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位于秦岭北麓中部的山前台原和浅山区。南依秦岭,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古称石楼山。 |
周至县楼观台宋至民国时碑石表 ┏━━━━━━━━━━━━┳━━━━━━━━━━━━┳━━━━━━━━┳━━━━━━━━━━┓
┃ 碑名 ┃ 年代 ┃ 现址 ┃ 内容 ┃
┣━━━━━━━━━━━━╋━━━━━━━━━━━━╋━━━━━━━━╋━━━━━━━━━━┫
┃ 奉圣旨给地公据碑 ┃ 北宋大观二年(1108) ┃ 宗圣宫遗址内 ┃ 拨还祖业地60余顷 ┃
┣━━━━━━━━━━━━╋━━━━━━━━━━━━╋━━━━━━━━╋━━━━━━━━━━┫
┃ ┃ ┃ ┃ 准宗圣宫设五品提 ┃
┃ 大宗圣宫设五品提点所碑 ┃ 元至正元年(1341) ┃ 同上 ┃ ┃
┃ ┃ ┃ ┃ 点所 ┃
┣━━━━━━━━━━━━╋━━━━━━━━━━━━╋━━━━━━━━╋━━━━━━━━━━┫
┃ ┃ ┃ ┃ 上赐李志柔号同 ┃
┃ 同尘洪妙李真人道行碑 ┃ 元至元七年(1270) ┃ 同上 ┃ ┃
┃ ┃ ┃ ┃ 尘妙洪真人 ┃
┣━━━━━━━━━━━━╋━━━━━━━━━━━━╋━━━━━━━━╋━━━━━━━━━━┫
┃ 终南山宗圣宫石公道行碑 ┃ 元至元十九年(1282) ┃ 说经台西碑厅 ┃ 记石志坚的操行 ┃
┣━━━━━━━━━━━━╋━━━━━━━━━━━━╋━━━━━━━━╋━━━━━━━━━━┫
┃ 大元重修宗圣宫记碑 ┃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 ┃ 三清殿遗址 ┃ 朱象先书 ┃
┣━━━━━━━━━━━━╋━━━━━━━━━━━━╋━━━━━━━━╋━━━━━━━━━━┫
┃ 重修说经台记碑 ┃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 ┃ 说经台碑厅 ┃ 李志宗书 ┃
┣━━━━━━━━━━━━╋━━━━━━━━━━━━╋━━━━━━━━╋━━━━━━━━━━┫
┃ 系牛柏记碑 ┃ 元元贞元年(1295) ┃ 宗圣宫遗址内 ┃ 系牛柏图及跋 ┃
┣━━━━━━━━━━━━╋━━━━━━━━━━━━╋━━━━━━━━╋━━━━━━━━━━┫
┃ 终南山元始台玉清宫记碑 ┃ 元大德二年(1298) ┃ 殿镇村南 ┃ 玉清宫修建记 ┃
┣━━━━━━━━━━━━╋━━━━━━━━━━━━╋━━━━━━━━╋━━━━━━━━━━┫
┃ 大元建会灵观记碑 ┃ 元大德四年(1300) ┃ 会灵观遗址 ┃ 建观缘由及始末 ┃
┣━━━━━━━━━━━━╋━━━━━━━━━━━━╋━━━━━━━━╋━━━━━━━━━━┫
┃ 终南山重建文始殿记碑 ┃ 元大德七年(1303) ┃ 文始殿遗址 ┃ 朱象先书 ┃
┣━━━━━━━━━━━━╋━━━━━━━━━━━━╋━━━━━━━━╋━━━━━━━━━━┫
┃ 大明重建会灵观记碑 ┃ 明弘治九年(1496) ┃ 佚亡 ┃ 重建会灵观记 ┃
┣━━━━━━━━━━━━╋━━━━━━━━━━━━╋━━━━━━━━╋━━━━━━━━━━┫
┃ 重修延生观记碑 ┃ 明嘉靖元年(1522) ┃ 延生观 ┃ 修延生观记 ┃
┣━━━━━━━━━━━━╋━━━━━━━━━━━━╋━━━━━━━━╋━━━━━━━━━━┫
┃ ┃ ┃ ┃ 楼观监院庞宗文 ┃
┃ 重建五祖七真殿宇记碑 ┃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 宗圣宫遗址 ┃ ┃
┃ ┃ ┃ ┃ 重建 ┃
┣━━━━━━━━━━━━╋━━━━━━━━━━━━╋━━━━━━━━╋━━━━━━━━━━┫
