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旧时,春节起床特早,穿新衣服,洗手放“开门炮”,在“天神窑”、“土家”、“大门”、“碾”、“磨”、“门上”、“灶台”等贴对联处都点香、醮纸,一直要点五炉。并到“佛庙”和“龙王庙”等庙点敬神祗。每点一轮,都要放鞭炮。家中人晚辈或同辈初见长者问“过年好!”回话说,“孩子们好”或“你好! ”早上吃饭,万民都是“扁食”。扁食多包铜钱或小银币,以此检验“福份”大小。吃“团圆饭”之前不扫地,不到井子上背水,不动刀剪。吃喝要放“炕桌”,生活条件好的,一水、二茶、三酒、四扁食。村内或出门后遇长辈或比自己年龄大的熟人亦要问“过年好”,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日。大人给小孩押岁钱和面塑“花花”。旧时,一般不过正月十五不动剪子,不动碾磨。
1949年后,敬神祗越来越淡。“文化革命”彻底废除敬神祗、押岁钱,近年有复旧之户。
正月初二开始,女子到娘家拜年。走亲串戚都要带年饭,如白馍、酒、肉、馍头不能少于8个,称为“一碟”。但是,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忌,就是初七不串亲,初八不回家。来到亲戚家遇小娃娃都要给“岁岁钱”。凡送年礼者,受礼者都要回请吃年饭,无礼被请者,也要补礼。请客以“扁食为上,豆面次之,黄米馍最差。近年来,人民生活提高,送礼者不用米馍,改用饼干、糕点、白酒。请客多备酒席。当前,城乡请客送礼风严重,产生了消极因素(不只正月)。
人日
正月七日叫“人日”,又叫“人七”,也称“小过年”。早上仍吃白面作皮,羊肉、萝卜丝为馅的“扁食”,穷困户荞麦面为皮。
灯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灯节”。晚上,人家门前各张灯结彩,放神火和鞭炮,叫贺元宵。神火过后,用余火熏烤敬献在天神、灶君前的白面熟食,曰烤“枣山山”。春节活动多在正月初二至十五之间。“文化革命”废除迷信成份,近几年反有复旧者。
正月廿三日
正月廿三日张灯设火,男妇女人跷野火,消灾免难。“文化革命”废除,近年恢复。
龙抬头
二月二日俗以为龙抬头,男理发,女拔黄毛。晨忌挑水,恐触龙头。现在一般元此忌讳。
花朝日
二月十五日为花朝日,又叫中和节。吴堡有关帝庙会。“文化革命”废除,近年有所复活
令辰
三月三日为令辰,农人多到山间采艾,妇人洗涤垢衣垢器,谓之祓除不祥。现在也有采艾的,目的是为了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