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
|
|
2010-8-26 14:58:25 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临潼县境内古城堡遗址较多,由于历史久远,其城多已淹没,其遗址今已不详。今根据史籍记述,并参以最近的考证,略述其梗概,以见历史渊源,并尽可能确定其所在今地,如有异说亦并述之,以作今后考证之线索。 一、渭河以南部分 商丽城、周骊戎城、秦郦邑 〔商丽城〕 《长安志》:“临潼东二十四里有故丽城,商丽国。” 〔周骊戎城〕 《竹书纪年》:“成王三十年,离戎来宾”。沈约注:“离戎,骊山之戎也”。《水经注》:“戏水北迳骊戎城东。”《两京道里记》:“骊戎城高一丈五尺,周四里。”《雍胜略》:“骊戎故城在临潼县东三十五里,殷周时骊戎国。” 〔秦郦邑城〕 《本纪》:“始皇十六年(前231)魏献地于秦,置郦邑”。《水经注》:“戏水自骊山北迳骊戎城东,秦之郦邑也”。 据以上所述三城皆在戏水以西,或前后相沿系一城。《长安志》述丽城在临潼东北24里或可信。《雍胜略》言骊戎故城在临潼县东35里,则已逾戏水以东甚远,恐误。为了证实此说,数年来曾多次在这一带寻找骊戎故城痕迹,但终无所获,当作悬案。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来,连续三次,在东距零河一里许的南罗西段村发现了西周青铜器,达数百件之多,既有窖藏,又有墓葬,著名的利毁就出于此。铜器中虽无骊戎国器,距离也较远(约10里),但却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与骊戎国有所联系。 戏亭、戏下、戏乡、幽王城(堡) 〔戏亭〕 《路史》:“炎帝后,姜姓之国曰戏,今新丰有戏亭”。《六国表》:“秦厉公十六年(前461)补戏城”。注:“戏,西周邑名”。《读史方舆纪要》引苏林说:“戏亭在临潼东北三十里”。清乾隆《临潼县志》按:“其地有戏亭,古邮亭也”(唐曾设戏水驿)。 〔戏下、戏乡〕 项羽入关后(前202)驻军于戏西,与刘邦会宴于鸿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屠咸阳杀子婴而东,在鸿门封王以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与诸侯罢兵戏下”。今戏下村或为其遗址。《帝纪》:“成帝鸿嘉元年(前20)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可见早有戏乡之称。以上数地可能互有关联,或为一地,尚需进一步考证。 〔幽王城(亦名幽王堡)〕 清乾隆《临潼县志》引颜师古曰:“戏水之乡有幽王城”。《国语》曰:“幽王灭于戏”。按:幽王十一年(前721)兵败被犬戎杀于此,今零口乡戏河东岸的戏下村,有“幽王堡”遗迹,或为幽王当年抗犬戎之地,幽王死后或称戏下为幽王城。据当地群众传云:在今代王镇的崖王堡西南不远(宋家村南)有一土冢,传说是周幽王陵。昔时墓前有清人毕沅刻竖墓碑一通。又村南戏河谷的西岸小沟中亦有一小土冢,传说褒姒碰死在小沟中,因名其沟曰“碰颡(sá洒,指头)沟”。此传说亦可参考。 蕞城(或作撮、陬、掫)、鸿门亭 《郡国志》:“今新丰有蕞城”。《赵世家》:“始皇六年(前241)庞煖率赵、韩、楚、燕等五国锐师次秦蕞”。汉更始曾以王匡、成丹等数将于掫,以据赤眉军。《续汉志》曰:“新丰有鸿门亭,掫城是也”。乾隆本《临潼县志》:“鸿门亭在镇西”。据此,蕞城在今新丰镇附近无疑,但具体在今何地,尚难确指。 芷阳县、霸陵县、霸城县城 据《古今地名大词典》“芷阳县”条:芷阳县,“秦置,汉改为霸陵,故城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唐分万年县置芷阳县,寻废,其地亦在今长安县东。