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家算不上书香门第,但几代人都略通墨点,在那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年代,父辈在村里还能算上个知识人,会写会算,因而在村里记工分、当会计。甚至帮村里人写信、给娃起名字、过红、白喜事座礼桌、写对联,可谓是大能人。童年时,父辈教育我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谚语;只有依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等等。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爱好。经过“破旧立新”那场革命,家中除了“甲种本”、“乙种本”外,社会上能供阅读的书籍也少之甚少。阅读的环境也极差,白天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晚上点着煤油灯,潜心钻研,鼻孔里吸进油烟,仿佛是书墨香气袭人。慢慢地爷爷教我背诵中医理论,诸如《濒湖脉学白话解》、《汤头歌诀白话解》,其目的是教我识字,谁料想歪打正着,及至成人学会了把脉诊病,掌握了一门求生的本领,更难得的是,无意间养成了爱好阅读的习惯。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潜移默化,真正体现在润物细无声之中。 阅读本身就是和智慧老人聊天,是汲取别人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智慧。台湾着名作家三毛曾经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暴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恰在求学时期,遇上了那个特殊年代,在“造反有理”、“复课闹革命”的口号声中结束了学业,根本谈不上接收什么正规教育,从而造成学业荒废,知识匮乏,及至进入社会才感到对很多领域都一无所知。 参加工作后,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鳞次栉比的书架,应有尽有的书籍,我如饥似渴,“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语),像一块海绵掉进了大海,恨不得将水分全部吸纳进去,以灌溉我那干涸的心田,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像和智慧老人对话一样,一头扎进书堆里,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偶尔还写一些心得体会之类的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待我转业进入检察机关以后,又大量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拓展新的思路,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推荐我到北京大学法律系进修,我充分利用北大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阅读了大量的法律书籍,为以后的法律工作奠定了坚定地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感到自然天成,得心应手。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爱好阅读的习惯转化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无论是法律文书的制作,还是法学论文的研讨,及至散文、杂文的创作,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近年来,撰写的论文,先后被中、省、地法律学术刊物采用,这些都显现了阅读带来的效益。 近年来,微信圈也经常发一些阅读有益的文章,诸如女人阅读养颜美容,男人阅读延年益寿之类,充分证明阅读的益处在不断扩大,更加深入人心。 阅读虽辛苦,耗时费力,却快乐着、充实着。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