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湭河,太普通了,在中国分区图上才可找到;湭河在渭南来讲,却声名显赫,是渭南的主要河流。 据1987年《渭南县志》载:渭南市临渭区村落遗址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二级台地上,湭河两岸有10处,即郭罗村、蒋家村、灰堆、北刘、史家、白庙、北庄、姜河、花园遗址……湭河水流滔滔,滋养着两岸的土地。我们的渭南先民各部落傍水而居,生活在东西两塬的原始森林中,后来走出森林到湭河两岸。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期,先民在湭河台地上营造居室,部落氏族的首领为酋长,所以古称湭河为“首河”或“酋河”,后来才演变成“湭河”。 湭河发源于群山之间,穿越了两岸的美丽。 其稠水河发源于石鼓山南麓。石鼓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还有长空栈道、龙潭、天池等景,因此,又称小华山;因该山上有一大石,形似石鼓,故而得名。湭河之清水河,发源于元象山,由五渠沟、黄狗峪(清涧河)、小峪河、奓峪河(羊河)、小桥沟等较大支流于花园街道北汇成,到史家村和稠水河相汇入湭。 元象山上有大地测量塔一座,松桦参天,风景优雅,海拔2320.2米。由于山势高,风力强,往往遇风即雨。冬季严寒,土壤冻融,岩石物理风化强烈。山之东、北、西三面有石海景观,雨过天晴,更为壮丽,为渭南(即临渭)八景之一——象山雨霁。 五渠沟今有一水库,层山对出,波光艳影,美不胜收。 黄狗峪、小峪河、奓峪河、小桥沟等因山水石汇聚一起的无限风光已成为渭南及周围人们休闲的常去所在,被誉为渭南的后花园。径流而下,湭河在东西两塬间形成了一条大沟,俗称湭河川,长15公里,宽1—2公里,是临渭区最大的川道。沟内林木丰茂,果林、竹林、芋园甚多,春季桃杏花盛开时,风景宜人,被誉为“花果川”。 湭河流经之处,演绎着诸多美丽而久远的传奇。 湭河发源地之元象山,相传三国名士周处在此射死了猛虎,由此元象山又名“倒虎山”、“倒兽山”;又传十六国前秦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名仕王嘉,隐居于此,山上住过周处、王嘉“两位郎”,还有从远处看山有两个顶峰。于是这座山在当地又叫“二郎山”!今山上留下三孔石条砌成的窑洞,还有石磨以及大戏台,至今尚存。 湭河发源地之石鼓山,俗传王莽赶刘秀于此,当形势紧迫危在旦夕时,刘秀手持石块猛击大石,如鼓声震天,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结果转败为胜,最后终于熬过了逆境坐上了龙位。 桥南镇小峪寺村的秀龙山因藏匿汉光武皇帝刘秀有功,刘秀便说“东有太华山,西有翠华山,这里就叫‘秀华山’吧!”此山遗留了很多刘秀的传说:天书石、饮马槽、豆腐坡、白浆锅、贰斤半豆腐、马蹄窝、钟铃潭、没袜鞋(即猫娃鞋)、官帽翅、仙水崖等等。 黄狗峪,俗传王莽追刘秀于好汉坡,放火烧山,企图烧死刘秀,时幸有黄狗相救,刘秀得以脱险,后人称此峪为黄狗峪。包拯一世英名,却在黄狗峪附近的五渠沟办错一起案子,当地人觉得委屈,称此沟为委屈沟,后渐渐叫成了五渠沟。 高山出俊样,佳境出美女。两岸风景如画的湭河滋养了周宣帝皇后杨丽华、隋文帝文献皇后孤独伽罗、北宋仁宗赵贞曹娥皇后的一代代佳人母仪着四方百姓。特别是宋仁宗赵祯曹皇后在美丽的秀龙山留下了“车子沟里纺过线,茅子沟里小过便”的历史典故;渭南人把斑鸠叫“姑姑等”也和曹皇后有关。 这里的崇凝镇,公元1928年,从这里爆发了着名的“渭华起义”,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从此陕西出现了星火燎原之势,助力全国革命,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如今东塬之上建有中国卫星测控中心之“渭南站”,桥南镇建有中国唯一的航天博物馆。 渭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湭河已涵盖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成为渭南文明的代表。湭河文明就是渭南文明,作为渭南人就要彰显我们的区域文化,让数千年湭河水滋养的渭南人团结协力,共同憧憬、描绘、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