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志丹县生活习俗(1)

2012-5-13 16:29:5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一、饮食
    本县农民以食黄米、荞面为主,兼食小麦、小米、玉米、豆类等。干部职工以食白面、小米为主,兼食大米和其它杂粮。
    主食品种主要有:黄米干饭、粘饭、米汤、荞面饸铬、剁荞面、饦、和面、搅团、凉粉、摊馍馍、白面蒸馍、面条、包子、饺子、烙饼子、花卷、拌汤、油捞饼等。逢年过节,炸油糕、油馍馍、麻花,做黄米馍等。
    副食以蔬菜为主,菜以洋芋和白菜为多,家家户户,每年都淹几缸酸菜(分碎菜和长菜两种)。乡民吃菜多为熬酸菜,熬洋芋糊糊和咸菜,很少吃炒菜。逢年过节时,生豆牙菜、压粉条、做豆腐等。过红白喜事时,才做烧肉、丸子、稣肉、肘子等菜。
    肉食以猪、羊二肉为主,鸡鸭肉次之。牛、驴、骡、马一般不宰食。过去,本地人忌食狗肉,有“狗肉不上抬秤”之说。如今已无此俗,大家畜肉同猪、羊肉一样上市出售,吃狗肉的人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城镇还盛行吃鱼肉。
    饮食习惯为,农忙季节一日三餐。早上粘饭、中午干饭、馍或擀面,晚上米汤或粘饭;农闲季节一日两餐,皆吃干、稠饭,很少吃稀饭。常年四季备有干粮,干粮以燕麦炒面和玉米或糜谷窝窝为主。
    主要调料有:油、盐、酱、醋、葱、蒜、辣椒、韭菜。
    本县人民多喜欢喝酒,尤为西川最盛。每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除买白酒外,还要闷稠酒,做黄酒、糖酒。至亲、贵客上门,必用酒招待。劝酒之风甚行,猜拳行令,直至客人半醉而止。
    饮食的主要特点是,吃粮多而吃菜少,吃粗多而吃细少,吃干多而吃稀少,吃素多而吃荤少。
    饮水:解放初期,一般多吃河水和泉水。而且人畜同饮一泉水,很不卫生。建国以后,饮水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村多饮泉水,城镇饮井水。沟道居民担水,山岭住户驮水。近年来,县城机关和居民吃自来水。
    二、服饰
    衣服 解放前,本县人穷,布缺,除少数富有人家外,一般家户穿衣都很困难。四季一身衣,数年换一次,补钉加补钉。有的冬天穿烂羊皮袄(当时皮子价便宜)。穷人家十来岁的孩子还不穿裤子。解放后,男穿对襟袄,女穿有襟袄,裤子男女皆为大腰、大裆、宽裤腿。冬天绑腿带,秋冬挣腰带。男的衣服冬青夏白,女的穿红着绿,年长者颜色较为暗淡,布料多为土布、平布。50年代,干部、学生穿中山服,农民多穿对襟袄,裤子由宽、大、短,逐步变为窄、小、长。并且男的改为前开口,女的为偏开口。布料由斜布、贡呢、卡叽、花大呢,逐渐代替了土布和平布。农村富裕者,冬天披净面绵羊皮袄,干部和城镇居民披调面子皮袄和棉布大衣。少数人披“二毛筒子”辍“狐皮领子”。60年代,条绒、平绒为最时兴布料。文革初期,穿绿军装,风行一时。70年代,干部、城镇居民和新婚男女多穿凡力丁、的确良、的卡、锦纶花达呢衣料。冬季棉衣外均兴套罩衫、罩裤。80年代,涤纶、晴纶、呢纶、中长纤维等化纤布料陆续进入市场,毛哔叽、毛呢子衣服也日渐增多。
    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本县人民的衣着也普遍讲究美观大方。其式样、色泽、质料,都根据各人的经济条件和爱好而选择。常见的有青年服、军干服、中山服、专业服、西服、夹克以及各种针织内衣、毛线衣。城镇有少数女青年穿裙子、男青年穿红、绿色和花色衬衫。
    首饰 解放前,有身份者戴礼帽,平民富有者男戴瓜壳帽。女戴“络络”或手帕,并且头别簪、钗等装饰品,耳戴耳坠。贫穷者多为光头。解放初,男女均戴羊肚子手巾。建国以后,男人戴“军帽”,干部职工有的戴鸭舌帽,冬天戴火车头帽。女人先戴手帕,后戴毛巾、头巾、劳动帽。有的女青年也戴“军帽”。近年来,青年妇女夏秋戴纱巾,春冬戴围巾。
    发型 清末,男人留辫子。民国时期,男人剃光头,或留“帽盖”,老年妇女梳纂纂,青年妇女梳折发,姑娘向后梳单辫、前留琐琐。建国以后,青壮年男子留分头、偏头、平头、背头等,妇女流行剪发头、青年发、双短辫等。女孩和姑娘多梳抓髻、留长辫子。近年来,青年男女时兴烫发,部分男子留长发。
    鞋袜 建国前,男人穿牛鼻子鞋,妇女穿扎花鞋。穷苦农民穿草鞋。建国后,男人多穿端底、园口遍纳鞋。“装新”(结婚)时,穿纳“万字”“云子”鞋。50年代初,胶鞋、雨鞋开始在本县流行。布鞋逐渐由粗布老遍纳演变为偏底、方口的条绒鞋。60年代,出现男女翻毛皮鞋,塑料底子布鞋。后又出现塑料凉鞋、拖鞋、擦油皮鞋。式样由园、方头变为火箭头。近年来,城乡男女青年多穿半高跟和高跟鞋。
    建国前,富有家男女夏秋穿布袜子,冬春穿毛袜子,中青年妇女还缠裹脚。贫穷家一年四季不穿袜子。建国后,出现线袜子,后逐渐进化为丝袜子和锦纶、晴纶、呢纶袜子等。
    三、居住
    本县农民住宅历来多为土窑洞。境内黄土层很厚,且疏松易挖而又直立不倒。挖窑洞作住宅,既省钱又省力,还有冬暖夏凉,坚实耐用的优点。
    一般一户人家为一院,窑洞多少根据人口多少和地盘大小而定,少者三两孔,多者六七孔。窑洞大小依土质优劣和崖面高低而定,一般为九尺宽丈二高,二丈多深。窑内盘火炕,一般一个窑内一盘炕,中、东二川有一个窑内两盘炕,前炕靠窗称窗炕,后炕靠掌叫掌炕。做橱房的窑叫“家”,其余通称“窑”。并按其方位、大小,称作东窑、西窑、大窑、小窑等。
    居住习惯是老者住家,小辈住窑,也有老者不住家而让给家庭主妇住的。但热炕头必须让给年长者,娃娃则睡在前炕,条件好的分开居住。院子一般都打有院墙,但很少修门楼和安大门。猪、羊和大家畜圈落,普遍建在院子外边。机关、学校多为石窑、砖窑和瓦房。
    70年代,县城出现楼房和薄壳窑。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箍石窑、砖窑者逐渐增多。城镇出现私人修薄壳窑,水泥平板房和两层楼。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