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春节 俗称过年。从腊月三十日下午开始,村村敲锣打鼓、燃放花炮,户户贴对联、安神位,迎接新年。该晚,大人、小孩皆不睡,谓之守岁。夜半,又燃放花炮敬请神灵(灶神、土地神、牛马神)和祖先亡灵回家享受祭祀。正月初一天亮前,吃过早饭,合族男女向本族长辈依次拜年祝好。然后,又逐户向该村长辈拜年祝好。小孩给大人拜年,大人要给压岁钱。初二至初五,晚辈要去长辈亲戚家拜年,其礼品多为包子和糕点。新女婿拜丈人,需是酒、肉等四色礼。初五,俗称“破五”。天不亮,各家在院内燃放花炮,意在祛除邪恶和穷困。群众谓之“打五穷”。初六至十四,长辈要去晚辈亲戚家餟节,又称送灯笼。随灯的礼品多为罐馍和棕子。对新婚女子还要送一对吉祥的“莲理生子”或“麒麟送子”灯。建国后,敬神、祭祖和跪拜的风俗逐年被淘汰。走亲访友已成为人们相互祝好、学习生产、生活经验和获得致富信息的机遇。随带的礼品已不是传统的包子、糕点、罐馍、棕子,而是市场上出卖的时尚食品。传统的过年变成人们欢庆人寿年丰的节日。 元宵节 在正月十五日。晚上家家吃元宵,取元宝滚滚来之意。城乡到处灯火通明,锣鼓喧天。闹社火、耍狮子、舞龙灯、跑竹马等民间文化娱乐活动长夜不息。家家门前院落、祖宗墓地,遍插腊烛,门口燃放花炮。文化部门常举办灯谜会、放花火和文艺演唱晚会等活动。 游百病 正月十六吃过早饭,大人小孩外出游转,谓之“游百病”。民国以前,这天有上三阳寺塔登高远眺的习俗,今已淡化。 补天 正月二十日,县人兴吃煎饼,并置屋顶几张,谓之“补天”。 避干(疳) 在正月二十三日。旧时这天不炒菜,不熟油。古时还有封刀之俗。大人不上地,不干家务,意在避疳。至今还流传着“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的民谚。 咬干(疳) 二月初二,县有咬干之俗。是把正月以来阴干的馍全部吃掉。意为“疳”由此可以消灭了。次日,还要给小孩炒棋思豆(面豆)、黄豆,爆玉米花等。认为小孩吃了这些豆颗,就不患疳积肠胃病,不长走马疳疮了。 清明节 清明这天,合族男子祭扫社坟,俗叫“上老坟”。上罢老坟,分户上坟,在坟顶和坟盘四角压纸钱,表示后继有人。清明前一个月,儿女要向上年清明节后去世的上辈亲人扫墓连续三年,俗称“上新坟”。清明节时,县人还有荡秋千、放风筝、吃粽子的习俗。 看麦熟 当小麦变黄的时候,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俗有“麦稍黄,女看娘”的说法。 端阳节 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此日,家家门旁插艾条,大人小孩佩带苍术香,喝雄黄酒,以祛除虫蛊。早饭兴吃粽子,甑糕。大人除给小孩七窍处涂摸雄黄酒外,还要给小孩脖子或手腕上系丝线所做的“百索”(即百家锁),说这样能够使蛇、蝎不蜇咬。端午节前,娘家要带上礼品给女儿家追五月节。若是新亲,礼品更讲究些,一般要送衣料、鞋袜、凉席、竹帘、扇子等一些过夏东西,如今以家庭宽裕情况,不拘一格。 看忙罢 夏收过后,娘家要拿上石子馍或飥飥馍到女家走一趟,表示大忙后的慰问,俗叫“看忙罢”。县人有“场里卸簸枷,娘看女冤家”;“麦子上囤囤,外婆看外孙”之说。 迎女节 六月六日,娘家要将出嫁女儿接回躲暑,叫“迎女节”。此节于民国时已被淡化,今不存。但夏收中躲场之俗,在农村仍不鲜见。 乞巧节 七月七日是姑娘的节日,当晚由7个姑娘主持这一活动。先把用谷草扎成的巧姑娘坐像,高高安置在供桌上,前面摆好供品,焚香后开始乞巧。第一场,姑娘们挨个向巧娘娘礼拜默祝后,每个人将自己事先浸泡的大麦或豆蘖芽抽出一苗,剪去头置于水盆之中,以验证巧拙,叫“悬针”。浮于水上者为“巧”,沉于水底者为“拙”。第二场,姑娘们又挨个默祷后,各抽一撮巧芽投入水盆中,若能浮现出一个花瓣图形来,算是最吉祥的兆头。第三场,姑娘们再次默祷后,轮流钻到供桌下边摸着穿针,谁能穿得上,就验证谁心灵手巧,预示将来遇合一定会好。乞巧活动民国后期渐少,今已绝迹。 中秋节 在八月十五日。当晚月到中天时,县人摆糖果、月饼等供品敬月,以祈求好运。现已被淡化。是日,出嫁的女儿要带上月饼等礼品去娘家送节,此俗今依旧很浓。 重阳节 九月九日,又称登高节。古时这天,人们离家登高,以避灾难。今遇节日之时,娘家要带牛蹄馍去女儿家餟节。若是新亲,一定要拿糕馍,即一种贴着大枣的四花馍,用一层厚厚的馍底托着,表示登高之意。九月,正处秋杂作物的收获季节,农事繁忙,为不误农时,故餟节日期无定,只要在九月份之内均可,因此,群众俗称“九月节”。尽管时间拉的较长,但一定得餟节,县俗有“不餟九月九,亲戚两丢手”之说。 送寒衣 十月一日是给死者送寒衣的日子,故称“鬼节”。古时,人们用馄饨祭献祖先,并用纸作成棉衣送至祖先坟墓焚烧,以示霜露来临,寒冬将至,送衣御寒,免受冻馁。寒衣的棉花县人讲究用籽棉,表示子孙人丁兴旺。送寒衣的时辰是在当日天将明时。故有“冬至黄昏,年半夜,十月一日鸡叫唤”之说。现在已变为先一日黄昏烧送寒衣和纸钱。 五豆 腊月初五这天,人们要吃一次用豇、绿、豌、白、小豆或其它五种豆颗搭配成的五色豆煮成的甜食。豆谐音“毒”,俗传吃了五豆甜食,可以避免蛇、蝎等毒虫螫咬。小孩吃了五豆饭不长水痘、天花。 腊八 腊月初八。这天早饭,吃各种粮食和蔬菜搭配成的八味臊子面或八味粥,以庆丰收。 民间忌讳 历代相沿,县域内民间流传着很多不成文的忌讳,有些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生产的发展。建国后,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发展,一些违反科学和不健康的忌讳,逐渐消亡,现将群众中仍流行的忌讳予以检录。 生活交往 大年初一,忌别人来家借东西,谓水火不出门。认为借给别人东西是跑财,不吉利。[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