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10-7 13:48:24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民国二十四至三十四年(1935~1945),全县人口稳中有降。此期,因受日寇侵华战争影响,人口特点是:征兵、抓丁多,机械增加快。据《陕西省各县保甲户口统计表》记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全县壮丁达58282名,占总人口26%;民国二十九年(1940)以后,沦陷区人民不断涌向本县,武汉、山西、河南等地大工业厂家纷纷迁入县城(今宝鸡市区)和虢镇。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7~9月份调查资料统计,全县总人口为231955人,其中本籍人190786人(男97155人、女93631人),寄籍人41169人(男23879人、女17290人),寄籍人口占总人口17.7%。本期全县总人口分列如下: 民国二十四年(1935),226801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205848人; 民国二十六年(1937),223941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203262人; 民国二十八年(1939),208201人; 民国三十年(1941),205163人; 民国三十二年(1943),228469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231955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外籍人陆续返回故里,本籍在外者纷纷回乡与家人团聚,人口略有上升。民国三十五年(1946),全县总人口为241197人;民国三十六年(1947),增加到270048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升到280716人。 1949年7月14日本县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即对人口进行摸底调查。据19个区、140个乡统计,全县共有55353户、22976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将虢镇、赤沙、香泉地区划入本县,是年底总户数增加到71634户,总人口为331561人。 1950年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运动,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生活逐渐提高,特别是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新法接生推广,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出生率逐年提高,到1958年总人口达到395558人。九年间,全县净增人口63997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7110人。 从六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中期,本县在控制人口方面虽有倡导,但仍处于一般号召。1962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次年本县设立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生育口号,但人口增长势头有增无减。特别是“文革”动乱十年,计划生育机构瘫痪,宣传教育中断,人口生育处无政府状态。10年全县净增人口128473人,平均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达25.1‰。 1976年彻底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十年“文革”动乱后,1978年恢复计划生育组织机构,控制人口增长的方针、政策逐步完善,在普遍提倡一胎、控制二胎、坚决杜绝多胎的原则下,全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并采取各种节育措施,到1983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8.85‰,最低的1980年为5.58‰。随着晚婚、晚育工作的推行,1984年全县育龄妇女152415人,比1983年增长61‰,人口自然增长率又一次上升到10.97‰,1985年增加到12.39‰,1986年以后稳中有降。1989年,全县总人口646244人,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12.39‰下降到10.92‰。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