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
|
|
2011-7-31 10:38:33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吃罢上顿,亲友之间开始拉家常,正式进入过会的主题,女人们挤在屋里说些私房话,比试比试衣服,交流相夫教子的情况;男人们则坐在一起抽烟喝酒吃菜摆龙门阵,互问夏粮收成、秋苗长势等(“公社化”时期话题则涉及集体生产、粮食分配、工分价值以及半年预分情况);孩子们则聚在一起疯玩。随着时代变迁,如今的话题以拆迁占地、城中村改造、医保等政策为主。边远和较落后农村的人们则谈论种养殖经验、产品销路、盖楼房、买农机具或汽车、外出打工赚钱等发家致富的话题。
看戏既是过会的重要内容,又是聚拢亲友的粘合剂。过会唱戏以秦腔为主,小点的村子几家合起来请一个戏班子,大村子往往请两个戏班子,对台同唱一出戏,哪边唱得好,观众就拥向哪边,哪个演员唱得好(吼的声音大),不但为之披红挂彩,还给塞红包,而其所在的戏班子得到的报酬也多。看戏的主要是客人、老人和孩子,主人一般忙得无暇看戏。看戏就图个乐,当然人越多越好,各家都尽可能将亲友请来同乐女儿接父母,外甥接舅舅,能叫的亲戚都叫到。一个村闹出了风头,各村纷纷效仿,并且要“闹腾得更好”。结果,不但在唱戏的时间上发生冲突,戏班子也应付不了,村与村之间甚至常为请戏班子惹出矛盾。后来,经大伙磋商协调,按顺序给各村排好日子,隔一天轮一个村,其后年年如此。一开始,各村唱戏大都图吉利选择双日子,如碑林区的南北沙坡、皇甫庄为六月初四,雁塔区铁炉庙、观音庙、王家村为六月初六。但是农历的大月小月年年不同,那些定为三十日这天唱戏的村子碰上小月就很难办,又经协商,把各村唱戏的日子都改为单日。但是,由于前面几个村在原定的双日子已经唱过戏了,不便更改,于是极少数几个村子唱戏的日子仍然保留了双日子。结果,灞桥区的湾子村被排到最后,过会之日已是秋收后的九月十五,原本的夏忙罢变成了秋忙罢。如今,人们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会已不仅仅是看戏欢聚,更是把它作为一个交流信息、探讨致富经验、学习先进技术和建设新农村的平台。另外,如今的年轻人一般不爱看戏,多泡在歌厅、网吧,还有人抓紧时间挖坑打麻将。
过会是个商机,商家很清楚各村过会的日子,届时纷纷前去推销商品。哪个村过会就会在哪个村掀起一个购销两旺的高潮,商家赚一笔,村民则方便一回,实现了“双赢”。现今一些有经济头脑的村干部,常乘过会的东风,在村里举办交易会,小小的交易会甚至能吸引来城里大商场、大公司集团的参与。而民间艺人也纷纷到场献艺吹糖人、捏面人、做冰糖葫芦以及各种修理、杂耍等,应有尽有。
关于忙罢古会的由来和起始的年代,尚未见到史料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曾听老人们说:“过会在清代就有了。”还有人说“是明朝的事”。若两种意见一折中,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开始了,否则也就称不上“古会”。不过,到底起始在何时有待历史学家和民俗专家去考证。
西安城南乃至关中地区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包括古会文化在内的农耕文化,是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其他任何文化都无法替代的。古会文化作为西安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安城南的古会文化必将在不断发扬传统的同时,吸纳更多新的内容。
作者:张波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