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美丽得不似真实的名字,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群山环绕的陕南汉中。它形成于明代,成型与清代中后期,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是一个青山秀水的羌州古镇,至今保持了清末民初的风貌。《青木川》,叶广芩的小说,从一老二少对于往事的追寻中,慢悠悠地展开了40年代的一出西北风情。 冯明是离休老干部,曾经在青木川负责土改工作。冯小羽是他的女儿,女作家,一心想从在旧报纸上翻到的只言片语中找寻些历史真相。而钟一山是满脑子稀奇古怪的唐史学者。一行人各怀心事,踏上了寻访青木川之路。 叶广芩80年代初就与青木川结缘。彼时,她为写《老县城》踏上了寻访土匪的旅途。她的目光在地图上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地方游走,最终停留在了“青木川”上。这地方三省交界,一般属于三不管地带,偏僻复杂,很可能是匪人出没之地。20年后她终于去了青木川,访问了“大土匪”的最后一个“压寨夫人”,看遍了青木川的山水民居,过去未来。 《青木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土豹子”对于文明发展的向往。魏富堂,民团头目,文化程度低,能够温文和气,也能够凶狠残暴。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偏僻大山里面修建巴洛克式的堂皇建筑作为中学校,延请明师,促人就学,开设英语、俄语、戏曲、武术的课程,学费全免。就是他,兴修水利,办剧社,建立现代化洋枪配备的武装力量。就是他,在千里迢迢之外,背回电话、留声机、沙发、钢琴和老爷车。魏富堂福荫下的山里娃娃,衣衫褴褛却说得一口标准英语,可谓是奇观。这些娃娃长大后,许多人被他送出大山到远方求学。魏富堂一生,除了进西安城迎娶大小赵姐妹,没出过大山。就是这么一个又锐意进取又豪横暴烈“土豹子”,在割舍不断的向往中,被文明慢慢驯服。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发展中,他执著却未必自觉的脚步意味深长。 历史是怎样的?我有时候觉得新闻和历史都是不可捉摸的,由人构成也由人发展。那么历史一定是会在人们的记忆和自说自话的解读中模糊面目的吧?《青木川》里所有的人都在追寻历史。钟一山在追寻唐史,冯明和冯小羽在追寻抗战时期、镇反前后的历史。他们一层层掀开乡民叙述的迷雾,却焉知自己没有加进去新的误读呢? 相对于评价来说,追寻倒不显得至关重要。1952年,魏富堂在镇反中被枪决在自己亲手建造的辅仁中学。冯明努力地想要证明历史决策的正确,可乡民们却依然恭敬地记得那个“魏老爷”。冯明的愤怒和失落我们并不陌生。对于乡人来说,也有许多不理解的事儿:打土豪分田地来的三间大房子,为什么现在里面的居民要迁出?为什么乡绅子孙海外归来,“翻了身的穷苦人”要归还他们的老宅?那些始终是“草民”的有功之臣受了种种委屈,他们的意义何在?对于乡镇干部来说,也有他们的困惑:保护还是破坏,整旧如旧还是就地推倒重来……土匪的向往——当代的破坏——一个荒谬的圈。 真实,可能是这部小说最独特的地方。真实到了什么程度呢,基本上所有的主要历史人物都有原型。连当代的人,比如陪同冯明探寻的基层领导张保国,就是把青木川镇人大主席拿来作为原型,而镇书记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儿,也被信手拈来,成了小说中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历史在作家的笔下纵横开来,更为深厚宽广却又不失原貌,可谓是最真实的一段心灵史。书的最后,还附上了编辑手记。详细介绍了青木川的来由和小说的过往。甚至还贴出了故事中人的照片,告诉了我们他们的生活。 现实生活和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叶广芩说,真正的好素材在基层。她在周至挂职时,日日“徜徉于秦岭山林之中,混迹于豆架瓜棚之下”,收获了鲜活灵动的山林草木青气。她的自然、率真和淡然使得流年变得有意义,使得我们“在午夜低回的体味中,有生命万物的了悟,有淡淡的温暖飞扬。
”她对于周至的宣传使得老县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她把自己的稿费全部换成书送给老县城保护站。当她回去的时候,一副“广芩你好”的横幅在衰草离离的城门上飘展,那一刻,所有的了然这段过往的人都会稳稳地站在泥土之上。 所以我推荐大家看一看《青木川》。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