秦悼太子,昭襄、庄襄俱葬芷阳。宣太后葬芷阳骊山。沛公从骊山道芷阳间行归霸上(鸿门宴后)即此。”今在韩峪乡范家村已发现秦东陵(见本志第二章第二节秦东陵条)。《长安图》记:“自骊山以西皆芷阳县地。盖秦时芷阳甚广,不止霸上也”。由此可确定,骊山西麓一带为古芷阳县地。现临潼县城西有芷阳村(属斜口镇),相传刘邦由鸿门宴后逃回霸上时在此歇息。在骊山西麓距华清池三里处有芷阳沟(古芷阳河),60年代在此建芷阳水库,现已将水库开辟为芷阳湖风景区。如今在芷阳湖、芷阳村周围还流传着刘邦到芷阳歇息的故事,并发现后人纪念刘邦而建的高祖庙等遗址,说明这里确属秦芷阳之地。近据张海云考证后在《文博》上载文指出:霸城就是芷阳,即在今临潼县韩峪乡油王村、地窑村(与油王村相邻,属斜口乡)附近,西距西安市30里,即汉代的霸城。在骊山西麓铜人原上,正当长安通往武关的大道旁。北距长安通往函谷关的大道10余里,与汉鸿门遗址相距30里左右,往西10里便是霸上(今名田王村)。这里地处灞河东岸,地势高亢,隔河与汉文帝霸陵相望。今田王(霸上)距鸿门40里,与“项王军在鸿门,沛公军在霸上相去40里”恰好相合。又据《古今地名大词典》“霸陵”条:“霸陵县,秦芷阳县,汉置霸陵县,晋改为霸城,北周废,故城在今长安县东。”据以上所述,芷阳县、霸陵县、霸城,属于一城,其址在今韩峪乡油王村、斜口镇地窑村附近,大体可定,芷阳村、芷阳湖一带为原芷阳县辖地。关于芷阳、霸城、霸陵县城的确实地址尚有不同说法。有认为芷阳城在今浐河东灞河西的席王,亦有谓此三城并非一地,在各代各城址当有所不同。因而这三城的确实地址,有待进一步考证。 新丰县城(有三) 〔汉新丰城(包括魏、晋、隋、唐新丰)〕 《水经注》:“汉高帝王关中,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即刘邦故乡沛县之丰邑,今江苏丰县)制兹新邑,名曰新丰”。按:汉高祖七年(前200),其父思念故乡,于是汉高祖在今临潼城东12里仿照沛之丰邑市街,筑以新城,并把丰邑居民迁于此,十年(前197)改郦邑为新丰(即将郦邑撤销,于新建之城设新丰县)。《本纪》:“汉高帝十年更名郦邑曰新丰”。《太平寰宇记》:“汉新丰属京兆,今县东12里故城即汉县(新丰)所”。清乾隆《临潼县志》按:“此条最有原,本县东十二里为汉新丰故城,今城阳坡北稍东正其处”(历汉魏、晋未变)。近年经田野调查,也确证无误。今苗家至刘家寨间,秦、汉瓦砾遍地。云纹瓦当五角形陶水道等秦、汉遗物常有发现。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将北周时迁走的新丰(约为今新丰镇)又迁到原汉新丰。到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将新丰更名庆山县。唐神龙元年(705)将庆山改为新丰,直到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始废,并入昭应。 〔北魏新丰县城〕 《寰宇记》:“后魏,新丰自阴盘寄理后,移新丰于故城东(即汉新丰之东)三十里零水侧”。清乾隆《临潼县志》按:“即今零口镇稍西是其处。” 〔北周新丰县城〕 据《寰宇记》载:“周闵帝元年(557)将北魏迁至零水西侧之新丰又移至汉新丰(天宝废新丰)东南七里”。清乾隆《临潼县志》:“县东二十里,北周新丰县治”。“今新丰是其处”。今按里程计,应在今新丰镇稍东。 昌陵县城 《帝记》:“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以奉初陵。永始元年(前16)罢”。《关中记》:“成帝初,延陵城邑已成(延陵在咸阳西北,去长安62里),言事者以为不便,乃更造昌陵。取土东山,与粟同价,耗资钜万,数年不成,乃废。”