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盘龙乡盘陶川与小长川之间有一条山梁,这条山梁从大岭蜿蜒而来,到盘陶川石滩子村与小长川陈家崖之间的山梁时,兀然凸起,朝向东方,因山势高耸云霄,上面虽小而平坦,地图上叫云台山。又因它酷似雄蟾蹲状,乡人称其为“蛤蟆亢”。明朝万历年间韩城知县苏进在任职其间写了《韩城杂咏》二十三首诗,其中赞道:“西北一山,名蛤蟆坎,两唇东奓,啖晋与碗,上有陂池,可服可汗,历南天门,达到仙馆。”他的意思是说西北这个山梁上蹲着的神蛤蟆,雄视东方,天然形成的石崆像一张大嘴张开着,直接吞噬着与韩侯国隔黄河相望的晋国东南之地。山上盖有神庙,院中有收下雨水的陂池,院南有陡峭的台阶及南天门。就是这么一个天然景象,还真的演绎出一段黄河东、西民间抱怨的不幸故事。
自古喇嘛重风水。传说在很古以前,从西草地过来一名喇嘛,路过盘陶川,当他走到涧西沟口时向西北遥望,他看到这座山气势不凡,便第二天专门到山上踏勘了一遍,把几个重要穴位反复论证,便下山了。第三天当走到菩萨殿庙院,回首将蛤蟆亢形势再次审定后就消失了。原来他顺山而下,到韩侯国游历一段时间后,感觉韩城寺庙林立,经商读书者众,人民生活丰裕,进一步坚定了东渡决心,隔半月后便乘船到了山西平阳一带。过河后,他边走边看,这一带不论是建筑还是人民生活与河西韩侯国形成强烈反差。战争频仍,人民流离失所。他有意识地走到田间地头到处蛊惑煸动,他问当地人,你们知道现在为什么这样穷吗?为什么河西与我们有一河之隔,就比你们不知强多少倍?我刚从那边来,以我之见,韩侯国西北有一个巨大的蛤蟆成了精,他坐西朝东,吃东屙西,气吞东晋,把河东的财富全让他吞吸光了,全屙在河西土地上,因而才造成今天这样贫富悬殊的场面。由于当时处在远古时代,人们对风水十分迷信,他们根本不分析晋国平阳一代历来是产粮大区,更是战略争夺要地,贫困的原因自不待说。就问喇嘛有何妙计,喇嘛对聚集的领头人耳语了几句便匆匆离开。当时秋高气爽,天气不热不凉,河东的乡民领头人带领了上百号人,按照喇嘛指引的路线,直奔蛤蟆亢。这些人中有石匠,有阴阳家,还有不明真相的群众。他们来到主峰下边左顾右盼,果然看见峰头有张着血盆大口的蛤蟆嘴,便将绳子拴在怪石嶙峋间长出的松柏上,把人放在蛤蟆嘴中。他们分成三班倒,日夜不停地轮流凿石,直到把蛤蟆嘴的下颌凿掉。当地人说凿下的下颌石硬,桥儿村刘家的石磨就是取其石。
其实,早在凿蛤蟆嘴的下颌时,他们已让阴阳家在主峰后勘察。阴阳家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狗勒脖子,杀猪捅心肠。”此物形似蛤蟆,但它从大岭蜿蜒而来,实如巨蟒,它行到此,巨头昂起,使劲处就在山脊的后边低凹处。通过反复勘察后,他们将全部人员调到此处,亦分三班倒日夜不停地连续作业。当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已将山脊挖出了一个大壕沟,仍未发现任何可疑迹象。领头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喇嘛说错了还是自己听错了,还是阴阳家判断有误,心中忐忑不安。于是,他把一个姿貌魁硕、胆大心细的壮年男子叫到身边交代了一番,便率领队伍准备返回老家。大部队撤走后,这个壮年男子到天麻麻黑时偷偷钻到神庙里,藏在天神塑像后边,等待神蛤蟆给神汇报。等到夜半时分,神蛤蟆果然来到天神像前,诉说着它的临危遭遇,它不会像人那样快嘴快舌,只是哀伤地慢三拍地叫着:“吸吸呼,三尺;吸吸呼,三尺。”连叫了三遍。那个壮年男子似懂非懂,琢磨几遍,终于悟出蛤蟆所说的真正意思来,那就是神蛤蟆向神说,好危险呀,再挖三尺就挖到我的身体了。壮年男子欣喜若狂,连步跑下山去追赶返回老家途中的队伍,当走到盘陶川前的第一个村子时,终于追上了回家的队伍,他将他所听的神蛤蟆与天神对话的内容全盘翻出,把神蛤蟆与天神对话的谜底翻了个底朝天。从此,将这个村庄叫“翻底村”,名字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