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9-25 20:34:0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第四节 浅山水保经济林牧区 包括界石岭、官城梁、青岗砭、毛家梁、四方台、田峪野牛河东,河北岭,接首阳山一线北低、中山区,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16公里,面积约593.964平方公里。最低耿峪河口海拔602米,最高界石峰海拔2824米。涉及8个乡镇、34个行政村,耿峪、甘峪湾乡全部和九焰、就峪、骆峪乡大部,马召、竹峪、陈河乡部分。农业人口14820人,耕地39576亩,人均2.67亩。 本区地广人少,耕地面积小,土壤肥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人均土地60.12亩,耕地占总土地面积4.44%。坡地多,平地少,山顶地多,河谷地少,沙石地多,壤土地少。坡耕地占97.6%,“四田”仅占2.4%。25°以上坡地占68%,缓坡地仅占32%,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达1040吨/年平方公里。 气候垂直差异大,农业主体差别多。年均气温11~13℃,≥0度积温4476℃,≥10℃积温3500~4000℃,无霜期212~220天,平均降水700~800毫米,气候温凉湿润,多两年3熟。地面沟壑密度大(每平方公里1.115公里),高低悬殊,植被覆盖不一,气候垂直差别明显。海拔500米的黑峪口,平均气温13℃,海拔576米的木匠河口平均气温12℃,海拔2000米的双庙子气象站平均气温仅6.4℃。本区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山区只能种植1年1熟小麦、洋芋、或春玉米,较低阳坡地可种2年3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亩产45~200公斤。 近年开荒多。如九焰乡兴隆村60年代有森林4200亩,毁林开荒1000余亩。广种薄收。籽粒大都皮厚、浆欠、粉质差。1974~1982年平均农业总产值16.84万元,其中农业种植占67.6%,林、牧、副占32.4%。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1984年以后逐年退耕还林。 第五节 深山水源涵养林特区 位于本县最南部,包括板房子属区的双庙子、小王涧、安家岐、沙梁子、板房子、厚畛子6乡和陈河、九焰乡深山部分,8乡31村,耕地33846亩,人均耕地3.13亩,为周至地势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耕地面积最小的中高山区。大部分为森林覆盖,土壤、气候垂直差异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开发性生产潜力大。 最低处陈家河入黑河处,海拔630米,最高处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2米,海拔2500米以上者有秦岭东跑马梁、老君岭、四方台、首阳山等。黑河、田峪河、湑水河发源于本区。地面群峰错列、谷深坡陡、岩石裸露,仅有厚畛子、老县城、板房子、老水磨、小王涧、田坝子等山间小盆地。区内交通不便,可耕地少,且大多为高山坡地。有林地占该区总面积87%。区内太阳年辐射108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000小时,年均气温在8~10℃之间,≥0℃积温2600~3300℃,≥10℃积温1500~2400℃,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降水量700~1300毫米,夏季降水250~500毫米。属温凉湿润气候1年1熟,宜发展林业及土特产。区内主要为山地石渣土、山地草甸土和棕壤土,土层薄,砾石多,土壤多呈酸性反应,养分差异大,宜药材和秋作物栽培。本区河流跌差大,水量充足,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量为3.04万千瓦。 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板房子地区1982年农业总产值112.27万元,其中农业占53.3%,林、牧、副占46.7%。农业种植中粮食占89.6%;在粮食种植中,小麦占51%、豆类占10%,玉米占30%,具生长优势的洋芋占不到9%。平均玉米比小麦亩产多50余公斤,小麦成熟收割期常遭连阴雨危害,以致发芽霉变。区内林特生产在本县占重要地位,多处于盲目自然状态,超计划开采,使资源破坏,产量下跌。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