据此知昌陵县在新丰戏乡,当在今戏下村附近,历时四年。又《太平寰宇记》:“成帝于霸陵北步昌亭起昌陵,即成帝之废陵也。”据此,其陵址当在今斜口镇西。又:清乾隆《临潼县志》按:“成帝作昌陵未就而罢,故未置城。” 阴盘县城(有二) 东汉时,阴盘隶属安定郡,属凉州,即今陕西长武县西北。东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封段为新丰侯,食邑阴盘。当时边境为羌所扰,并、凉二州城邑多内迁。《寰宇记》:“灵帝末(188)移安定郡之阴盘县寄理新丰。”故新丰城亦称阴盘城,此为侨设,并未设专城,亦无实地。 〔晋阴盘城〕 《地形志》:“阴盘汉属安定郡,晋析新丰置阴盘属京兆郡,鸿门、戏水皆在县界。”清乾隆《临潼县志》按:“此盖指析置之县界而言,未载置城何所,想仍并置新丰城内无专城也”。可知晋时虽分地置阴盘县,但县治仍在汉新丰,并未新设专城。故新丰亦称阴盘城。今新丰镇西,刘家寨以北,城阳坡旁有沟,群众叫阴盘沟,公路大坡叫阴盘坡(今苗家坡),苗家村人称阴盘苗家。说明当地为晋阴盘城遗址。 〔北魏阴盘〕 《寰宇记》:“后魏太和九年(485)阴盘自新丰故城移理于今昭应东三十二里泠水(今零河)西、戏水东,即司马故村。”《读史方舆纪要》:“今昭应(今临潼)县东三十二里零水西,戏水东、司马村有阴盘故城是也。”清乾隆《临潼县志》按:“今马崖镇(马额镇)西北七里是其处。北周闵帝元年(557)后废”。据此,其址约在零口乡南零河与戏河之间的司马曹村。 庆山县城 庆山城即汉新丰城址。《武后纪》:“垂拱二年(686)十月,有山出新丰县,改新丰为庆山”。《地理志》:“隋新丰在汉新丰城,至唐武则天垂拱二年新丰有山涌出,武后以为休应,名曰庆山,因改县(新丰)为庆山县。今昭应东二十五里有庆山”。“神龙元年(705)复庆山为新丰”。 鸿州、鸿门县城 《地理志》:“天授二年(691)置鸿州于零口,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以渭南、庆山、鸿门、栎阳、高陵五县属焉。鸿门县寻省。大足元年(701)鸿州并废”。清乾隆《临潼县志》:“鸿州城即今零口镇。”《古今地名大词典》:“鸿门县,唐置,寻废,故县在今临潼县东接渭南县界。”当为今零口。 会昌、昭应县城: 〔会昌县城〕 《地理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更骊山曰会昌山,三年(744)以县(新丰)去宫(温泉宫)远,析新丰、万年,置会昌县”。 〔昭应县城〕 《地理志》:唐玄宗“天宝六年(747)更温泉宫为华清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七载(748)省新丰入会昌”,“十二月改会昌为昭应”,“县在华清宫北”。清乾隆《临潼县志》:“骊山之阴里许,唐之昭应也。”其址约在今临潼县城之北。 临潼县城 《长安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因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县(昭应)曰临潼。”《陕西省志》:“渭水东经临潼县北十五里,县西之潼河与县东之临河合流入之。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分流县左右,故名临潼”。即原昭应城址,今城址为明洪武初所重建。此时华清宫早已破败,重建时向南稍移。民国时城垣尚在,解放后市区扩大,城垣拆除,今唯西南与东南尚有原城墙残迹,余则无存。其原城址东至华清小学东边,西至潼河,南至红旗旅社南界,北至县委后门一线。周长四里许。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