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旬邑县社会生活民俗(1)
2011-11-8 19:30:4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一、家族、亲族
    家族,分五代以内和五代以外。五代以内称为“自家”,也称“未出五服”,五服之内称父辈为“大”,五服之外则称“叔”。平时若遇大事,必请“自家”人商量,特别尊重“自家”人中辈份高、年龄大、社会经验丰富、威望高者的意见。每逢婚丧嫁娶,必邀“自家”人参加办理。
    亲戚一般分近亲和远亲。近亲有舅家、姑家、姐妹家、岳父家、姨家。远亲一般是指姻亲、认亲、干亲。平时遇婚嫁或丧葬之事,亲戚必备礼物前往,以示恭贺或祭奠,帮助办理。
    二、乡里
    本县人惯于和乡里人和睦相处,遇红、白事要请左邻右舍(谓之“请执客”)操持帮忙。瓜果成熟采摘互送品尝;见面后互相行礼问好。平时三五人或十多人组成孝义会、花红会,一家有事,人人出钱出物,慷慨相助。外出若遇乡里人,倍感亲切,谚云:“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
    三、岁时节令
    春节 春节称为“过年”。旧时进入腊月下旬,便开始磨面、碾米。20日至23日3天之内,打扫室内外卫生,清洗灶具、用物,使家内焕然一新。23日这天,殷实之家杀猪,贫寒人家杀鸡,迎接灶神,做白面烙饼、灶糖献在灶前。30日下午家家查门,贴门神对联。晚上,族人聚集一堂,在祖先牌位前烧纸、磕头、放鞭炮。全家吃年夜饭,主食一般为饺子、包子,上有酒菜等。家长向所有家庭成员散发“压岁钱”。全家或族中人在一起拉闲,谓之“坐夜”。
    正月初一早起,先敬神祭祖(包括给灶神和祖先献饭),鸣放鞭炮,再吃早饭。早餐主食多为面条。饭后向族中、村邻长辈拜年。受拜者向小孩散发核桃、糖果、零钱。新婚媳妇必遍拜族中各位长辈,受拜者赠给礼品。
    正月初二,外甥拜舅,婿拜岳丈,出嫁之女拜娘。新婚夫妇这天须前往岳父家拜其族中所有长辈,受拜家设宴招待“新女婿”,并赠给礼品。初三、初四日其他亲友互访。初五日,家家放炮“驱穷气”,吃搅团,迎来富裕。
    正月初七过“人七”节,户户吃关魂面,忌动刀、针等利器。寓意家人魂灵早归,新的一年内无病无灾。正月十二日,为老鼠嫁女日,忌用石磨(相传老鼠嫁女成婚在磨眼中进行)、刀、针。土桥塬一带于正月十三日过“杨公忌日”,相传是纪念宋代名将杨继业,这天男不出工,女不穿线,并忌动利器。
    元宵节 本县人将此节仍看作是“过年”的继续。因此,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节前,各大集镇皆是灯笼市场,人们热心忙着为孩子买灯笼,为亲戚送灯笼。正月十五日晚,家家屋里院中燃蜡点灯,小孩嬉游灯笼,大人聚集一起饮酒拉闲。正月十六、十七日大路上人们熙来攘往,这天讲究“追女子”,“看女子”。
    补天补地节 土桥塬一带于正月二十日过此节。这天早饭前,家庭主妇当众撕饼一块抛向屋顶,另一块掷于地下,以纪念女娲神。之后,全家人吃自做的“补天饼”。中塬和北塬无此俗。
    燎干节 本县人们以为“干”是除污祛病的神物。正月二十二日要打扫各处卫生,下午在大门外煨火“迎干”。二十三日早晚煨火“燎干”,让小孩烤手脚、胸背,以为可除病灾。二十四日又煨火送干神上天。这几天忌用各种利器,若急用必在燎干时借其火燎过再用。
    二月二 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抬头之囝。旧时人们于清早在泉、井边焚香供奉龙神,盼望龙在年内治水,保风调雨顺,不兴风作浪。如今,敬龙神的习俗已无,但农家这天做形似小龙(蛇)的馉饳为节日食品。中塬一带旧时有用榾柮(打土块之农具)满地砸之俗,意为赶砸庄稼之害。
