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婚丧喜庆风俗(2)

2012-3-16 22:43:04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结婚日,一般都用四抬花轿,拿上食盒去女方家接亲(媳妇)。姑娘上轿前,在堂中香烛前磕头“辞祖”、告别父母,然后由平辈年轻妇女陪伴上轿,要“哭泣”。并用绸缎或布一段盖子新媳妇头上,称“盖头”。轿起程后,有的地区是兄长,有的地区是父辈,骑马走在轿前,曰“压轿”。要是路上碰着对面同时来的花轿,双方新娘要交换礼物(压轿者代替),手帕即可。轿到新郎家村头,新郎身着长袍短褂,头戴插金花的礼帽,十字披红,骑上大红马,偕同宾相到彩轿前深施一礼,以示欢迎。在吹鼓手伴奏下迎彩轿到郎家门前。此刻在一阵鞭炮声和鼓乐声中,由婆母点燃谷草,绕轿三圈,并撂馍、枣、核桃、小铜钱等物,名曰“燎轿”。后陪伴扶新娘下桥,同时还令两男孩拉“柽子和“花头”(传云:“柽子取其谐音“圣旨”。言皇上出嫁女子有圣旨,有官印,因此“柽子”中干必用红纸缠,中拴一红布包的酒壶,代官印。“花头”,是在扫帚上拴核桃、枣、馍和纸花等),走在婆妇之前。媳妇进门时帮忙的人和平辈、亲友挡门要手巾;进门后厨师以杆杖揭去“盖头”,除北原、史官地区置放于屋檐,他处皆交主家收管。后于庭前举行婚礼,俗称”拜堂”。新郎由宾相陪伴站左方,新娘由陪伴站右方,然后赞礼人高喊“成礼”,宣读“某些属相人与新娘相克,不要进来”,继而又喊“拜天地、拜祖先、拜雁、拜父母,夫妻交拜”。礼毕送新娘入洞房。
    送亲的人在新郎家吃两次饭,叫坐席。第一次,上午约十点左右,菜十个,叫“十全”,吃圆馍,俗称小馍。第二次,下午二时许,有酒菜和吃饭菜。酒菜一般先出九碟(碟子是豆腐干、花生米、糖等)子,后换六个、九个、十一个、十三个菜。主食仍是圆馍。在吃喝酒菜时,新郎逐桌逐人敬酒,长辈、亲戚将事先准备的礼物交给相陪者表示谢意。饭后去新房坐片刻,婆家即套车送客。新郎要送岳母到村头,岳母止后,馈赠礼物。
    新亲走后,男方亲朋坐席。酒过三巡以后,新郎新娘在堂屋给长辈们行拜见礼。被拜的人将事先准备的钱物放入盘中。拜毕,亲友告辞。
    次日,新婚夫妇相伴回女家,叫“回门”,在女家住一夜返回;大多地区当日即回。第四天,新媳妇独回娘家“住十”(实际不是十天,只三五天,最多五六天),去时娘家人要接,回来时娘家人要送。
    民国中叶,知识分子反对旧礼仪,提倡文明结婚。男着西装,女穿旗袍,行鞠躬礼,男赴女家迎亲,这只是少数士绅、富豪家子弟行之。
    结婚的当天晚上,村邻前来贺喜。有的盘子端个酒壶,给新郎父母敬酒,有的送些糕点,并开始闹新房,以联络感情,连续要闹三天,不分大小,以嫂子最活跃。
    建国后,婚姻法规定:男20岁、女子18岁为结婚年龄。70年代后提倡晚婚晚育,不少男子在二十四五岁,女子在二十二三岁方办理结婚手续。待双方约定日期后,通知亲属参加结婚仪式。城乡于50年代用自搭轿车(拼装)、自行车,70年代用手扶、拖拉机,80年代用汽车迎接新媳妇,车前披红带花,作为嫁娶喜庆标志。女方家族、亲属连同陪嫁的柜箱、被褥、衣物等一齐运至男家,摆在门前,让亲邻观赏。午宴之前,举行婚礼。主要仪程的内容有:奏乐(60年代后普遍用收录机代替了鼓乐),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双方家长讲话,介绍人、来宾讲话,男女双方互相佩带大红花和交换礼物,向来宾致敬等。当晚开始富有趣味性的“闹房”,内容健康文雅。
    70年代后期,政府提倡婚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因而集体结婚、旅行结婚的形式逐渐出现。1979年以后,汽车接送新亲,大摆宴席,讲究排场。
    清代、民国年间,寡妇再嫁须经本人同意。乡间有“先嫁由父母,后嫁由本人”之说。婚前由媒人推荐,互相见面,俗称“相人”。寡妇离夫家前,须赴故夫墓前烧纸啼哭,俗谓“辞墓”。离前夫家须是夜里。寡妇改嫁彩礼大于女子几倍。故夫所生子女带至新夫家抚养,有“活带”与“死带”两种。“活带”,长大后返回故夫家中,顶门立户;“死带”,需改名换姓,成为新夫家中子弟,有财产继承权。
