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蒲城县始于何时无考。北周以来,佛教寺院在蒲城大兴,唐时鼎盛。宋熙宁六年(1073),椿林乡《寿圣院敕额碑》中记载:“奉准敕应今日已前,诸处无名额寺院宫观,已盖及三十间以上,见功德佛像全者……将与存留……蒲城等三县各称捡到本县界寺院共二十八所。”佛教寺院到清末开始渐衰。民国年间,经政府核准备案,曾成立佛教会,会址设城内慧彻寺(今蒲城中学院内),主管人有王昆山、原东山、雷凌汉,有信徒20余人,其宗旨是:“拟于各乡设阅经处,派人讲读,以资宣传。并拟募化捐款,举办各种慈善事业,以期利益余生。”此会并非正统佛教,基本上是儒、佛、道三教归一。解放后,佛教在蒲城基本无活动。兹就历来寺院作一记述,以窥过去佛教活动之一斑。
圣母寺 俗称“敬母寺”,曾改名“福田寺”。在保南乡敬母寺村。寺院早毁,有北周保定四年(564)四面造像碑一通,碑文二百余言,叙述造像经过,像主姓名中有公卿将士、朝廷大臣、庶民百姓,可见当时佛教之盛。碑文僧职名目繁多,有坛越主,都邑主,左、右箱邑正,大邑主,左、右箱典座,左、右箱斋主,左、右箱化主,左、右箱唯那、都唯那、大化主,左、右箱香火等。从造像看,佛像亦不少。至唐时,又立经幢两通,一为高宗龙朔元年(661),立于寺东,今字迹漫漶,不可辨认;一为德宗贞元五年(789),立于寺西,现字较清楚。宋、金时,又为圣母寺赐额、造像。1992年在敬母寺村又发现明时《金峰和尚塔记》,记述金峰和尚身世及其任僧会情况。清嘉庆十五年(1810),又有《圣母寺禅院达智禅师塔铭》,颂达智“歧黄妙术,济世良方”,记述寺院“殿宇辉煌,晨钟暮鼓”,此寺自北周至清,久盛不衰。至民国初,寺内殿宇房舍尚完好。民国30年(1941)奉上令拆寺修建学校。
慧彻寺 在县城西南角,现蒲城中学所在地,称“南寺”。此寺建于唐初,现仅有唐贞观无年(627)宝塔一座。寺内原有罗汉阁,早毁。民国30年(1941),拆寺创建蒲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