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钫将军旧居。 杨若愚 摄
张钫将军戎装照
■杨若愚
在丈八沟宾馆的园子里,有一处幽静的小庭院,这里古槐参天,翠竹婀娜,松柏葳蕤,腊梅吐芳,两棵已逾百年的龙爪槐像两尊门神一样侍立在门前两侧。庭院当中踞坐着一栋古朴而庄重的小楼。这便是辛亥革命西安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民党陆军上将张钫将军的旧宅。每当徜徉其中,张钫将军在辛亥起义中的卓越表现及其益国惠民的诸多善举便闪现眼前,让人顿生敬慕之情。
张钫,字伯英,号友石。1886年生于河南新安县铁门镇。1902年随母亲来到陕西其父任所。1904年考入陕西陆军小学,毕业后被选送到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深造。其间,因受孙中山、黄兴进步思想熏陶,反封建意识日渐浓烈,在保定加入同盟会与“同胞社”。1909年毕业回陕后在新军中任混成协炮兵营大队排长,并在新军中频频进行进步思想的传播和串联活动,意欲推翻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翌年,与新军中同盟会骨干人物钱鼎、党自新等人创建了名为研究军事而实为同盟会秘密机关的“军事研究社”,并担任会长。后又作为陕西同盟会主要成员之一,和哥老会首领及骨干三十六人在大雁塔歃血结盟,立志共同反清。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烽火在武昌燃起后,消息迅疾传至陕西。陕西同盟会更加积极频繁地展开活动,旨在呼应武昌的行动,这时官府也加强了防范,准备抓捕同盟会会员。面对这种危机局势,张钫等人急谋对策,于10月14日开会做出三项决定,一、由张钫去见巡警道张藻(曾任陕西陆军小学总办,是张钫的老师,张钫进新军也是他的关系),面探虚实;二、尽快埋藏和销毁所有秘密文件;三、加紧进行各团体的联系工作和军队的策反活动。由于张钫在新军中宣传进步思想的言行已在官府的掌控之中,所以他是黑名单中的重点人物。但是,他在同张藻的言谈中,不惊不慌、坦然陈述、落落大方、举措适当,机智巧妙地为新军的起义行动作了遮掩,使张藻对其的疑虑有所懈怠。
10月16日,张钫从张藻的机要秘书处获悉,驻西安的新军要全部调离西安,而且一标一营将被首先调往汉中,限即日出发。很显然这是当局鉴于武昌起义为提防新军举事而采取的分化、分解和调虎离山之计。由于当时的革命力量主要是新军,如果让当局的这一阴谋得逞,推翻清政府、呼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行动就会前功尽弃。在此关键时刻,张钫等人拟定22日上午9时发动新军起义。
20日上午7时,张钫和钱鼎商谈起义事宜。在四个多小时的商谈中,因环境等诸多因素,两人很少讲话而多以笔谈,用纸多达一百多张,完毕后将所用之纸全部烧毁。最后作出决定,请张凤翙担任起义总指挥。21日夜,在营房外的操场上,张钫、钱鼎、张凤翙三人坐在地上秘密商谈次日举事的各要点,对整个起义的步骤、程序、职责作了详尽的安排筹划。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