    旧社会还有卖“活人妻”(因男人穷困潦倒,养不了妻子而卖的)的,这必须立字据。字据须在村外野地里写,用过的笔不能再用。
    建国后,寡妇改嫁名正言顺,且革除了旧社会的陈规旧俗。一般经介绍人介绍,双方同意,即可领取结婚证书。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或阻挠。结婚之日,不必是夜间,新夫家同样备办酒席,盛情款待祝贺亲友。
    赘婚,俗称“招亲”、“招上门女婿”。一种是夫死,媳妇不愿改嫁而要择婚的,称“招夫”;一种是有女无子,谓之“招婿”入户。都是为了瞻养老人,顶门立户。
    建国后,民间招赘仍然。对招赘人改名换姓与否,采取自愿原则(建国前必须改姓)。
    1979年后,人民政府提倡男到女家,其结婚程序和女到男家基本一样。只是一般赘婚不用彩礼,由女方设席待客罢了。
    白水北原、史官地区结婚与它处有异。一般是结婚前一天男方亲戚就到,下午主家设席招待,名为“洗花席”,此间请乐户奏乐唱戏,饭后相扶头根据主家意图请亲戚看戏,实叫“串礼”。“串礼”,即亲戚给主家馈送钱。北原是相扶头宣布钱的数目:舅家最少三五元;女婿、外甥要高出舅家一倍;姑、姨家低于舅家。史管地区,舅家至少20元,余同上。同时给教师下请帖赴宴,实为请收礼。今多是带上烟,专请姑夫或姐夫收礼。
    朋友、村邻是否招待,主动权在主家,若乡缘关系好、经济条件允许,主家在早饭后将收礼桌摆于大门外,就知主家待朋亲,村邻才行礼,主家有专人专屋接待,饭前主家拿烟、茶看望,以示敬谢。综观本县婚习,尚有贫简富繁之异,亦因时境顺逆而有别。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些地方不少姑娘带头破旧俗、树新风,找对象不搞门第观念,订婚不要彩礼,不讲排场,双方同意就订婚,简而俭。
    二 丧葬礼俗
    丧葬,民间称“埋人”。父母病危,儿子即先告户族及舅家前来看望,安排“后事”。病人弥留之时,儿女就给穿好葬服(俗称老衣、寿衣)。一旦逝世,一面着人给有关亲属报丧葬日时,一面贴白纸及服联于大门之上,子孙痛哭不已。烧过下炕纸后,移尸于厅房之下,亲友前来吊丧(吊唁)。男死舅家必到,女死娘家必来,瞻仰遗容后,方可入殓。棺木以柏、松为佳,其它次之。古时也有以陶瓷瓮代棺木的,县城北门外曾有发现。丧服皆为白色,子孙皆披麻戴孝,白纸糊鞋,腰系散麻纸绳。女婿、外甥多穿白褂。其余亲朋由主人根据亲疏、远近关系决定给孝布的多少,戴在头上。孝男、孝女昼夜寝坐柩侧,曰“守丧”,亦曰“守灵或坐草”,朝夕焚香哭奠三天或七天。
    葬前,富人家要请阴阳先生下罗盘、看风水,择地选穴。一般葬入祖坟,无祖坟或祖坟无穴位的,方觅新坟地定墓穴;要请点主官、礼宾主持葬礼、祭奠,写出灵牌,“引魂幡”。第三天或第七天出丧时,全体孝子跪在灵前,长子用一瓦罐装上食品。发灵时,死人的棺材不许在门坎上停放。出灵时,由长子端上纸盆(装有烧了纸灰的砂罐),他人拿上“引魂幡”,鼓乐开路,孝男孝女随灵后,直到墓地。灵柩到后,由阴阳先生再下罗盘,拨正方向,然后将灵柩缓慢下移于墓坑,叫“下葬”。阴阳先生再次拨正方向,叫“拨正字头”。孝子跪于墓坑两侧,邻人友好填埋拥冢,孝子行礼,焚纸祭奠。
    盛夏暑天,尸体易腐,不能久留,必先期埋葬,特不封墓顶,俗称“偷埋”、“移葬”、“厝埋”。葬埋之日,亲友必至。用棺罩、尸轿或龙扛抬灵柩至墓地。主要亲属沿途摆桌祭献,焚香吊唁。灵柩经过村民家门前时,户主必烧柴草火,避凶化吉。
    葬后第三天,孝家全体要去坟地烧“复山纸”(即孝子于第三日往坟地修复墓丘)。从死之日算起,每七天要到坟地烧纸一次,连续七次,其中一、三、五、七次的七日为重。还有“五十”、“百日”烧纸之俗。还请阴阳先生推算死者的“回煞”时间,俗称“出殃”。出殃时,家人在死者生前的房内,全屋通道,筛上灶灰,以便阴魂回来看家时显露的痕迹。阴魂不愿与亲人撞见,家人必须离家回避,如果撞煞,就要被打死;“回煞”时间一过,回去看灰灶上有无痕迹;有就欢喜,无就愁苦,认为“阴差”押灵魂过严。
    给死者要烧三个周年纸。一年为一个周年。从死亡日算起,“头周年”,除一年各忌日上坟祭奠外,此日亦去祭奠。三周年那日叫“除服”,即从此不穿孝衣。一般是三周年设席待客,甚为隆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