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岚皋县丧葬习俗(1)

2012-5-20 16:18:2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第一节 送终
    当人一进入老年,作后人的都要为其预备后事,购置棺材。棺材所用木料叫“圆”,常见的有十二圆,十六圆等。刚做起叫“白料”,内外油漆叫“响堂”。富有之家还要做套棺,即小棺之外套上大棺。小棺又叫“金匣子”,大棺上用白布扭成花瓣状覆盖叫“罩棺”。其次要预办老衣,分单、夹、棉三种,颜色黄为上乘,红黑次之。棉布绸缎均可,唯不能用皮子,皮为畜兽之衣,属忌讳之物。
    老人临终前都希望同后人见面,作最后的诀别,这种由儿女守着咽气叫“送终”。死者终前大都会出现“回光返照”现象,要吩咐叮嘱后事,如事业的继承,财产的处理和怎样为人处事等。有的事先还要到公证机关立书面遗嘱。
    老人将逝之时,要有人在背后扶着,使躯体成为睡卧之状,并用手托住下巴,迅速抹下眼皮。死者的嘴张着,就是生前想吃的东西没吃上;睁着眼,就是没见到想见的亲人。
    临终时外人一律回避,若参与送终,就要戴孝,待丧事办妥方能离去。医生送终,则为同行耻笑。
    人一断气,若挂有蚊帐就要赶快取下来,使亡者不再受罗网之苦。还要把房屋上头的瓦揭去一匹,是草房就捅一个洞,死者的灵魂从缝隙升天而去,叫“出煞”。
第二节 入棺
   用水洗尸叫“净身”,讲究“前三后四”。若死者为男性,还要请人剃头,穿寿衣。忌穿袄子,因袄与“咬”同音。女的则要戴上丝帕,贴身穿红色衣服。裤腰带用青线或白线,一岁一根合成股,不能扭,从腰前围向背后,忌打疙瘩。脚上穿长袜,纳鞋底用“跑马针”,不能用勾针子“回扣”。亡者父母尚在,男的就戴白帽和三尺长的孝帕;女的戴白帽,贴身穿白衣。穿时还要看裤内有无大小便,说大便象征福泽,后人受用不尽。死者的衣服要甩到房上日晒夜露,也有挑好的经过消毒处理留作纪念。尸体从床上移至木板上,用火纸将脸盖住,也有用拌有葱姜的鸡蛋饼子盖的。不能叫太阳直接照射遗体,也不能让猫狗靠近。有的给亡人手上塞些馍,放上柏枝,说是阴间恶狗多,可用这些东西打狗。
    在死者脚前点一盏灯,叫“点脚灯”。据传,阴曹地府黑暗无光,点一盏脚灯好照路。用三斤六两火纸,打上钱凿印痕,待人一掉气便烧。纸灰用白布小袋装上,放在棺前,说这种“落气钱”是亡者的“私房”,任何人不得占用。另外,入棺前还要把药罐打碎,以示祛病防灾。
    用高凳将棺材支在堂屋上方,男的停在正中,叫“寿终正寝”;女的停于右侧,叫“寿终侧寝”。棺底铺上草木灰,用碗口盖五至七个印子,再用酒盅分三行一岁按一个印子。灰上铺柏枝或皮纸,盖上“兜单”,落气钱放在右手跟前。最上面盖的叫“盖坝”,上齐颈,下遮脚。棺盖挪开一寸左右的缝隙,以便“假死还阳”。同时用黄裱将家神牌位封住,出丧后揭开。灵柩小头前安灵桌一张,上放香米,扎白布孝幛,供灵牌或引魂幡。现在一般将遗像放大镶在玻璃镜框里,置于灵堂正中,两边写“音容永隔泪难禁,灵柩将离痛无极”之类的挽联。如死者是男性,孝子就写“新故显考×公讳××老大人之灵位”,左下侧落款写“祀男××敬立”。若是女性,就将“显考”换成“显妣”。灵堂两边搁放孝男孝女及众亲友们赠送的花圈、祭幛及挽联。大户人家,还要立神主牌位,上写“故显考×公讳××老大人之神主”,神字右边一竖和主字上面一点不写。牌位夹层内写上亡者生卒年月日时,享年若干岁等。故意漏写一竖一点要请当地名望较高的老人写,俗称“点主”。点主官一到,孝子要在门外跪接。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