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石器
迄1989年,本县博物馆收藏石器156件,今按其产生年代择要记述。
新石器时代
石斧:长12厘米、宽7.5厘米、厚3厘米,无孔。1967年7月出土于清溪斜坡大队。同时出土的另一石斧(194),长13.5厘米、宽6.5厘米、厚1.5厘米,有孔。
石凿:长13厘米、宽5.5厘米、厚4厘米。1972年4月出土于八鱼杨家庄大队。
石锄:长15.5厘米、宽5厘米、厚3厘米。出土时间、地点同上。
石矛头:长10厘米、厚0.3厘米,呈片状,残。1972年3月出土于凤阁岭毛家庄大队。与此同时出土的石剑(212),长6.5厘米、厚0.45厘米,残。
石网坠:长11厘米、宽7厘米、厚2厘米。1972年3月出土于天王八庙大队。
石锛:长24厘米、宽13厘米、厚1.5厘米。1967年7月出土于清溪斜坡大队。
石刀:长21厘米、宽6厘米、刀背厚3厘米。1965年出土于清溪公社斜坡大队。
石臼:通高17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22厘米、腹深8厘米。1972年5月出土于凤阁岭公社毛家庄大队。
石球:直径10厘米、周长32厘米。1972年4月出土于清溪公社斜坡大队。
第二节 陶器
收藏于县博物馆陶器,始于新石器时期,逮于有明,计668件。择要略述于下。
新石器时代
双耳鬲:通高14.5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13厘米、腹深14厘米。双耳高颈、直口、袋足、灰陶、饰绳纹,外沿有附加堆纹。1968年5月,晁峪公社晁峪大队整修土地时发现,1972年征集收藏。同时出土陶鬲及双耳高领罐各一件。
鬲:通高15厘米、口径13.5厘米、腹径13厘米、腹深12厘米,敞口、饰灰色细绳纹。口沿有一条8厘米长附加堆纹;颈部有两条对称45厘米长附加堆纹。上沿残。出土时间、地点同上。
双耳高颈罐:通高42.5厘米、口径16.5厘米、腹径30厘米、腹深40.5厘米,深腹直口、折肩,耳在腹上部,腹微呈鼓形,上腹略大,高颈,饰绳纹。出土时间、地点同上。
罐:通高28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28厘米、腹深27.5厘米,圆唇外折,颈较高,粗红陶,饰细绳纹。1972年,在晁峪大队征集收藏。
双耳罐:通高15厘米、口径10.5厘米、腹径12厘米、腹深14.5厘米,泥质红陶,一耳残,敞口,折颈侈肩。1962年2月晁峪大队出土。
瓶:通高31厘米、口径5.3厘米、腹径13厘米、腹深29.5厘米,泥质红陶,细绳纹,直颈,圆口外折,双耳残,上腹呈鼓形。1963年出土于石羊庙公社底店大队。
彩陶瓶:通高12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9厘米、腹深11厘米,敛口,细束矮颈,侈肩折腹,器身为红衣,腹部绘两条黑色相咬合锯齿状三角形纹饰。出土时间、地点同上。
豆:通高9.2厘米、口径8.3厘米、腹径13厘米、腹深5.5厘米,泥质红陶,敞口,深腹,矮圈足。出土时间、地点同上。
钵:通高5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13厘米、腹深4.5厘米,泥质灰陶,敞口,浅腹圆底。出土时间、地点同上。
商周陶器
鬶:通高11.5厘米、口径10.5厘米、腹径12厘米、腹深9.5厘米,细颈大袋足,有鋬,流残,饰细绳纹,后足小。1968年5月出土于晁峪大队。
鬲:通高12厘米、口径14厘米、腹径13厘米、腹深8厘米。平沿外折,矮束颈,腹微鼓,袋足直立,三足各附加竖段堆纹约45厘米,器身饰灰色网纹。1968年5月出土于晁峪大队。
壶:通高28.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3厘米、腹深27.5厘米,泥质灰陶,束颈,敞口,侈肩,鼓腹。1958年龟川出土。
罍:泥质灰陶,平口微外敞,束颈侈肩,鼓腹,耳在肩下,饰三条弦纹,通高29.5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25厘米、腹深28.5厘米。1969年2月在石羊庙公社底店大队出土。
杯:灰色单耳,饰绳纹,腹部素面,粗颈鼓腹,通高12厘米、口径9.2厘米、腹径10厘米、腹深11厘米。1968年5月晁峪大队出土。
春秋陶器
簋:无盖,口直,鼓腹,圈足,腹部有两甑耳,器身有轮制弦纹,通高14厘米、口径16厘米、腹径17厘米、腹深6.5厘米。1956年于杨家沟乡太公庙村出土。
觚:喇叭口,直筒腹,圈足,饰带纹,口沿及圈座残,通高12.5厘米、口径17厘米、腹深11.5厘米。1963年出土于杨家沟公社西高泉大队。
:敞口折沿,方唇,深腹袋足,器身有四条轮制弦纹,通高20.5厘米、口径15.5厘米、腹深17厘米。1960年于磻溪公社双基堡大队出土。
秦代陶器
盂:敞口矮肩,腹上大下小,圈底足,通高9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8厘米、腹径18厘米。1970年于城关公社贾家崖大队出土,1972年征集收藏。
灶:呈长方体,中有一灶眼,上置甑釜,前有灶门,后设烟囱,无纹饰,未出沿,通高9.5厘米。1970年2月于杨家沟公社西高泉大队出土。
汉代陶器
仓:2件、分Ⅱ式。Ⅰ式(233)涂棕色陶衣,筒腹上有圆形坡顶,顶上有圆口,口上覆钵形盖,平底三足,有二条间隔压印纹饰,通高27.5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13厘米、腹深23厘米。1980年于陕西机床厂基建工地出土。Ⅱ式(241)圆口上覆钵形盖,仓肩转折成圆弧形,平底三足,轮制,通体有三道间隔绳纹,通高37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23厘米、腹深32厘米。1975年2月于杨家沟公社南阳大队发现。
囷:泥质灰陶,圆尖顶,浅出檐,体较矮,微鼓,腹下斜收,小平底,檐下开小房门,通高16厘米、直径11.8厘米、圈足直径9厘米、囷门4×3厘米。1985年4月,县公安局长谢涵敏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