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子长县生活习俗(1)

2012-5-14 16:23:1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服饰
    衣服 清末民国初,男女内穿兜肚,外着有襟袄、大裆裤者居多,且以自织自缝为主。富人士儒长袍马褂随季变换,民多夏穿白粗布衫、蓝粗布裤;春秋为蓝、黑粗布衣裤;冬则多着黑粗布有襟袄、大裆裤。中老年人裤大裆深,且束腰带、扎裤口,往往是破而连缀,一穿数年。
    民国后期,县城稀有穿中山装者,部分政界人士亦有着西装、系领带者,农民服装无大变更。
    建国初,人民生活逐渐提高,服饰随之而变。随着黑市布、白市布相继应市,粗布退居次要地位。男装出现青年服、学生装、夹克服、西服、工作服和各种款式大衣;女装盛行春秋衫、两用衫、轻便衫、各式大衣和裙装,农村男子多穿对门襟上衣,女子则时新碎花和大花衫。服装色彩四季分明:春秋颜色较淡,夏季色浅单薄,冬则色深质厚。农民喜好夏穿汗褂,冬着羊皮袄,中山服、短大氅一度风行。
    60年代初,男女喜穿条绒裤、平绒衫,学生蓝、府绸、华达呢、咔叽布服装盛极一时,青年多穿对门襟上衣、西式裤(俗称前开口),中老年人服装无大的改革。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出现色式划一现象,青年多着黄军装,成年人则为灰黄色军便服。
    1979年始,随着化纤品的增多和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服装逐步由自做自穿向商品化转化,种类、式样日渐翻新。青年服、夹克服、西服、女高领衣、翻领衣、裙装及喇叭裤、直筒裤、牛仔裤等普遍流行。针织内衣和毛线衣基本普及。除年长者外,城乡差异不大。
    冠戴 清代,高官厚禄者,纱帽巍峨,豪门势族,瓜壳为冠;科举及第者则顶子飘头。民国时期,商贾豪富戴礼帽,平民多戴布制束巾、毡帽,妇女多用染色粗布裹头。建国后,帽的式样不断翻新,大沿帽、虎头帽、鸭舌帽、大礼帽等不胜枚举,中老年农民大多喜好用白毛巾拢头或戴布制瓜壳帽。
    鞋袜 清末民国初,鞋用破布垫底、麻绳纳之,黑粗布配面,有方、圆口之分。妇女穿绣花鞋、青布鞋。男女袜皆用布缝制,且多层叠置用针线密纳,往往三两年一换。民国三十年(1941)始,有橡胶鞋、皮鞋、线袜、纱袜应市,但多为富豪人家穿用,平民与前无异。建国后,鞋袜品类增多,皮鞋、布鞋、橡胶鞋、塑料鞋、线袜、绵纶袜、尼龙袜一应俱全。冬有皮暖鞋、棉暖鞋,夏有凉鞋、拖鞋,皆随季变换。
    发型 清代,男子留发蓄辫。姑娘留辫,额前梳刘海,出嫁梳发髻。官绅士儒年过40蓄须,普通人逾60岁留须。民国初,男人剪辫剃为光头或留短发;女人未嫁时留一长辫,垂于脑后,辫梢用头绳束扎,嫁后发成圆形,中年妇女留“折发头”(头发脑后打折,用发卡卡住),老年妇女则留“髽髻头”(头发拢于脑后缠成一团);男孩头留箍,脑后留一撮毛,谓“锁锁头”。建国后,发型增多,因人而异,男青年有偏分头、一边倒、小平头等,成年人多留大背头;妇女长辫、羊角辫、剪发兼而有之。80年代始,男子留长发、烫发者日渐增多,妇女也喜好烫成各种发型,个别打扮从发式上难辨男女。
    首饰 清末民国时期,妇女首饰有耳坠、项圈、头簪、钗、镯子、滚子等。建国后的一度时期,佩首饰之风绝迹。80年代始,佩首饰之习风行于世,妇女挂耳环、佩项链、戴戒指蔚然成风,且有男子佩项链、戴戒指出现。
    饮食
    主食 民众以食用小麦、玉米、谷子、荞麦为主,豆类辅之。习惯冬春一日两餐,夏秋一日三餐,饮食品种无定格。城镇往往早饭为馍、饼伴米汤食用;午饭面条、干饭较为随便;晚饭则以稀食为主。农村多以玉米面、豆面、小麦面混合作食。
    用餐时间城乡有别,城镇常年一日三餐,北京时间7~8时早餐,午12~13时就餐,晚餐则在17时左右;农村农忙季节均为三餐,用餐时间与城镇大致相仿,农闲时多为一日两餐,早10时,晚17时以后。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