,县剧团由东关剧院迁新址。
1988年5月,县剧团青年演员赵军安,在西北五省区秦腔电视演唱大赛陕西省“公主杯”选拔赛中获三等奖。9月10日,县剧团在西安首届中国酒文化节开幕式上,为日本首相竹下登之弟竹下三郎演出新编历史剧《醉卧太白》,受到好评。11月4日,在本县体育场向省剧协主席高鹏做汇报演出。11月5日,县剧团在体育场向市文化局汇报演出汪玉泉创作的新编秦腔古代剧《金手记》。全年共新排大型秦腔剧《节妇吟》《忠烈千秋》《青蛇传》《金手记》《醉卧太白》《杨八姐》等六本。1989年4月22日,县剧团杜孝武在省举办的秦腔演唱赛中演出《五台会兄》,获省三等奖、宝鸡赛区二等奖。张世清演出的《斩单童》获宝鸡赛区三等奖。5月23日,县剧团在文化馆舞台参加市第二届戏剧节巡回观摩评比演出,演出剧目《金手记》,市文化局副局长白冠勇率有关人士观看演出。10月23日,省文化厅处长曹子义、雷达及市文化局长曹振中等,赴本县观摩《金手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领导陪同观看。
业余剧团 解放后,本县大部分乡、村均有自乐班和业余剧团,土改时期,业余剧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宣传党的政策。兼演有教育意义、促人上进的古装戏。1952年眉中、农校和横渠等20个业余剧团共有成员873人,累计演出539场。是年,齐镇举办首次物资交流大会,除市、县专业剧团演出外,全县有17个业余剧团先后义务公演。1955年春节,本县举行第一届民间业余艺术会演,16个业余剧团参加演出,演出现代戏《梁秋燕》《挖界石》《还账》等10个剧目共13场;还上演传统折子戏《木兰从军》《断桥》《拾玉镯》等20个剧目,共演23场。大会评出3个优秀剧目,20名优秀演员。1963年,县文化馆对孙家原、梁家湾等5个业余剧团进行整顿。1964年8月,全国古典戏“关闸”停演,本县大部分业余剧团、班社瘫痪,1967年12月,12个公社154个大队相继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样板戏和“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革命”歌曲。1982年,省、地、县三级联合在汤峪公社屈刘堡大队举办音乐、舞蹈、戏曲业余演唱学习班,参加学员77人。此后数年,随着电视等传播工具深入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水平大为提高,业余剧团除横渠孙家原等个别继续演出外,大部分自行解散。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