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即是安埋死者的仪式(俗称“过白事”),这是子孙们寄托哀思的需要。
儿孙在老人咽气之前,当为其穿好丧服(俗称“老衣”,长辈去世称“老了”或“殁了”)。丧服一般有衬衣、外衣、大衣、鞋袜等。男性在临终前剃成光头,戴上帽子(根据时代有不同样式);女性用黑布包头或戴女帽。还有根据生前所好,增加其它服饰的。按迷信说法,若死后再穿老衣,这些衣物不能随死者而去。衣服一般由绸子做成,蓝面,红里,黄鞋,白袜。旧时讲究,儿女哭泣的眼泪不能滴在丧服上,丧服要保持清洁无污。
死者将要咽气的瞬间,要为其烧“接气马”,即将事先做好的纸马在门外跪烧,跪者再转面而泣,口呼死者“上马”。随即将死者从炕上移下地,身铺谷草,脚蹬门口仰卧,口含银、铜等不易生锈的金属物,旧意为“口含金银,遗福后人”,身盖白麻纸。并要一只羊“领生”,“领生羊”意为死者领路,让其毫无牵挂,顺情顺意地离去。
死者停在地上,为之安放供桌、备有香纸、便饭、浇奠(酒)后,开始请阴阳,破孝(剪开孝布)。“破孝”由同族中有后代的年长妇人承担,孝布均用白布,每幅六尺、八尺不等,死者的女儿女婿及外家娘家的孝布由死者儿孙准备,族中的孝布自备。近亲要佩“拉孝(孝布从头到脚下),其他只戴孝帽。凡请来的亲友、同族人都要为死者带祭奠礼物——即羊、馍、纸(同族不祭羊礼)。
阴阳到后首先批“阴阳单”,将死者生卒年、月、日、时辰写在一张单子上,揣在死者胸前,然后书写各种条符。随之纸匠主持设灵堂,并将做好的“纸活”(用高粱秆、彩色纸做成的各种小房子)置于灵堂前,开始为死者“招魂”,然后上饭、上祭礼。上饭是为死者供的饭食,其中有子孙们供的一头杀死的整羊;上祭礼是凡参加殡仪的人将带来的祭礼在灵堂前供奉一番,烧一张纸后再端去。上祭礼依辈次逐个进行。
“破狱”、“搭桥”。按迷信说法,是为死者向“神”赎罪超度的一种仪式,意为人死后免下“地狱”受苦,顺顺当当走过“奈何桥”与冥人同享下世之乐。其程序、设施繁琐。先用椽棒、绳索等搭一座狱城,狱门分东、西、南、北、中,“城”门贴上各类条符,阴阳多人领头打、唱、念,吹鼓手吹打随之,孝子中一个持“引魂幡”随后,其余各孝子排在最后,破“狱城”五门之后,引亡人过“奈何桥”,即在大门搭一“桥”,孝子持“引魂幡”跪过桥,边过边呼叫死者“过桥”。解放后,这类纯属迷信活动的送葬仪式大多数被取缔。
“合户”(有的地方称“游食”),是为死者歌颂功德的,即死者生前德高望重,与亲戚邻里都能和睦相处,如今虽已离去,亲友、家门能依然如故。其仪式是:所有孝子持香柱跪于院中,为“亡魂”供上主家、亲戚、家门等饭各一次,阴阳打念,吹鼓手绕孝子有规则转数回合,每合一次户,需一桌饭,阴阳打念一次,根据具体情况,合户可进行三、五巡不等。
“施食”,迷信说法是打撒四方“饿神”、“饿鬼”的活动。意思是此时又有一人到阴间去了,为了求得“神鬼”的关照,给他们施舍一点偿饭。这一活动以阴阳念经为主,孝子们跪着烧纸,焚香,并撒一些五谷杂食。新中国成立后这类活动在丧葬中很少有人再搞。
“淋羊”,按迷信说法是亡人向亲人最后一次诉说生前未尽的事或情怀,具体做法是给羊身上淋上水,由一人发问,问亡人死后有什么遗托之事,一直问到羊开始抖落身上的水珠为止(羊身上多次淋水,对皮肤造成条件反射时就自然抖落身上的水珠)。主家、娘家、外家、其他亲戚各一只羊,均要一一淋过(羊由主家牵来,用后放回羊群)。
“出榜”。用来“超度”新亡、旧故的祖辈。旧时有官品地位的人家可出“龙虎榜”,榜头、尾画上龙、虎图样,平民家出榜不许画龙虎图样。并由阴阳书写被超度人的生平事迹等情况及后代辈次、姓名等,还要画诸神鬼像和书写一些对联以昭示神鬼,实为封建迷信中光宗耀祖,显身扬名一套。建国后再无人搞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