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镇巴县民间丧葬习俗(2)

2012-5-20 22:19:4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七、复三
    葬后第3天上坟祭奠,并设宴款待亲友,称为“复三”(此俗仅城关所兴)。
    八、烧七
    丧后按逐日计算每至7天上坟烧纸祭奠,直至七七(俗称毕七尽七),名为烧七,满百日,亦上坟祭奠,俗称烧百期。
    九、周年
    旧时,老人卒后3年内为服丧之期,其间子女不得打牌、猜拳作乐,不得与人玩笑,不得坐上席,3年内新春不接灯,不贴红纸对联,当年贴白纸对联,次年贴黄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以示对亡亲的忧思。每至周年期,即上坟祭奠,俗称“烧周年”。头周年称小祥,2周年称大祥,3周年为出服,是时亲友邻里皆持礼前往,主人设宴款待,三周年毕,葬礼性祭奠即告结束。
    十、道场
    旧时,富裕人家于丧葬时或葬后数年,延请一班道士设坛,作请水、挂幡、念经、撰文申表、破狱迎亡等超度亡魂之法事,一般3昼夜,多者5~9昼夜,亦称“做道场”,又称“做功果”。佛教徒以锣鼓伴助,名称锣鼓道场,圣教徒仅念经拜忏,发相迎亡,名为提亡道场;儒教则实兴行三献礼,不做法事。解放后俱废。
    十一、立碑
    旧时稍有名望者皆给先人立墓碑,墓碑形式多样,制作精巧,图文并茂,镌刻着死者生前功德、子孙功名,祖籍、支派、族人世系等,语言精炼,文字简洁。立碑者虽多浮记祖德,自我标榜,但却是后世考察姓氏、宗族和人口流源以及人文历史的重要资料,解放后废止。原有许多墓碑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80年代,民间又复兴建造墓碑,盐场、赤南等地尤甚。
    丧葬之仪,亦视家境贫富情况而繁简不同,富裕者厚葬,大操大办;贫穷者丧仪从简。旧时尚有无力安葬或告贷安葬者。
    除上葬仪外,还有两种特殊丧葬形式:
    1.吊棺
    旧时称麻风病为“癞子”。谓癞子死后土葬会遗传给后代,连坟上的草露也会使人畜生癞。故将其柩用铁链捆扎,倒悬于人迹罕至的崖穴,任其风吹日晒。今有些小地名“癞子洞”、“癞子崖”即源于此。
    2.塞岩洞
    旧时小孩夭折被认为欺哄了父母。将其尸体装入“火匣子”放置在岩洞内。认为不入土就不能转世投胎再去欺哄父母,以后生育的小孩就健康无虞了。故民间迄今咒骂顽劣儿童为“塞岩洞”的。
    以上两种均属陋俗,它与四川三峡沿岸古代责人悬棺不是一码事。特别是第二种(童尸塞岩洞),不避人迹,见岩洞就塞,一些路边岩洞往往重三叠四被塞满,污染环境,有碍观瞻。解放后许多地方曾发动群众焚烧过几次,但有些地方仍有残留,也有新增加的。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