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解放前居民外出,多为步行。请医走亲,多用牲口接送。少数富有者红白喜事,赶集上会,乘两轮马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居民远行则乘火车。在工商、政界中,少数人骑上了自行车。新中国建立后,自行车在本县逐渐普及。70年代往往一家有两三辆之多,轻骑、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日渐进入城乡居民家庭。近年来,本县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各种大、中、小型客车遍及县内主要乡镇。
用 居民日用家具旧时多袭古式,有方桌、太师椅、供桌、方凳、箱、柜。少数富有家庭之家具雕有花鸟图案,朱红油漆,古色古香。解放后,古式日用家具逐渐被轻巧、美观的新式家具所替代。三斗桌、“一头沉”桌、写字台、大衣柜、高低柜、梳妆台、沙发、茶几、床头柜、折叠椅等进入城乡家庭。80年代农家土炕、纺车、织布机已不再使用,缝纫机较为普遍。婚娶购置洗衣机、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组合家具、席梦思床等高档用具者为数不少。
饮食用具旧时用木勺、木碗、瓦盆、瓦罐、瓦缸等,陶瓷制品用者甚少。民国时期,陶瓷制品增多,使用较为普遍。解放后,饮食器具多用细瓷、搪瓷、铝、塑料制品。近年高压锅、电热壶、电饭锅、煤气灶等开始进入城乡家庭。
社交 古时,长幼相见,幼者作揖问好,或鞠躬请安。妇女跪拜相迎,以示尊长。平辈之间,男拱手寒喧,女互行拜礼。民国时期,男脱帽鞠躬,女以拜礼相敬。同行时长先幼后。身居宅室,幼遇长者起座相迎。解放后,跪拜一般不再复存。对长者点头注目问好,谦和对答,让前走后,以示尊敬。相逢握手问好。
解放前,社交方式很多,常见者有:一是“金兰结义”。义气相投者三五人乃至数十人,按年龄排行,书写“金兰谱”(名册),烧香立誓:“讲信义,生死与共,患难相济”,称作“换帖兄弟”。二是经济互助会。邻里至友间,一人牵头,组合多人,议定同等数量的现金或粮食,为会内人轮番使用。会内无急用时,投放高利贷,分红取利。三是行情互助。遇婚丧喜庆,至亲厚友携粮款相助,济其所需。四是协作帮工。村邻之间,建房、婚丧等,邻里无偿帮工,以增进友谊。
解放后,“金兰谱”日渐绝迹,互助会变成“贮金会”,村民自发集资,作天灾人祸应急之用。1978年后,民间以经济往来为特征的社交活动频繁,亲友之间遇节日喜庆,互赠糕点、烟酒等物。但同时也出现了“烟酒架桥,金钱作马”的不良风气。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