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权”与派性斗争
1966年冬,全县城乡各地以“反修”、“东方红”、“延安”、“卫东彪”、“永红”、“红旗”等命名的“战斗队”、“造反队”和“战斗兵团”风涌而起,或各自为战,或联合作战,在“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口号下,开始揭发、批判本系统本单位的“当权派”。
1967年元月,上海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刮到耀县。元月26日凌晨,造反派首先夺了县人委的大权,时称“1.26”夺权。此后,全县造反组织围绕“革”与“保”,“夺权”与“反夺权”的问题形成针锋相对的两大派。一派是以耀中“造反委员会”为核心的“耀县红色造反统一指挥部”(简称“红统”),一派是以耀中“北京公社”为核心的“耀县无产阶级造反联合总部”(简称“联总”)。
“1.26”夺权不久,在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号召下,驻军8088部队和县武装部奉命进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和军训、军管)。此时,“夺权”之风愈刮愈大,县级机关、厂矿和农村社队领导权普遍被夺,领导干部“靠边站”,党政机构全面瘫痪。3月初,县人民武装部受命成立耀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领导全县“抓革命、促生产”。3月20日,驻军与县武装部、公安局以“组织严重不纯、搞打砸抢、大方向错误”为由,联合通令宣布“红统”派邮电局、石渣厂、元石厂三个造反队为反动组织,予以取缔。26日又发出解散“非法”组织“红统”的通告。4月25日,虽然声明撤销以上通令、通告,接着又开了平反大会。但“红统”派愤愤不平,遂于4月30日至5月2日发生耀中造委会学生在公安局门前静坐示威的事件。
6月下旬,两派掀起“揪叛徒”高潮,对在淳耀县工作和“师家道突围”的老干部封正宝等220人以“叛徒”的罪名加以批判和揪斗。
8月21日,驻军和武装部表态支持“红统”,称其为“左派”、“革命造反派”;称“联总”是“革命群众组织”。于是,“红统”声势大振,两大派之间的矛盾加剧,打、砸、抢、抄、抓和小型武斗屡有发生,全县处于无政府状态。
9月10日晚,铜川“212”派驱车来耀,在造反派支持下抢走公安局短枪30支,并摩托车、现金、手表等。
1968年元月22日晚,“联总”一些人去安里抢枪、抓赌,社员程智汉被枪打死。5月11日;“红统”一头头勾结高陵县“三统”抢走县武装中队冲锋枪5支,半自动步枪8支,机枪2支,子弹2000发。县存社教档案190余卷,也被造反派加以破坏。严重的是,“红统”在县人委两院私设“监狱”半年内,先后有63名干部被关在这里惨遭迫害。
建立革命委员会
经陕西省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批准,1968年6月19日耀县革委会在体育场召开成立大会,宣布由干部、军队、群众“三结合”的代表57人(暂缺10人)组成。原县长王宪章担任革委会主任,侯安泰、刘永发、崔嘉善、王世杰、李双喜、董青侠、于际美、张永宁、张成有、张思远为副主任。下设办事、政工、生产、政法4个组。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也同时成立。
县革委会成立后,县级机关、农村人民公社、学校、商业门市部等,陆续成立革委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在“一切权力归革委会”的原则下,全县党、政、财、文统归县革委会总揽,并以“保卫红色政权”为由,县设“群众专政指挥部”,公社设“群众专政队”大搞“红色恐怖”。
“斗、批、改” 7月初,县级机关单位开始“斗、批、改”,通过派性站队,给一批干部分别扣上“黑干将”、“坏头头”、“小爬虫”、“变色龙”、“现行反革命”等帽子,进行无休无止的批斗。15日,两委(原县委、人委)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县委大院开办,有215名干部参加,其中59名被监管揪斗,1人自杀。林忠保等一批老干部被打成“叛徒集团”。李忠魁等10余名干部被打成“反党集团”。10月份,学习班扩大公检法干部,改称“五七劳动学校”(简称“劳校”)迁到稠桑乡吕村河,实行连排编制,一边劳动,一边进行“斗、批、改”。被揪斗者一律关进“牛棚”。进行隔离审查,劳动改造。
1969年3月,“劳校”改名“五七干校”,迁柳沟党校旧址,由军宣队、工宣队领导“斗、批、改”。4月,党的“九大”结束后,全县开展“三忠于”(忠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线)活动,各单位坚持“早请示”(清早先向毛主席像致敬,背译毛主席语录及表示心愿等)和“晚汇报”(睡前在毛主席像前汇报当天学习、工作情况)制度。干校除天天读、早请示、晚汇报外,又唱忠字歌,跳忠字舞,搞忆苦思甜和评“五好战士”等活动。此后,随着问题的逐步澄清,干部分别得到“解放”或“区别对待”,分批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直到1970年9月干校解散。
在“斗、批、改”期间,全县各中小学均由贫宣队接管,有170余名教师被遣回原籍。中小学毕业生一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村学生回队劳动,城镇5届高中毕业生1500人上山下乡。城镇居民也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内吃闲饭”的口号下,被下放到农村落户,参加生产劳动。
清理阶级队伍 1969年清理阶级队伍,到处抓“叛徒”、“特务”、“反革命”和“牛鬼蛇神”。全县有2000多名干部群众被列为清审对象,其中按人民内部矛盾予以解脱的1400人,属敌我矛盾定案的400人,戴上特务、叛徒和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帽子的100余人。另有多人因不堪迫害或恐惧而自杀身亡。同时,在农村进行“民主革命补课”,新定地主成份214户、富农144户。其中戴帽地主、富农分子500人。
“一打三反” 1970年2月,“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开始,县革委会向单位派出军宣队、工宣队、贫宣队,以办学习班的方式,对有问题的人进行内查外调,落实定案。全县共查获贪污盗窃千元以上29人,投机倒把牟利千元以上13人,并以“恶毒攻击党和社会主义”的“言论罪”、“思想罪”判刑30多人。
政治迫害 自1968至1971年,县革委会在干部中掀起“揪斗”所谓“特务”、“叛徒”、“坏头头”、“变色龙”、“小爬虫”、“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反革命分子”等,清理阶级队伍的群众运动。其中“批斗会”是最残酷的一种形式,即边打边斗,被批斗者低头弯腰,两腿站直。甚至采用车轮战法,被批斗者几天几夜不能休息。这些干部都被关进“牛棚”,失去一切自由,除书写坦白材料和上会挨斗外,每天还要在毛主席像前早晚饭前“请罪”,并向群众和解放军“请罪”。
“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1972年元月,县委按照毛泽东主席“批林整风”的指示,组织干部群众结合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571工程纪要》,在机关单位开展“三批一清”(批判极左思潮,批判资产阶级派性,批判无政府主义和清查“五一六”分子)运动,批判多人,审查1人。
1974年春,县级机关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即所谓“批林批孔批周公”。
1975年,按照上级部署,经过整顿,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但在第二年春,又进行“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批“唯生产力论”,使刚刚趋向稳定的局势再度隐入混乱。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至此10年“文革”动乱宣告结束。
在“文化大革命”的整个过程中,耀县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和党团员都能以坚持基本正常的生产工作活动为重,正确对待所谓“革命”和生产的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武斗,并且工业有了发展,农业取得较好成就,每年都平整了大量的土地。任务艰巨的桃曲坡水库渠道工程,就是在“文革”期间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