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岚皋县春节习俗(1)

2012-5-20 16:27:4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春节,又叫过年,也叫阴历年。时令一进入“腊八”,年就拉开了序幕,直到正月十六“游百病”才算终结。
    腊八
    此节在腊月初八,故称腊八节。这天,人们用腊肉、大米、小豆、黄豆、花生、豆腐干、萝卜、木耳、黄花等熬一锅粥,名叫“腊八饭”。过去吃腊八还要敬佛爷,先按家中人口每人盛一碗,然后将筷子放在碗上,约莫五分钟后才能端起来吃,据说是为了来年走运气。若小孩等不及,大人就要念:“南无南无,小儿有过,忏悔忏悔,消灾增福”。
    祭灶
    祭灶一般在腊月二十三,岚皋民间祭灶大都要晚一天。据说,腊月二十四是灶神返回天庭汇报人间善恶的日子,人们便在这一天进行祭祀、送行。祭前要在灶里边墙上贴一张刻有供桌、供果和灶神老两口的彩色画像,两边配有一幅“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对联,横额为“五谷丰登”。无画时可用一张红纸代替,上写“九天东厨司命之位”,摆上供品,焚烧香蜡纸表。包谷糖饴是必备之物,以便粘住灶神的口让他少讲些坏话。民间曾流传着“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四日祭灶王。两边摆下两盘果,中间献上一碟糖。黄豆干草一碗水,灶马贴在灶板上。炉内焚烧香一炷,蜡烛光亮明晃晃。当家的过来忙祝贺,祝贺那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歌谣。财主家在祭灶后,便与雇工结算工钱,有俗话说: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满工。这一天又叫“过小年”。
    除夕时还要举行简单的迎接仪式,孩子放一挂小炮,大人点烛焚香,口中念道:“迎接灶王下界,保佑平安,万事如意!”此习俗民国年间较为盛行,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稀少。
    打扬尘
    打扫之前先上坡砍一根长竹子,不剔枝桠,另外再绑上一些竹枝。扫时先楼上后楼下,先正屋后灶房。讲究的家儿,还要看日子,逢“火”避开。扫罢将扫帚远扔,怕日后拣到烧了发生火灾。
    打扬尘除了干净卫生外,还有三个用意:一是扫除陈腐积物,“陈”“尘”同音,除陈布新,大吉大利;二是防止火灾;三是礼貌待客。春节期间总有亲戚朋友来拜年,若是室内室外乱七八糟,使客人看着不顺眼。俗话说:有钱没钱,干净过年。
    贴春联
    腊月三十早上,除打扫院落,煨蚊烟外,便是贴春联。过去只贴一幅。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喜欢热闹红火,又在大门外增贴一幅,叫作双联。后来发展到见门就贴,连窗子两边也不放过。大红对联一贴,顿时门楣生辉,有的还要贴一些短条幅。如门外贴“出门见喜”、“对我生财”、“开门大吉”。屋梁上贴“吉星高照”;燕窝边贴“春燕报喜”;箱柜上贴“黄金万两”、“一本万利”;山墙上贴“童言不忌”;畜栏边贴“六畜兴旺”;粮囤上贴“五谷丰登”;水缸边贴“年年有余(鱼)”等。
    贴春联的同时还要贴年画,年画中门神画起源最早。上古之时,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在桃树下驱执恶鬼,后来人便在桃木上刻他们的像,挂在门框上驱鬼避邪。到了唐代,便由真人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代替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多种形式的以祈福吉祥丰收为内容的年画,或贴“福寿”二字。20世纪50年代初神龛大都拆除,代之为领袖像。同时也有贴“天地君亲师位”宽条幅和中堂画的。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