    清明节 祭祀祖先之日。这天家家户户男人带冥币、香纸和黄白纸剪成的“串钱”前去祖坟磕头燃化,并将一串串纸钱插于坟头,名为“记坟”。建国后,机关、厂矿、学校组织干部、工人、学生向烈士墓致哀、敬献花圈,谓之“扫墓”。这天男女青少年荡秋千。
    端阳节 俗称“端午节”,农家户户吃粽子、粘饭、门插艾蒿,趟露水。讲究小孩穿裹肚,手、脚戴五色线拧成的“花花绳”,“七窍”涂抹雄黄。给新嫁女儿送新衣、草帽、裹肚。节日之前给亲戚小孩送裹肚。 六月六 人们视此节为晒衣节。这天许多人翻箱倒柜,晾晒衣物,以为这天晒衣可防虫蛀鼠咬和霉变,故有“六月六,晒六绸”的说法。
    七月七 家家户户做干饼让孩子们吃食玩耍。年轻姑娘和媳妇结伙用禾草、瓜芦做成“巧娘娘”(织女)塑像。节日正午烧香化纸从野外将巧娘娘请回,供奉于堂屋祭拜,晚间夜深人静后又烧香送于野外。将豌豆泡成的嫩芽掐下放入水碗中,在灯影下观看形态各异的投影,以此判断各自往后的职业和命运。
    中秋节 俗称“八月十五”。家家户户讲究团圆,外出入回归,新婚女子必须回婆家过节。晚上家家庭院摆设香案供桌,向月亮敬献干粮、各种新鲜瓜果。尔后,全家聚坐院中,一边分食供品,一边赏月。
    重阳节 俗称“九月九”。民间以粘米和红枣做成粘饭、甑糕、粽子,并用白面做成枣糕作为过节食品。中塬一带有娘家给新嫁女子送重阳糕的习俗。每糕用数斤面做成圆盘形状,以红枣镶成图案、节日这天专程送给新婚女子,名为“追九月九”。
    十月一 为鬼节。此日下午人们去祖坟烧香化钱和烧化纸衣,有的人家半夜人静在门前画个半圈烧纸钱。意为安抚死去的祖先平顺过冬。
    五豆节 腊月初五过五豆节,以五种豆、米煮成粥,有的还加进大枣、杏仁作为节日食品。土桥塬还用五豆来喂畜、禽,涂果树,盼望来年人健畜旺,家庭富裕。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农家清早多食“腊八面”。小孩这天玩“冻冻”(冰块),即将各类粮食、菜叶放进水碗冻成冰,预测来年庄稼收成情况。
    四、婚丧喜庆
    1.婚嫁
    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讲究“六礼告成”。“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娶。婚姻类型有:
    (1)常规婚姻
    是最普遍的一种婚姻。婚姻缔结是以金钱为基础,从订婚、议娶到结婚,由男女双方父母一手操办,当事人没有任何自主权。
    (2)变常婚姻
    转房婚:丈夫死去,留下年迈的公婆和幼小的儿女,妻子不忍改嫁,而丈夫的弟弟或兄长,又无财力娶妻,叔嫂互相情愿,便结为夫妻,建国后已废止。
    招夫养夫:丈夫病残丧失劳动能力,妻子另招男子做丈夫。前夫只保留夫妻名义,享受其瞻养,再不是一家之长,建国后已废止。
    姑表婚:外甥取舅父的女儿做妻子,被认为亲上加亲,合情合理之事,但绝不许外甥女嫁舅父之子,即所谓“骨血不倒流”。
    交换婚:俗称“换亲”,两家互换女儿为媳,不含彩礼。这种形式多衽贫困人家之间进行,现已废止。
    招赘婚:男到女家的上门女婿,一般是在有女无男儿的家庭中。婚后女婿负责对老人养老送终。旧时人们歧视上门女婿,今已大有改观。
    童养婚:贫困人家娶妻困难,以低价买来或无偿领来女孩养大做儿媳妇,建国后废止。
    纳妾:即取小老婆,旧时富家男子娶妻数房,先娶者称妻,后娶者为妾。俗称“大婆小妾”,建国后废止。
    寡妇再嫁:旧时提倡寡妇守“节”,一般不许再嫁。少数再嫁者受谩骂、歧视,受夫家族人、村人百般刁难和勒索钱物,有的还逼改嫁者“抱驴头”,“骑猪滚圈”。因此执意再改嫁者,只能天黑时由夫家牵一驴悄悄接走,或由夫家组织一帮壮汉子深夜抢走。到夫家后,夫家仅于当夜设小宴招待少数前来贺喜的村邻、亲友。
