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周至县的旱灾(2)
2011-9-25 20:28:3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元祐二年(1087)春、秋旱。
    崇宁元年(1102)旱。
    大观元年(1107)冬无雪,旱。
    宣和五年(1123)夏旱。
    金 正大三年(1226)旱。
    蒙古 世祖至元三年(1266)冬旱。
    五年(1268)十二月,大旱。
    元 至元二十六年(1289)三月旱。
    天历二年(1329)长期干旱无雨,遭特大饥荒,草根、树皮被人吃光,民相食,到六月始降雨。
    至正十二年(1352)一冬无雪,麦苗旱。
    明 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旱。
    宣德九年(1434),一冬无雪。
    正统二年(1437)夏旱,二麦无收,百姓饥馁。
    成化二十一年(1485)大旱,本县百姓多数流落在外,死亡人众多。
    嘉靖七年(1528)大旱。
    万历八年(1580)夏,大旱,秋又遭阴雨和陨霜的灾害,二季收获甚微。
    三十二年(1604)闰九月,大旱,三十四年(1606)春大旱。三十六年(1608)遭特大饥荒,人相食。
    崇祯元年(1628)三伏无雨,冬降大雪,冻死牛羊甚多。
    四年(1631)秋旱。
    清 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大旱。
    康熙十三年(1674)大旱,庄稼皆旱死。
    十八年(1679)春旱,五月后又大旱。
    二十九年(1690)秋又大旱无收。
    三十二年(1693)又旱。
    四十八年(1709)秋大旱,禾不登。
    五十九年(1720)春至六十年(1721)特大旱,时斗米值银七八两。男、女孩易米二、三升。
    雍正十年(1732)秋旱。
    乾隆二年(1737)秋旱40余日。
    三十五年(1770)大旱。
    嘉庆十八年(1813)夏歉收,秋又大旱。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大旱。
    咸丰七年(1857)夏大旱。
    同治四年(1865)正月至四月旱,粮食昂贵,时斗米值银五六两。
    十年(1871)三伏旱。
    光绪七年(1881)三伏无点雨,秋庄稼枯死无收。
    二十六年(1900)大旱,地无禾苗,时斗米值钱五千。
    二十七年(1901)又大旱。
    民国 5年(1916)长期干旱无雨,井、泉水干涸,高原秋作物大多枯死。
    15年(1926)春夏旱。正月仅降鸡爪雪,地干,到六月未雨,小麦亩产仅5升。麦收后继续大旱,秋又失种。
    17年(1928),渭水断流,春秋滴雨未下,井、泉涸竭。据省档案馆《灾民惨亡写真》载:“民国十七年夏,整个关中道小麦歉收,秋未下种至清明所种之麦(春小麦),仍未得雨,三月间又遭黄雾、黑霜、暴风、冰雹,依旧颗粒未收,现届种秋之期,而抗旱尤甚,去年灾情,已较光绪七年、二十六年为重,今年更加数倍”。“全陕九十二县,无县不旱,而尤以关中区四十四县为最。……灾民生活:十七年春,灾民藉少数收获,生活尚可勉强维持。夏末秋初,除流亡者外,饥民皆赖草根、树皮、油渣、糠秕度日。到隆冬,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是以饿者日多,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道街,流离逃亡,更难救济。……”“粮食之价格,本年二月每斗售洋三元五角,三月每斗四元五角,五月中旬五元五角。”
    18年(1929)又大旱,据1960年《周至县志稿》记载:“……十八年已经大旱三年六料未收,县西南一带尤为严重,如南辛头、北辛头、望城、斜里等村几乎无人,土地荒芜”。据王尔轩(原国民党周至县府民政科长)回忆,饥民当时死伤极为惨重,易子而食之事常为发生;县府一差役,人称王胖子,下乡催款时被饥民揪打致死,其肉被抢吃。较大集镇,饥民大批死亡,来不及掩埋尸体,专设“千家冢”、“万人坑”处理尸骸。终南镇北门外死尸填满了3个大土坑。县城东门外仙龙潭寺万人坑里更是尸骨累累。
    19年(1930)旱灾继续。
    20年(1931)陕西省赈务会调查资料记载:“陕西在大灾之中,损失极大,以周至一县而论,全县饿死者有9600余户(绝户),因灾荒被迫而卖出的妇女13000余口,此数已骇人听闻”。
    21年(1932)入春,始之以霜风,继之大旱,禾苗枯萎,千里复赤,夏微收为十分之二。秋苗未安,民心惶恐,流亡日多。次年草木皆枯,生机断绝,灾情惨重。又加上瘟疫霍乱大流行。据调查:终南豆村在民国22年(1933)七月患病的112人中死亡101人,占患病人数90%,村中死绝25户。孟屯家中8人死亡6口,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乞讨谋生。
    29年(1940)春旱成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9年夏秋旱,玉米枯,稻田裂,毁秋1.74万亩,秋粮减产2276万公斤。次年发生的旱、涝、病、虫等灾害,全县夏秋农作物受灾693万亩,粮食减产1996万公斤。受灾经济作物5万亩,折合减产粮食137万公斤。因灾死亡58人,死牲畜353头,倒塌房屋500间。受灾382598人。
    1961年全县又遭受两旱(春、夏旱),两涝(夏、秋忙涝),玉米、水稻病虫等灾害,夏忙阴雨20余天,麦子霉变发芽。秋旱使玉米几乎无收。秋忙又遇40余天的阴雨,全县15个公社,102个生产队受灾,占全县的31%,成灾面积26.17万亩,减产765万公斤。因暴雨和阴雨连绵,倒塌房屋(窑)67间(孔),死亡44人,死牲畜253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周至县的旱灾·周至县的野生和水生动物
·周至县的野生植物和草场·周至县的林木
·周至县的水、泉·周至县的地下水
·周至县的地表水·周至县的水文地质
·周至县的物候·周至县的风
·周至县的降水·周至县的气温
·周至县的光照·周至县的山地
·周至县的台原·周至县的平原
·周至县的矿藏·周至县的地质构造
·周至县的地层·周至县的集镇
三秦影像 更多
石泉汉江燕翔洞
石泉汉江燕翔洞
石泉县莲花古渡
石泉县莲花古渡
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
陕西小吃-泡馍、凉皮、岐山面
陕西小吃-泡馍、凉皮
蔡伦墓
蔡伦墓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九龙潭
长安区九龙潭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最新资讯
· 周至县的旱灾
· 周至县的野生和水生动物
· 周至县的野生植物和草场
· 周至县的林木
· 周至县的水、泉
· 周至县的地下水
· 周至县的地表水
· 周至县的水文地质
· 周至县的物候
· 周至县的风
· 周至县的降水
· 周至县的气温
图片热点
周至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
周至楼观台国家森林公
周至老县城
周至老县城
周至老子授经台
周至老子授经台
周至李颙墓
周至李颙墓
周至傥骆道
周至傥骆道
周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周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