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幼保健
妇幼保健站
宝鸡县妇幼保健站成立于1952年7月17日,当时有工作人员5名(站长、助产士、助理助产士、保健员、事务员各1人)。1956年9月,增至7人。1958年11月,县并于市,县妇幼保健站撤销。
1961年县制恢复后至1978年6月,妇幼工作由县文教卫生局确定专人负责,实际业务由县医院和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承担。1978年7月,恢复了宝鸡县妇幼保健站,定员5人,1987年增编为23人(卫技人员21人,行政、工勤人员2人)。1989年,有职工39人(卫技人员34人,行政、工勤人员5人)。1982年,妇幼保健站设诊断检查室、注射室及药房,以治疗妇科和儿科疾病为主。1979~1987年间,县妇幼保健站多次被评为宝鸡市妇幼保健工作先进集体。1980年、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妇女病普查普治先进单位。
新法接生
1949年前,本县乡村一直沿用旧法接生。产前不检查,产时不消毒,用剪刀剪脐带。遇上难产,接生婆采取硬压、硬挤等方法催生;死婴甚至用剪刀、秤钩碎尸掏取。产妇须坐灰包一(草木灰)三昼夜,方可平卧休息,俗称防“血迷”(即休克)。旧法接生,感染率高,母婴双亡不计其数,婴儿常因患“四六风”(破伤风)而夭折。
1950年,县人民卫生院宣传推广新法接生。迄1956年,先后举办5期接生员培训班,为乡村培训接生员327人(含旧接生婆60人),办乡村接生站42个。接生站逐步建起房舍、床位,为普及新法接生创造了条件。1951~1954年新法接生2301例。
1958年,宁王的新秦、磻溪的双基堡、县功的桃园大队相继办起了农村产院。是年,全县办起接生站29处,接生组128个。本县最早兴办的新秦产院,因陋就简,逐步改善条件,产床由2张增至12张,每年接收产妇多时达400余人。1960年3月,新秦产院参加了陕西省妇女劳模大会,获“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先后受县、市、省奖励20余次。该产院于1976年下半年停办。
1978年8月,县妇幼保健站成立了新法接生宣传队,赴新法接生率较低的坪头地区13个公社开展新法接生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同时,对全县乡村接生员进行了整顿,帮助452个生产大队医疗站配备了女赤脚医生(会接生的439人),给每个接生员配备简易接生器械一套。是年,全县出生婴儿9426名,新法接生8503名,占90.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30例,发病率为3.2%,基本上普及了新法接生。为进一步提高新法接生率,从1979年开始,先后3次为西部山区孕妇免费发放“脐小卷”(代替新法接生用品)6328个。为龟川、通洞、新街、赤沙和双白杨公社培训了两批赤脚医生和接生员。
1984年后,虢镇镇北堡村、千河乡产西村和阳平乡东风村,相继办起了个体产院,方便了群众,推广了新法接生。
到1989年,本县新法接生率达98.6%,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4.8人/万。
妇女病防治
1961年,全县组织了370名医务人员,编成31个医疗队,下乡普查治疗妇女病。治愈闭经患者525例,查出子宫脱垂患者1238例,有526例基本治愈或好转。
1977年11月和1978年11月,宝鸡市卫生局两次拨款13000元,用于本县妇女“两房”(子宫脱垂、尿瘘)的防治。是年,全县普查妇女40127人,查出子宫脱垂患者984人,其中:三度脱垂368人,手术治疗170例;尿瘘患者19人,手术治疗6人。
1979年上半年,普查60岁以下已婚妇女70497名,查出各种妇女病患者26323例。其中子宫脱垂752例,阴道炎3759例,宫颈糜烂18935例,附件炎109例,盆腔炎391例,子宫肌瘤21例,宫颈癌20例,其它病2336例,患病率达38.8%。对230例子宫脱垂患者做了手术治疗,61例上了子宫托,284例服药治疗,治愈率为79%。查出的13例尿瘘患者,有9例做了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指导其自费治疗。
1980年,对全县妇女“两病”患者开展查漏补治工作。查出子宫脱垂患者811例,其中I度患者336例,Ⅱ度患者286例,Ⅲ度患者189例,对468人做了治疗。查出12例尿瘘患者,11人做了手术治疗。
1981年,进行宫颈癌普查864人次。
1982年,普查妇女病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了防癌查癌方面,对县服装厂等18个单位的1108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普查,做宫颈刮片872张。查出炎症253例,重度核异质1例,轻度核异质2例,宫颈糜烂300例,滴虫39例,霉菌21例,阴道炎59例,附件炎7例,子宫肌瘤3例,均做了相应治疗。
1983年,对慕仪、城关等6个社队,五一纸厂、县丝绸厂等11个工厂的22418名已婚妇女做了普查(宫颈癌普查2044人),查出各种妇女病7380例。
1985年,县妇幼保健站对晁峪乡60岁以下的440名已婚妇女做了重点普查,给她们全部做了宫颈刮片,查出原位癌1例,其他妇女疾病294例,占普查人数的66.8%。是年,全县普查妇女29194人次,查出宫颈癌8例,就地做了相应的治疗。
1987~1989年,县妇幼保健站在全县范围进行妇女病普查,人数达72216人。对查出的妇女病患者均针对不同原因进行了有效治疗。
儿童保健
1951年,县人民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下乡下厂,开展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工作,按期普种牛痘、卡介苗、麻疹、流行性脑炎、百白破等疫苗,发放小儿麻痹糖丸,有效控制、预防了儿童疾病的发生。迄1954年,先后3次体检儿童806人(次),资料无存。1979年,县妇保站以城关公社大众、北堡两个生产大队作为儿童保健试点,对0~7岁的儿童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取得经验后,于同年11月对全县0~7岁的54721名儿童分片进行体检,并重点开展了驱虫治疗观察,对28588名儿童发放了驱虫药,排虫率为60%。另对8~12岁的儿童进行驱虫治疗观察,排虫人数6212人,驱虫率为48.7%。同时,县妇幼保健站对川、塬,山区16个公社,一万名7周岁内的农村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均值和标准差抽样调查(男性2290名,女性4710名),结果表明:本县农村儿童身高发育均值低于全国平均值水平、且生长发育差别大(男性三月组,身高最低者50厘米,最高者76厘米;体重最低者4000克,最高者9000克)。1980年以后,县妇幼保健站对散居儿童的体检,川塬要求达40%以上。山区达30%以上。在杨家沟公社儿保点,按三二一(即1岁以内每年检查3次;1~3岁每年检查2次;4~7岁每年检查1次)筛选体弱儿,定期随访,指导治疗。1983年,县妇幼保健站、县中医医院、宝鸡市妇幼保健站联合对城关公社大众、北堡两个大队的311名7周岁内儿童进行免费体验,查出贫血患儿137例(血红蛋白在12克以下),发病率为44%;佝偻病患儿29例,发病率为9.4%。1984年,体检儿童12309名,用视觉刺激仪为36名弱视、近视儿童做了矫治,痊愈7例,好转23例。1987年至1989年,对凤阁岭、八鱼、双白杨、金河和虢镇镇1984~1988年死亡的围产儿、婴幼儿进行死亡原因调查,并进行了分析整理,加强指导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疾病防治
1979年,县妇幼保健站对全县7岁内儿童做了免费驱蛔治疗。1981年,对城关公社北堡大队的儿童做了驱蛔以及佝偻病、中耳炎、结膜炎免费治疗。
1982年,县妇幼保健站门诊部开办了咨询门诊。迄1985年,查治各种儿童疾病1324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