┃ 宗圣宫铜章石兽铭 ┃ 明隆庆五年(1571) ┃ 宗圣宫遗址 ┃ 记雕石狮一对神话 ┃
┣━━━━━━━━━━━━╋━━━━━━━━━━━━╋━━━━━━━━╋━━━━━━━━━━┫
┃ 重建三清殿记碑 ┃ 明万历二年(1574) ┃ 同上 ┃ 焦霖书 ┃
┣━━━━━━━━━━━━╋━━━━━━━━━━━━╋━━━━━━━━╋━━━━━━━━━━┫
┃ 显灵峰玄帝庙碑 ┃ 明万历十二年(1584) ┃ 显灵山腰 ┃ 记庙修复更名事 ┃
┣━━━━━━━━━━━━╋━━━━━━━━━━━━╋━━━━━━━━╋━━━━━━━━━━┫
┃ 重修吾老洞殿宇记碑 ┃ 明万历四年(1576) ┃ 吾老洞道观 ┃ 方演慧书 ┃
┣━━━━━━━━━━━━╋━━━━━━━━━━━━╋━━━━━━━━╋━━━━━━━━━━┫
┃ 说经台创建救苦殿记碑 ┃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 救苦殿前 ┃ 邓私德书 ┃
┣━━━━━━━━━━━━╋━━━━━━━━━━━━╋━━━━━━━━╋━━━━━━━━━━┫
┃ 补修纯阳洞记碑 ┃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 说经台东吕公洞 ┃ 武桢书 ┃
┣━━━━━━━━━━━━╋━━━━━━━━━━━━╋━━━━━━━━╋━━━━━━━━━━┫
┃ 司理史公命建碑厅碣 ┃ 明天启四年(1624) ┃ 老子殿东墙 ┃ 武漠书 ┃
┣━━━━━━━━━━━━╋━━━━━━━━━━━━╋━━━━━━━━╋━━━━━━━━━━┫
┃ 仰天池碑 ┃ 明天启七年(1627) ┃ 残碑在仰天池畔 ┃ 记兴建玉皇庙道观 ┃
┣━━━━━━━━━━━━╋━━━━━━━━━━━━╋━━━━━━━━╋━━━━━━━━━━┫
┃ 重修说经台记碑 ┃ 清雍正十三年(1735) ┃ 说经台东碑厅 ┃ 王容书 ┃
┣━━━━━━━━━━━━╋━━━━━━━━━━━━╋━━━━━━━━╋━━━━━━━━━━┫
┃ 重修说经台记碑 ┃ 清乾隆四年(1739) ┃ 说经台东碑厅 ┃ 湛富书 ┃
┣━━━━━━━━━━━━╋━━━━━━━━━━━━╋━━━━━━━━╋━━━━━━━━━━┫
┃ 梁公道行碑 ┃ 清乾隆十一年(1746) ┃ 说经台碑厅 ┃ 记梁一亮勤严明朴 ┃
┣━━━━━━━━━━━━╋━━━━━━━━━━━━╋━━━━━━━━╋━━━━━━━━━━┫
┃ 吾老洞四址山图碣 ┃ 清乾隆十一年(1746) ┃ 说经台碑厅 ┃ 标明山场四址地界 ┃
┣━━━━━━━━━━━━╋━━━━━━━━━━━━╋━━━━━━━━╋━━━━━━━━━━┫
┃ 重修说经台记碣 ┃ 清乾隆四十年(1775) ┃ 说经台西碑厅 ┃ 遭火灾后小修 ┃
┣━━━━━━━━━━━━╋━━━━━━━━━━━━╋━━━━━━━━╋━━━━━━━━━━┫
┃ 老子墓碑 ┃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 老子墓地 ┃ ┃
┣━━━━━━━━━━━━╋━━━━━━━━━━━━╋━━━━━━━━╋━━━━━━━━━━┫
┃ 重修楼观碣 ┃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 ┃ 说经台西碑厅 ┃ 和宁捐修 ┃
┣━━━━━━━━━━━━╋━━━━━━━━━━━━╋━━━━━━━━╋━━━━━━━━━━┫
┃ 重修宗圣宫记碑 ┃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 说经台东亭 ┃ 和宁捐修 ┃
┣━━━━━━━━━━━━╋━━━━━━━━━━━━╋━━━━━━━━╋━━━━━━━━━━┫
┃ 重修楼观台记碑 ┃ 清嘉庆十五年(1810) ┃ 说经台东碑厅 ┃ 兵突破坏而修复 ┃
