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10-7 14:56:1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商业服务业 民国时期,虢镇商业、饮食服务业较兴盛,城区有店铺约120多家,建房面积约1万平方米,均为砖土木结构,坚固耐用,有的几经维修,其骨架至今完好无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在改造旧房的同时,东西大街新建一批砖木结构平房。七十年代初始在北大街修建砖混结构4层服务楼后,1974年又在中街始建砖混结构百货大楼1幢,建筑面积1299平方米。相继药材、五交化、烟酒副食、粮油、供销、物资等营业大楼拔地而起,到1985年统计,城区商业、饮食服务业建房面积已达到150501平方米(不含驻县中央部属、省、市属工厂的商业服务业面积)。是年,虢镇镇西堡村投资70万元,在西关十字南侧建起村办企业“秦宾饭店”大楼1幢、6层,总面积3600平方米。一楼设有餐厅,每次可供200人就餐;二楼为百货、五金、家电、针织、服装鞋帽、烟酒副食、文具用品、建筑材料门市部和营业食堂;三至六楼为旅社,有63个房间、232张床位,设有淋浴间,院内有停车场。与此同时,县人民政府招待所投资150万元,在院内建大楼两座,其中北楼标高19.2米,坐北向南,东边6层,西边5层,建筑面积3090平方米,内设客房130间(高档70间、普通60间),有卫生间45个,可住客450人;南楼坐东向西,标高14米,4层96间,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可住客400人,2楼设高档房间12个和3个会议室。院正中,建有600平方米2层楼1幢,上为舞台会议厅;下设餐厅,可供600人用餐。 科教卫生 民国九年(1920),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今虢镇小学)成立后,建有土木结构教室3座(大房)、师生宿舍30间(厦房)。民国十六年(1927),杨虎城将军捐资在山西会馆东侧修建渭滨中学(后被西安二中占用),内建办公厅1座、教室6座、厦房9座50间。私立蔚文小学成立后,校舍设于庙房。此间,城区有药铺、医院和诊疗所53家,有房屋约百余间。上列建筑面积无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区除虢镇中学、虢镇小学建筑维持原貌未变外,从五十年代始,逐步增建新华书店、文化馆、电影队、剧院、卫生院、广播站、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设施,扩建了中小学校,以虢镇中学建筑规模最大,占地60.7亩,其中校院占地24亩,房屋建筑面积达6687平方米,操场面积36.7亩。1971年筹建县师范学校(今县教师进修学校),1973年竣工,占地8.3亩,总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院有4层教学大楼1幢63间,面积2300平方米,两层教工宿舍楼1幢48间,面积800平方米,食堂14间、280平方米。次年,县财政投资在老城西街建起1725平方米3层门诊大楼1幢,使县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随后,教育局、卫生局、文化馆、新华书店、广播站、图书馆以及城区各中小学校楼房建筑,拔地而起,以1980年县医院迁建规模为最大,占地35亩,计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分期施工,逐步建成。次之为中小学校建筑,据1985年统计,城区共有中小学校23所(含中央部、省、市工厂学校),占地39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5765平方米。其中。教室23533平方米,教学实验及图书阅览室2891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5308平方米,教工及学生宿舍7403平方米,食堂和其它用房6630平方米。今城区教育、文化、科研、医疗卫生等单位,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左右。 办公及其它 民国时,虢镇城内驻有国民党区分部、镇公所、警察分局、税务分局、邮政分局等公务机关,房屋面积约20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县委、县人民政府迁建老城区后,机关单位利用城区旧房,因陋就简,合室办公;六十年代多为修葺更新;七十年代中后期,以县委、县人民政府两大院为主,进入扩建、新建砖木结构平房和混凝土结构高层楼房。今县委大院有房屋12幢,总建筑面积8183平方米,其中主体办公大楼5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069平方米。主楼北侧建有3层档案馆楼,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其余均为砖木结构平房。院内有县委内设部、室、委和县档案局、县信访局等共13个单位。今县人民政府大院占地10112.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414.24平方米,内有砖木结构平房6幢,砖混结构楼房4幢,其中1989年12月竣工的主体办公大楼6层,建筑面积为4920平方米。院内有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和县人民政府及其办事机构13个单位。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