    指腹婚姻:两家父母关系极睦,在各自女人怀孕期间,就议定儿女亲事,并写有婚约,请有媒证,双方子女长大后遵约成婚。现已废止。
    (3)婚姻程式:旧时男家称订婚为“问媳妇”,女家称“寻下嫁”,其主要程序是:
    央媒:男家借逢集或其它机会,设小宴请惯说媒者或至亲厚友中一位精明者为媒人,请其为儿子“瞅媳妇”。多数人惯称做媒者为“媒人”,正式场合称“红爷”。每桩媒事必须有两名媒人,除男家原央的一名外,女家须再央一名。
    提亲:媒人受央后,从较熟悉的女方中选定一家,前往提亲,介绍男方情况,女方家必盛情招待。一般被提方父母不急于表态,以待通过亲友打听情况后再说。
    测八字:女方父母愿成亲,便通知媒人告诉男家,请先生测八字,看命相有无克冲。
    换贴:男女双方将孩子姓名、出生年月日及命相,各写一帖,由媒人递换,各自保存,亲事就算基本确定。
    成事:一般叫“会亲”。男女双方没有意见,说定婚礼,便选择吉日,由男方在家中或集市饭馆设宴,约请双方族中代表举行结亲(联姻)仪式。席间相互介绍认识,男女双方互送礼品。以后男女双方长辈互称“亲家”。
    送礼:订亲不久,女家便以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为由,借媒人以微妙之语催礼,男家按原定的数目备好钱物,选择吉日请媒人清点交给女家。也有一次不能交齐而分作两、三次交清的,但正式交礼仪式只举行一次。
    送针钱:儿女长大,男方家长便在某个节日前往女家送针线(含有衣料、鞋面、各色丝线等),让未过门媳妇早做嫁妆,并委婉提出准备迎娶姑娘的请求。姑娘的母亲先是一番推诿,然后做出具体答复。这时,姑娘上前要向未来的公公磕头,未来公公要给未来媳妇见面钱。
    商量事:也叫“看好日子”。男方家先请先生测定结婚吉日,然后带上嫁妆前往女家,通知迎娶吉日。女方家若无异议便答允男方要求。
    下彩礼:男方结婚前几天,捉鸡,携带“捐财钱”,前去女方家,协商婚礼事宜。
    下请贴:婚前,男女两家分别给各自的重要亲戚(特别是孩子舅家)下请柬,请他们参加女儿的添箱仪式或儿子的婚礼。
    添箱:即女家于婚典前一天举行嫁女仪式。亲友来道贺时,带衣物、首饰、器皿之类,意为姑娘增添嫁妆,充实箱柜,女家设宴招待亲友。姑娘这天下午须去祖坟化纸,俗称“换族”。
    迎娶:“好日子”这天,男方家来唢呐,与抬花轿的人前往女家迎娶。姑娘打扮一新,蒙红盖头,小声哭啼,由族中一名长者从闺房背出放进轿内。途中有人抛撒红纸帖,名为“撒喜帖”。沿途由姑娘兄弟随轿护送。建国后不久,变为新郎等人亲去娶媳妇。去时,男方带几个馍,掰成二十块,称为“硬糕”,据说吃过牙不疼。
    接轿:轿到门前,男家鞭炮炸响,迎亲者与送亲客人作揖相互问侯,将客人(也称新客)迎入客厅。女方送女的由男家接女的携手相扶进入洞房。新郎由姑父或姐夫领路先讨得新娘头上一朵小花,再给过新娘下轿钱,送女的才允许新娘出轿。新娘回洞房,一直要行走在毡上。这时由新郎的姑父或姐夫手提木斗,内装草料、五谷及硬币,不断抛撒在新娘身上。
    拜天地:新娘进入庭院,在礼宾高喊下,与新郎一起向供有天神、地神及祖宗牌位的供桌行三叩首礼,方为礼成。
    入洞房:拜堂完毕,新婚夫妇入洞房,新郎必抢先入内,谓之“争门”。新娘坐定,新郎以擀面杖挑去盖头。有的地区还由新郎取下新娘头上花一朵,(谓之“摘花”),并双手捧给新娘一个红包,关上屋门从新娘身上摸取一个用红布做成的棱角(引意“摸孩子”),现已废止。
    开柜、添柜:早饭后稍作休息,侍候新娘的人给过挡轿娃钱,讨取陪嫁箱柜钥匙,清点陪嫁物后,由夫家添成双对。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