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洛川蹩鼓最大的特点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舞蹈动作。"蹩鼓"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以县东北的黄章、永乡、旧县等乡镇较为普遍,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个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边击鼓、边蹦跳。洛川县每逢春节,村村组织蹩鼓队、家家都出鼓手,组成气势磅礴的社火队伍游村转乡,挨门拜年,以庆贺丰收和欢度佳节。此外,每年正月二十三黄章乡的黄章庵庙会、二月二望头村的高村庙会、三月三永乡乡阿寺村庙会、七月七北谷庙会,也常有蹄鼓参加表演,群众上庙敬神时,蹩鼓做为"鼓乐前导"和独具特色,的社祀仪仗是庙会祭祀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蹩鼓是本县民间传统舞蹈之一,多流传于黄章、永乡、旧县一带。黄章乡现头村演出的蹩鼓已相传十七代人,其形式是由武士打扮的两队头扎红色英雄巾,背扎靠旗四面,腰系战裙,小腿扎裹腿至膝,腰前横挎直径二尺许的大鼓,鼓槌染成红白色,双手握槌,边击鼓边蹦跳,并有五六个服装相同的执大镲、小锣,舞者相和。舞时前一跳,后一跳,左一跳,右一跳,一时成列,一时成队,变换多端。鼓点节奏强烈,鼓手动作粗犷、矫健,如雷鸣海啸,龙腾虎跃,气势磅礴,有古代军卒操练、习武的阵势。1983、1984年曾参加延安地区民间艺术调演,获优秀节目奖,陕西电视台曾录像播放。1987年9月,应中央电视台聘请赴长沙参加“东方之星”旅游晚会;1988年9月参加了云南举行的“广场艺术节”;1989年10月参加陕西省首届艺术节暨世界旅游日演出,获特别奖。另外洛生的“平跳鼓”、阿寺村的“拧摆跳鼓”、现头的“双跳鼓”都是优秀传统的蹩鼓形式。
洛川蹩鼓表演者均为男性,表演时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或挎鼓,或持锣、钹(大镲)。道具以鼓为主,间以钹锣。表演起来,大鼓隆隆,钹锣齐鸣,鼓手们东蹦西跳,左冲右扑,如古代士卒拼搏冲杀,给人一种古战场重现眼前的感觉。
"蹩"在洛川县土语中是"蹦跳"的意思,洛川蹩鼓最大的特点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舞蹈动作。洛川县距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陵不过百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古战场,迄今尚存战国魏长城、秦直道、烽火台等遗址。蹩鼓,就是反映古代战斗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
洛川蹩鼓表演者一律为男性,均士卒装扮,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道具以鼓为主,间以钹锣。表演起来,大鼓隆隆,钹锣齐鸣,鼓手们东蹦西跳,左冲右扑,如古代士卒拼搏冲杀,给人一种古战场重现眼前的感觉。
击鼓、锣、钹起舞时,其基本动作有单跳、双跳、蹉步、拧摆等,"双跳 "双脚同时起跳下落,上身后仰,动作粗犷有力;"单跳"稳健潇洒大起大落,身姿灵活自如;"搓步"刚建,"拧摆"柔美。场图主要有"白马分鬃"、"蝎子拧尾"、"单骑扑阵"、"四壁合围"、"品字组合"等。表演者在舞、蹦、跳中做出各种造型,在锣鼓齐鸣中左冲右扑,拼杀搏斗,如临战阵,动作粗犷,剽悍豪放,富于力感。根据表演方式不同,它又可分为大场鼓、小场鼓和过街鼓,以它独特隽秀、粗犷雄健的舞姿和隆隆鼓声,犹如一支回旋在黄土高原上震天动地的狂欢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