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
|
|
2010-8-26 14:58:25 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二、渭河以北部分 栎阳城(有二): 〔古栎阳〕 古栎阳,春秋时称为栎邑,为晋所有。晋悼公十一年(前562)为秦所夺。秦献公二年(前383)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此建都。秦、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塞王司马欣亦以栎阳为都。《史记·秦本纪》:献公“二年,城栎阳。”徐广注:“徙都之,今万年是也”。《帝王世纪》:“秦献公都栎阳”。以后汉高祖三年(前205)至七年(前200)亦都于此。汉都迁至长安后,置栎阳为县。至东汉初废栎阳入万年。古栎阳城地址据《括地志》载:“栎阳故城,一名万年城。在雍州栎阳东北二十五里,秦献公之城栎阳即此也”(“雍州栎阳”即唐时栎阳,为今栎阳镇)。《禹贡锥指》说:“汉栎阳在临潼县东北七十里”。《读史方舆纪要》也说:“汉栎阳城在今栎阳镇。唐栎阳。东北二十五里”。据此,古栎阳当在今武屯附近。1965年,经陕西省文管会勘察,进一步证实了此地就是古栎阳城的故址。故城,北至汤家村,南至相村,东至御宝屯,西至官庄村西。城南北长2232米,东西长1801米,南北一条街,有二门。东西两条街,有四门。这个范围与陈小怡《西京访古丛稿》所说的“此城阔为五里,长为三里”基本吻合。1963年,在官庄村南土壕里发现一个铜鍪,内装金饼八枚。专家们鉴定确为战国时的秦国之物。除此还发现有典型的战国矮平裆鬲(音利),涡纹瓦当,石磨,石夯头,大陶瓮等文物。这些文物亦证明这里确系古栎阳城所在地。 古栎阳城址图
〔今栎阳城〕 《通典》:“今日之栎阳镇,为唐建之栎阳县旧址。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分万年置广阳县”。清乾隆《临潼县志》:“广阳故城在渭河北清、沮两河之间。即今日之栎阳镇址。”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建立栎阳县,据《通典》载:“唐栎阳即魏之广阳也。”可知其址为今日之栎阳镇无疑,历唐、宋、金、元600余年,到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始降栎阳县为镇,其地并入临潼县,至今未变。 万年县城 汉高祖十年(前197),太上皇崩,高祖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因于栎阳城内置万年县,以奉灵寝(并无专城)。东汉初撤销栎阳县并入万年,此时,栎阳城始称万年城。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万年并入广阳,将广阳城设在万年旧城(即古栎阳)。 《陕西地理沿革》:“隋仁寿元年(601)因避太子杨广讳改(广阳)为万年县。”(其城址仍在古栎阳)唐高祖武德元年撤销万年,建栎阳县,其城移至今栎阳。 师亭县、异赤县城 《水经注》:“高帝定关中始都栎阳,王莽改曰师亭”。汉《地理志》:“万年,高帝置,莽曰异赤。”据此可知此二县为王莽时所设,其城均在古栎阳。光武帝时,撤销师亭,将异赤改为万年。前面提到“东汉初撤销栎阳并入万年”,实为撤销“师亭”。因师亭时间很短,故《水经注》记为:“东汉栎阳并入万年。” 广阳县城(有二) 〔北魏广阳〕 《地形志》:“广阳县,(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置。”《通典》:“宣武帝分万年为广阳县。”乾隆本《临潼县志》:“广阳故城在清、沮两河之间,即今栎阳是。”按:当时万年城在古栎阳,分万年地置广阳,万年县仍在,其城当未变,所分置的广阳县当在今栎阳。 〔北周广阳城〕 《通典》:“北周明帝二年(558),省万年入广阳,仍移广阳县入旧万年。”按:万年城一直在古栎阳,撤销万年,并入广阳,即把广阳县从原址(今栎阳)迁至旧万年(古栎阳)。此即北周广阳县地。今武屯乡(古栎阳)有广阳村,或可为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因避太子杨广讳,把广阳改为万年,其址未变。 县城(李靖营) 《地理志》:“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分万年置鄣县。”鄣县故城,《禹贡锥指》:“渭水东经鄣县西,今县北有鄣 县故城。”清乾隆《临潼县志》:“县东北五十里今交口镇是其处。”北周明帝二年(560)撤销鄣县并入广阳。《通典》:唐代因李靖在此驻军叫李靖营。 平陵县、粟邑县城 《地理志》:“唐武德元年(618)分栎阳置平陵县,二年(619)更平陵曰粟邑。贞观八年(634)废。”《长安志》:“粟邑在栎阳东北四十里,石川河东”。清乾隆《临潼县志》:“栎阳东北有粟邑庙,即平陵。”按:今其地有粟邑庙村,属康桥乡,当是其遗址。 关山城 《西安府志》:“关山镇界蒲,富、临、渭之交,旧名上寨,明万历初改为镇,建城池,为抚民厅驻扎,后废。”据原关山城门石额落款为“万历丁丑年(1577)”。关山城当建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当时抚民厅属县级,废于何年待考。清乾隆《临潼县志》:“关山镇县北九十里”,“旧为抚民厅,今县丞驻址,署在中街。”县丞属于分县性质,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民国八年(1919),曾在此设临潼分县。民国十五年(1926)设县佐,民国十九年(1930)以后撤销县佐,后即为镇。今为关山乡政府所在地。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