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长武县佛教概况介绍(1)
2011-11-14 22:45:1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原始社会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人们信仰天地山川神祗和祖先,对自然界凡能祸福于人类的事物,无不由恐惧到崇拜,发展成为牢固的封建迷信观念。问卜占卦,祭祀神鬼,宗教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旧县志记,南北朝(萧梁)时,城南30里画阁寺为志公和尚说法处。隋代仁寿年间,城乡风行建造佛寺佛堂。吃斋念佛的人日见增多,佛教得以迅猛传播,香烟极盛。唐代,于浅水塬“交兵之处”,诏建寺刹,推崇释道,使宗教活动不断向民间蔓延扩展,成为人们驱鬼避邪、招财致富、消灾免难、户丁兴旺,而寄托控制命运的依赖点。世俗迷信鬼魂,敬奉神灵。唐以后,除昭仁寺和画阁寺外,乡村陆续修建佛堂、寺院。旧志记,境内高爽清静处,皆立寺刹。规模较大的有强村寺、潘家寺、马成寺、公佛寺、进天寺、云霄寺、云德寺、永福寺、清凉寺、回朝寺、红鹊寺、凉范寺、福庆寺等。佛教徒分为两类:少数人出家,常住寺庙供奉神佛,男称和尚,女称尼姑,统称僧人。多数人在家供奉神佛,初一、十五逢会期聚集佛事活动。一般未受戒,男女均称居士。信奉佛教者,恪守“五戒斋”: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食酒肉和葱韭薤蒜,终身素食。佛门弟子以慈悲为怀,宣扬因果报应,地狱善恶轮回,向往西天极乐世界,寄希望于来生再世。入庙僧徒均属自愿,大都出身贫寒,也有官场失意,身世痛苦难以解脱者,或不法之徒,作恶多端,自觉忏悔而放下屠刀者。僧人剃发受戒,终身不婚不嫁。早晚烧香叩拜,按时辰诵经念佛。寺庙都有田产,靠自营或地租维持聚期法会。不足部分靠化缘、布施、善男信女供献或地方官绅捐助。僧众清苦、孤独,日诵黄卷,夜伴青灯。虽念经文,不解其意,陷入苦思冥想虚无嫖缈的境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长武县有职业佛教徒137人,其中男92人,女45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城设佛教支会。邠县大佛寺僧人释妙傅来昭仁寺任会长,赵邦昌任常务理事。全县男女佛教徒登记200人,住寺僧侣37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出家修行寺庙户口37人,其中男25人,女12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地方绅士鱼接天在家设佛堂,并参与主办城乡佛事活动。
    长武县城佛教聚会期为二月初九、二月二十九,三月二十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七月初九、九月十八、十一月十七、腊月初八。以四月八日佛祖诞辰和腊月八日佛祖得道节至为隆重。佛事活动有日课,诵经,礼忏,传播教义,恢宏佛法。乡间民人遇有丧葬,延聘高僧设坛祭奠,超度亡魂。抗日战争胜利后,县佛教会曾为阵亡将士设坛,举行祭礼牒度。
    解放初,佛教活动处于自流状态。1952年8月,开展宗教改革,全县有佛教徒80人。住寺僧人死亡、离去、还俗外,仅留5人。1953年,昭仁、画阁、云德3寺和泰鸣、泰元、义泰3堂,有和尚3人,居士53人。昭仁寺主持释续常,画阁寺主持释真哲。1955年,全县有和尚2人,居士51人(男46人、女5人)。1960年,昭仁寺常住僧人释续常、释金泉,经营土地5亩,由生产队代耕,后收归入社,僧徒生活靠集体分配。全县民间信佛者仅留老年72人,教徒减少,寺院渐次冷落荒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佛教活动受到冲击,寺院被砸毁而后关闭。昭仁寺僧人释续常双目失明,由东街队按“五保户”供养。画阁寺被拆除殆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正确区分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活动,保护正当的宗教事业,佛教有所恢复。1989年全县有男女居士50人。每逢初一、十五和会期,自发聚集烧香、参佛、诵经还愿。但无会址,亦无组织。居士鱼大年、黎恩善(释光义)、任志高等,倡导恢复长武佛教支会,正在筹划中。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