┣━━━━━━━━━━━━╋━━━━━━━━━━━━╋━━━━━━━━╋━━━━━━━━━━┫
┃ 尹喜墓碑 ┃ 清道光年间(约1821) ┃ 宗圣宫遗址内 ┃ ┃
┣━━━━━━━━━━━━╋━━━━━━━━━━━━╋━━━━━━━━╋━━━━━━━━━━┫
┃ 崑山律师衣钵塔铭 ┃ 清道光四年(1824) ┃ 镶塔侧 ┃ 杨清涟书 ┃
┣━━━━━━━━━━━━╋━━━━━━━━━━━━╋━━━━━━━━╋━━━━━━━━━━┫
┃ 新建楼观台碑厅记碑 ┃ 清道光五年(1825) ┃ 说经台西碑厅 ┃ 张玉德书 ┃
┣━━━━━━━━━━━━╋━━━━━━━━━━━━╋━━━━━━━━╋━━━━━━━━━━┫
┃ 朱还虚增修说经台记碑 ┃ 清道光七年(1827) ┃ 说经台东碑厅 ┃ 增修过程 ┃
┣━━━━━━━━━━━━╋━━━━━━━━━━━━╋━━━━━━━━╋━━━━━━━━━━┫
┃ 重修宗圣宫紫云楼并 ┃ ┃ ┃ ┃
┃ 说经台碣 ┃ 清咸丰十年(1860) ┃ 说经台东碑厅 ┃ 重修过程 ┃
┣━━━━━━━━━━━━╋━━━━━━━━━━━━╋━━━━━━━━╋━━━━━━━━━━┫
┃ 重修说经台记碑 ┃ 民国30年(1941) ┃ 说经台东碑厅 ┃ 记雷明物率众修葺 ┃
┗━━━━━━━━━━━━┻━━━━━━━━━━━━┻━━━━━━━━┻━━━━━━━━━━┛
另有明代刻永寿王、魏鹤洲、魏博、秦聚奎、刘士龙、黄蕴锦、程轨、陈棐等人楼观题留的诗碣或拓片。 今刻历代名人题咏碑碣:有李白(胡公石草书)、李隆基(钱君匋隶书)、卢纶(王个行草)、岑参(刘自椟古篆)、苏辙(张仁芝草书)、王禹偁(方传鑫隶书)、张舜民(沈觐寿楷书)的诗,苏轼诗6首(沙孟海草书、高式熊隶书、蒋维菘行书、沙曼翁隶书、商承祚篆书、周志高草书、宫保诚隶书),以及今人霍松林、茹桂的题咏碑,刘文西的老子像碑,茅盾书《楼观台》石幢,薜铸书《楼观碑林》碣等。 石牛 青石卧牛,置宗圣宫系牛柏之荫,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制,造型逼真,昭然若生。 说经台三门铁狮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铸造,1对,雄威庄重。 灵官庙香炉 铸铁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二月铸造,周长4.2米,颈围3.2米,底部回收,若壶状,外壁饰有立体花草图案。其座为高足虎腿,造型粗放有致。 石狮 青石座狮,明隆庆五年(1571)雕制,置宗圣宫三清殿遗址前。 老子祠醮纸炉 铁铸宝塔形,明万历十一年(1583)铸造,高2.07米,直径0.37米。喇叭顶,6角重檐,有托塔力士浮雕,形态各异,神奇夸张。 楼观的石雕工艺精品甚多,许多碑石的螭首龟座,皆为精华。如《楼观先师传碑》的龙盘顶;《大元尹宗师碑》的汉白玉龟座,《二仙图碣》,雕刻工艺精湛。 道情 楼观道情是关中道情的一种,源于唐代道教的道曲。元明清以来流传最广。题材以道教故事为主,或以道教经典编成的乐句为辅,宣扬出世思想。后又吸收民间歌谣,发展为许多曲种。形式为立唱、座唱,配以鱼鼓、尖板、云香板、撞铃等打击乐。曲牌有抱角袍、一枝花、乌夜啼、牧羊夫、五更调、雁儿舞、十三调、耍孩儿、梅花调等48个,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一唱到底的。板式有苦音塌板、连板、代板、慢板、大板等。唱腔优美绵淳,10余人演唱,1人领唱众人和,道教音乐色彩浓厚。剧目有道教故事《卖道袍》、《渡林英》、《花亭渡母》、《八仙故事》等;宣传儒家思想的《孝母得金》、《状元及弟》、《三孝廉让产》、《吕蒙正赶斋》等;生活故事《小姑贤》等。以楼观镇军寨道情优雅和美为其代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