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岚皋县春节习俗(2)

2012-5-20 16:27:4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写神榜
    神榜又称“家神”,是民间尤其是农村家庭纪念天地诸神及本族祖先的一种迷信形式,民国期间较为盛行,现在溢河、花里一带仍较流行。其形式和内容都很简单,即用墨笔在两张大红纸上书写神仙或祖宗的名称辈份,贴在中堂之上,两边再配一幅对联。
    在写神榜或对联的同时,有的为图吉利而增写一张长条幅,斜贴在山墙上,人们称之为“报条”或“喜报”。如:“禧报公元一九××年×府宅下一年四季男康女泰老安少怀人旺财兴五谷丰登万事遂心百做百顺东成西就南通北达万事如意大吉大利”。
    煨蚊烟
    三十早上将门前屋后收拾干净,砍几捆山竹柴草,在屋侧或门前燃起一大堆火粪。青烟缭绕,声音哔剥,如同鞭炮齐鸣。其用意主要是消灭虫卵,防止疾病。
    “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初三姐家行”。三朝年里禁止扫地倒垃圾脏水。初五早上才可打扫,倒掉的脏物谓之为“送穷”。现在煨蚊烟还很时兴,送穷却极为少见。
    团年
    团年即吃年饭。时间一般在傍晚,也有极个别的,如祖籍湖北黄州的岚皋居民,团年则在半夜。有俗谚说: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团年黄州佬。
    团年饭要丰盛,尤其是豆腐不能少,因为腐福同音。最好有鱼,吃饱喝足还要剩上一些,这叫“年年有余”。入席前,先每样菜盛上少许,按逝去祖先的多少留饭。一刻钟后,撤下饭菜,将酒洒在地上,重新上菜上饭,按辈份大小入座。团年人越多越好,若无意中拿多了碗筷或是正团年时来了客人,那更是喜事,象征来年要添人进口,人丁兴旺。
    团年时忌讳喝汤,还要“忌嘴”(忌说不吉利的话)。小孩打了酒盅或碗,大人要为其圆场说:“岁(碎)岁(碎)平安!”若烧了衣服鞋袜,就说:“烧发,烧发,越烧越发(发财)!”
    年饭吃罢,有的还给果树喂饭。据说这样做,来年的果子会结得又繁又大。最后带上香蜡火纸及鞭炮到祖坟地“送亮”。若旁边有无人照管的孤坟,就扔几张火纸,免得这些孤坟野鬼出来抢“钱”。
    守岁
    三十晚上烤火守岁,有条件的就烧木炭、石炭,没条件的就烧柴。老机的则烧疙瘩蔸,意味来年红火,猪儿牲口喂的又多又大。围炉烤火,叙旧话新,或唱歌说笑,打牌下棋,通宵不寝,称之为“守岁”。这天晚上还要把刀、秤、针之类的用品藏起来。说是正月初一看见了这些东西,就要犯“口罪”,一年之中爱与人争吵;看见了秤,老爱撞见蛇。
    年团罢就是给小孩发压岁钱。据说是为人父母者用以欺骗鬼魔,认为他们压制了孩子的岁月,给了压岁钱,孩子就会顺利地长大成人。自家人一般在团年之后发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一般在拜年时发。有些家族的规矩,只有结过婚的人才有资格给压岁钱。还有一些家儿,成家立业后的儿女则在春节期间给父母发压岁钱,以示孝敬。
    出天星
    天要亮时,将煮熟的猪头放在院坝的桌子上,嘴对着东方,中间一炉香,两边各点一支蜡。此时全家出动,朝正东方向烧纸叩头燃放鞭炮。最后每人抱几根柴进门,取发财(柴)之意。
    岚皋民间曾传说:很久以前,老天爷为了使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每逢新旧交替之时打开天门,把库里的金银财宝撒向人间。但是,谁也不能贪心,拣到的金银一定得放在屋里,等天亮了才能开门。后来,老天爷发现贪心的人越来越多,一生气就再也不开天门了。但人们希望过富裕生活,年年三十的后半夜都要在室外祭天,祈求发财,慢慢就形成了出天星的习惯。
    出天星的同时去挑水,叫挑金银水。第一个挑到的为金水,会使家境兴旺发财;第二个挑到的为银水,会使五谷丰登;第三第四就为铜水,能使六畜兴旺。
    天星出罢吃饺子,据说吃饺子有辞旧迎新、“更岁交子”之意。为了不只是食用而增加节日情趣,有的在包饺子时故意包上糖块、花生乃至银币。吃到糖块者则标志今后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则表示长生不老,吃到银币者则为恭喜发财。吃饺子忌讳较多,包好的饺子要摆顺,不能摆对脸儿,那样夫妻会吵架。摆得密,子孙稠。摆得稀,子孙少。家中老少三代,饺子也要有大有小,意为齐全。剩了馅,来年不愁吃。剩了皮,来年不愁穿。饺子不要煮破了,万一破了要说“挣”,图个吉利。头锅饺子二锅面,第一锅要先给老人和最小的孩子吃。
    拜年
    新春佳节,瑞雪飞絮红梅飘香,至爱亲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相祝贺。关于拜年的起因,本县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怪兽,张着血盆大口,凶猛异常,人们叫它为“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出来伤人。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到门外,关上大门躲在家中,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开门打招呼,互相作揖道喜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下来。
    初一不出门,主要是怕遇上“太岁”。据说太岁以姓氏轮回。如今年太岁姓王,这一天就不能撞见姓王的人。万一遇上了,就要拣块石头或解下裤腰带从太岁头上扔过去,不然就要遭殃。太岁们这一天也有自知之明,足不出户,闭门谢客,免遭奚落。
    说春
    说春者冬至过后就开始活动,直到春节结束。多是两人结伴而行,手拿木雕小春牛,背上褡裢里装着节令表。每进一家,先说几句吉祥如意的话,再唱一段《二十四节令歌》。如:“正月立春万民乐,节令相连雨水多。世上只有春富贵,春来花开红似火。”由正月一直唱到腊月,最后向主人赠送一张春帖,随便收点什么就到另一家去。民国时期,春贴费是政府的一项财政收入,但本县却属堰溪沟尹家。为了让出祖坟墓地修建衙署,尹家将坟址移至北门外的风堡上,为此政府决定:尹家永不当差,永不还粮,并赏其为“春官”。因此,岚皋过去春贴的尾端均署名“春头尹应堂”。尹应堂去世后,又署名尹少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