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洋县的民族宗族(1)

2012-5-22 8:34:2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第一节 民族
    解放前,本县城乡居民均为汉族。50年代初,始有回民迁入。此后,随着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渐有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境内。1964年人口普查,全县有汉、回、苗、满、藏、白、俄罗斯7个民族。其中:汉族27.87万人,占总人口的99.87%;少数民族有回族17人,苗族8人、满族5人、藏族3人、白族和俄罗斯族各1人,占0.13%.1982年人口普查,有汉、回、满、蒙、苗、白、藏、维吾尔、土家、侗族10个民族。其中:汉族达40.59万人,占总人口的99.12%;少数民族有回族272人,满族121人,蒙、苗、白族各4人,藏族3人,维吾尔、土家和侗族各1人,占0.88%。
第二节 宗族
    一 姓氏
    据境内出土文物考证,迄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今县地沿汉江两岸已有先民定居,并形成村落。清《洋县乡土志》载:强姓为居住本县最久之户,雍、周、黄、李、王、白、巩、任、姚、齐、纪、朱、段、高、翟、库、吉、屈、尚、何、常、邓、史、蒙、陈、马、宗、粆、赵、路、祝、肖、阎、薛、陆、栗、罗、贾、程、苏、韩、全、孟、彭、蔡、荀、解、郝、房、陶、牟、石、左、华、袁、仇、、虎、宁、孙、靳、武、伍、樊、古、明、杜、夏、羊、治、郑71姓系世居旧族。又据《三国志》、《晋书》、《宋史》等史籍和清《洋县志》载,三国迄宋代,因战乱和灾荒,关中、湖北、四川等地流民多次沿子午、傥骆和洋巴古道进入境内。明成化十二年(1476),副都御史原杰安抚流民附县籍定居。清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692~1694),知县邹溶安置流民垦荒,“渐治田庐”。嘉庆时,有“老民人”、“新民人”之称。“老民人”,即城乡土著户,“新民人”,指乾隆以前外省、外地迁来之户。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境内有雍、杨、周、王、黄、李、梁、白、巩、张、席、冯、库、任、姚、齐、纪、朱、殷、高、翟、吉、屈、尚、何、亢、常、邓、刘、燕、时、史、蒙、岳、陈、马、宋、粆、童、赵、路、祝、肖、阎、薛、罗、金、廖、陆、栗、贾、程、强、苏、韩、全、孟、彭、蔡、荀、解、郝、房、陶、牟、石、左、华、袁、仇、虎、宁、孙、靳、武、伍、樊、古。明、杜、夏、羊、治、都、郑、阳、欧、姬、鲁、余、魏、万、闵、傅、徐、胡、范、叶、文、曹、柯、庞、邹、许、汪、崔、焦、吴、康、严、潘、卫、熊、禹、董、章、田、吕、柳、龙、骆、段122个姓氏。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不断增加。1985年,全县有王、张、李、杨、吴、邹、雍、章、段、谢、鲁、魏、都、苏、华、毛、许、龚、肖、程、朱、左、曹、石、郝、武、唐、党、姜、梁、夏、杜、解、胡、辛、潘、龙、庞、姚、宴、袁、孟、靳、冯、郭、梅、余、佘、涂、侯、常、郑、简、孙、牛、邱、代、戴、尚、陶、董、欧、史、时、巩、屈、彭、强、吕、柳、贺、熊、恭、文、楚、路、罗、田、聂、徐、荀、敖、符、麻、林、阮、冉、再、谭、齐、万、蔡、陆、乔、关、方、汪、贾、祝、蒋、何、亢、范、卫、金、芦、蒙、封、钟、串、年、焦、严、江、丁、洛、雒、骆、纪、申、易、颜、刑、尹、翁、伟、似、葛、黎、尤、优、柯、廖、疗、桑、巫、汤、商、染、沈、覃、边、广、南、景、殷、冠、邵、瞿、苗、影、侥、减、越、洪、仇、裴、补、吉、原、韩、叶、费、治、淡、库、全、郜、秦、康、雷、童、樊、崔、岳、索、安、扈、赖、来、孔、房、纹、詹、明、名、栾、滕、崇、洫、伪、米、钱、毕、舒、包、桂、季、荷、庆、伍、燕、曼、师、帅、荆、莫、闵、庾、线、羊、呈、冀、栗、阳、惠、古、杞、缪、蒲、仁、于、茅、相、单、谷、普、堪、衙、莆、卜、水、满、巨、尝、温、秋、祖、倪、宁、粆、禹、木、珠、管、敬、饶、哈、襄、荣、桓、车、祁、鄢、习、穆、东、卞、森、业、冷、姬、储、芹、戈、蹇、甘、施、鲜、信、蒲、桅、宾、兰、湑、席、俞、喻、卢、谯、谍等姓氏299个。其中:1000人以下的姓氏233个,1000~5000人的姓氏51个,5000~10000人的7个,万人以上8个。5000以以上的王、张、李、杨、刘、陈、周、赵、高、黄、何、任、白、马、邓15个姓氏,多分布在城关、谢村、汉江平坝区,一般一个大姓家族聚居一村,也有几姓共住一大村落的;5000人以下的姓氏,分布城乡各地。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