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旬阳县民间饮食习俗(2)

2012-5-26 21:20:0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农村待客 乡间待客,距城愈远,人情愈厚。中低山之殷实户,有客(有亲戚联系或相识、或曾闻其名者)至家,先用升子或戳瓢盛以柿饼、核桃、板栗等让客“闲淡嘴”,继而忙给客人烧一日“水”喝,此水有甜咸之分:甜的有大米或玉米酿的甜酒一碗,调红糖(无糖也可煮柿饼),打二至四个荷包蛋或泡麻花、果子(油条);咸的是一碗油炒葱花烩软饼,以此让客“打点”(或称“打尖”)。饮食以酸浆水面为多。用大碗给客人盛饭,盛饭满得“冒尖”。桌上另放一添饭碗,不待客人碗里吃完,也不管其饭量大小,在一旁陪座或站立的主人冷不防又给添上一碗。有的主人全家上阵,对客人“围攻”,抱头、攥胳膊、扯耳朵、掐鼻子,灌酒喂肉,直敬得客人下不了台。此风各处皆有,棕溪一带为甚。也有的人家不常用酒菜待客,即是至亲送礼而来,也只招待以芝麻酸菜包疙瘩(扁食),但若有新亲郎舅或与新亲有联系的亲戚来临,则安排上好饭菜款待,以壮主妇脸面和家庭门面。若逢清媒提亲、买房立契之类大事,往往炒四个素菜,煨几罐柿子酒,做米饭应酬。亦有家庭贫寒却又好客之家,见客从门前来,主妇即出后门借米面,给客人做顿像样的饭,才不致心愧理亏。高后山人家“认熟不认生”,但凡攀了亲戚,讲了相好的,则尽家中所有盛情款待,留客一住三五天,直至煮绿豆腊肉米汤或煮菜豆腐,才表示送客。
    婚丧喜庆 待客中低山,事前一天午间待执客及晚宴的酒席,摆九或十个小碟素菜,不上荤菜,喝柿子酒。凉菜出过也不上行菜,只端十个素菜座碗,名曰“十个碗”的素菜,又称“狗丢盹”。第二天正事才换上两碗或四碗肉菜,名日“猫叫唤”。如把中间两碗换成一大碗肘子肉,则称此八碗一肘的席为“鳖瞅蛋”或“鳖围窝”。富户人家加四个行菜碗,叫“四大碗”。有的地方做四道菜的席,红白事唯在凉菜上有所区别,白事为四小碟中间一凉盘,红事则八个小碟中间带一大盘或置十个凉碟,取“十全”之意。四个热菜依次为:肘子、酥肉、三星(豆腐、酥肉、粉条)、粉丝瘦肉汤。吃饭菜为十个座碗,六荤四素。饭有纯苞谷米饭、大米饭或二者对半(金银饭)。高后山吃席讲究实惠,席面上大肉、豆腐多,喝苞谷烧酒,吃苞谷米干饭。
    遇喜庆事,如生育、寿诞、新屋落成、乔迁新居、给老年人做寿枋(棺材)圆盖、清时“进学”、民国时高小毕业等皆有亲朋挚友送礼庆贺,主人必备酒席酬谢。事后常邀请左邻右舍男女长者饮宴,以表谢意。
    四、地方食品
    酸菜浆水 酸菜浆水制作简易,秋冬用萝卜缨子、春用芥菜、夏用野菜,洗净泥土,放至开水锅里滚几滚,捞于缸或坛、罐中,另添一碗浆水做母子,再倒上面汤(不能沾油、盐)或少许豆面搅成的糊水甚而纯用白开水,隔夜或稍长一些时间,即可变成酸菜浆水。酸菜用途极广,单炒、配菜炒、凉拌、调汤、做馅包馍均可。酸菜浆水有开胃解暑止渴之效,既便宜,又易于保有蔬菜。旬阳人爱吃酸菜浆水,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颤颤”之说。浆水做臊子吃两掺面,尤为可口。
    腊肉及野物肉 旧时城镇销肉不多,农家养猪自食,多制成腊肉,易于长存。腊肉制作方法:杀猪后,不等猪肉冷却,即把花椒、盐末擦上置坛中腌过七天,取出放在点燃的柏朵(柏叶)上烟熏成黄色,再挂于灶门上烟火直冲处,也有将火腿、香肠、及尿脬肉等随腊肉一同熏的。吃时,架腊肉于火焰上使硬皮烧软起泡,洗净污垢,放锅中煮熟,柔软酥脆。腊肉可较长时间保存(两三年不坏)、在高后山居住的湖南籍移民喜吃臭肉,常待肉有臭味时才吃;而桐木一带居住的客户却喜食鲜,赶集归家挎篮里总要装上一块肉。
    旬阳山村野生动物较多,猎人常以设套、设阱、支塌架、枪击等方式猎获,以野鸡、呱呱鸡、野兔、獾、果子狸(白眉子)、鹿、麂、獐、山猪、野羊为多,各种野物肉当时吃不完的,也有烟熏储存,以备后用。
    县城风味小吃 建国前,县城有点心铺四五家,唯来自安康的“桂馨久”吴家的点心质量好,品种多,仅中秋月饼就有水晶、冰糖、三镶、薄切、豆莎、枣泥等数种,还有象牙饼,他的糖糕分蓼花、卷心、芙蓉糕、云片糕、核桃糕等,夏季增加绿豆糕、芝麻糕、薄荷糕等。下城街彭家的油饼,油层多,用手提起绵延数寸不断,味道酥脆香美;王伯仁店中的面条,皮韧薄长,味美可口。其他有名者如汪家甜酒;鲁安成、杨开甲的油条;鲁安华的泡油糕;杨德茂、马大脚的油酥子;草房街赵、刘二家的麻花;朱福的船船馍;张茂良的羊肉泡馍;马鳖的荞面铪饹;姜子杰的炕炕等。
    五、饮食变革
    旧时吃油者仅限于高后山的殷实之家(自产)及城镇官商富户(在肉架子上买)。低山农村及城镇的大多数人家,多吃芝麻香油,贫困户多出售芝麻买粮。稍富裕户每年也只买两次油,接上新油时买一次,腊月间再买一次,直到接上新油。平时不来贵客就不炒菜,家常吃拌菜,能调一点盐便是好过之家。城镇吃的香油全靠转街叫卖的挑子上门零售。有的地方吃核桃油,菜油仅作药用。
    旧时食盐紧缺,价格昂贵,一斤盐相当于一斤白糖,亦等于一升(四斤)米价及一个木工一天的工资,甚至更贵。农民既无钱又不易上街,常是背柴炭或其它农副产品到街上出售,只换得拳头大小一疙瘩盐,用布手巾包着,供一家长年和辣子调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