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我对乡下的枞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八月八,枞菌发;九月九,枞菌有。”此时,又到枞菌飘香的季节了。于是,我想起了乡下的枞菌。 在乡下,捡枞菌、吃枞菌、话枞菌,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一场秋雨落,枞菌生满坡。这个季节,我下到村里,办完事后,就背着背篓、拿把柴刀随农人上山捡枞菌。枞菌也叫松菌、寒菌,是松树(当地人叫枞树)底下长
出来的菌子,橙红色的叫红枞菌,紫褐色的叫乌枞菌,均属山珍。不过,乌枞菌肉质厚实,鲜美清爽、香气扑鼻,是真正难得的上上品,被誉为“菌中王子”。 捡枞菌是件很有趣味的事。乡下山清水秀,到处都有枞树林,走进枞树林,就可以闻到一股雨水和日光在枞树林里发酵的味道,枞菌就在这湿润而温暖的环境里长
成了。长有杂木的枞树林最肯生枞菌,特别是稚枞树林,于是我们开始钻进杂木笼捡枞菌,用柴刀勾开那些落叶、枞毛、枯枝。“看到一瓣,枞菌跟伴。”这是捡枞
菌的口头禅,枞菌一般都这样邀三喝五地成堆生长着。于是,我们一会儿一个惊喜,一会儿一阵欢呼,杂树下面,青草丛中,一堆堆、一丛丛的枞菌光润、圆满、玲
珑,如上天撒落的珍珠那么诱人,菌子的菌伞上面着黄色带紫的同心圆,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清香。尽管被刺、芭茅划破了脚手,但我们仍心花怒放,喜不自禁,小半
天功夫,我们就捡得了大半背篓枞菌。 捡枞菌时会遇到村姑,村姑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尚未外出打工的女孩子,当然也有才嫁过来的媳妇,一个
个水嫩鲜艳,多情开放。她们嘻嘻哈哈的,往我背篓里一看,见我没有她们捡得多,就唱山歌惹我:唉,哥哥哟—太阳出来照枞林,我和阿哥捡枞菌;阿哥没妹捡得
多,妹分哥哥好几朵。我一个大男人当然不会服输,于是赶紧往杂木笼深处钻,当寻找到一片像盖瓦一样地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枞菌后,也用山歌挑逗她们:唉,妹妹
哟—妹妹不要笑哥哥,哥哥捡的也很多;不信往哥背篓瞧,朵朵都比妹红火。于是,山里歌声四起,伴随着枞菌的香味如九月的阳光到处流淌…… 捡枞菌有趣,吃枞菌也有趣。 我们从山里回来,就开始准备丰盛的晚餐,主菜就是土鸡煮枞菌。主人家杀鸡,我洗枞菌……之后,主人家将鸡肉炒香后,放入干辣椒、花椒,将洗净后沥干水的
枞菌倒进锅内,然后加大火用山泉水煮。一会儿后,锅子里咕嘟咕嘟地响着,鲜美的香味从锅内丝丝缕缕地飘出来,满屋弥漫,沁人心碑,引人垂涎。啧啧,那个美
味啊,当然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哦,不信么?那你就赶快到乡下去吧。 当然,除了土鸡煮枞菌这道美味外,枞菌的炒法可多呢,比如腊肉炖枞菌,五
花肉和豆腐炖枞菌,枞菌拌野葫葱爆炒,酸辣子爆炒枞菌……这些都是乡村独特的美味,属于地地道道的民间手艺,特别是枞菌汤的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怎么煮
怎么香。因此,枞菌也就成了乡人待客时的首选菜肴,令多少外地客人销魂断肠啊。当然,枞菌还可以炸菌油,菌油是下面、下粉的上等佐料,“咽后方知滋味
长”,格外醇香味美;枞菌还可以做酸,枞菌酸可是酸菜之王,一般人是没有那个口福的。 在乡下,如此丰盛的晚餐是不难独享的,俗话说“大家吃来
大家香,哪个吃了打标枪(即拉稀屎)”。于是,饭菜办熟后,主人家扯起大嗓子喊来了几个有酒量的村人,都是我的老朋友。大家围着火坑而坐,吃枞菌,喝米
酒……枞菌以它无可比拟的味道俘获了我们的胃,我们贪婪地大口地吃着、喝着。于是有人说:向书记,我家里还有几块腊肉,明天你和我到山里捡枞菌去,晚上就
来个腊肉炖枞菌火锅,大家都过来,再好好喝它几碗酒。看,这就是我的农民朋友,唉,都是枞菌惹的祸啊,有缘千里来相会,原来缘分是枞菌。 夜风
起,飘菌香。喝完酒后,我们便坐在院子里的树下纳凉。所谓“纳凉”其实就是扯卵谈,一边喝着浓浓的毛尖茶,一边东扯日头西扯雨。农人告诉我,枞菌是上天赐
给乡人的珍品,据说观音菩萨每年有三个生日,农历三、六、九月都是她老人家的生日,在她生日的月份,她便把此种山珍奉献给世人,劝人为善,不要杀生,因此
枞菌按生的季节,分三月菌、六月菌和重阳菌。看看,枞菌和观音菩萨攀扯上亲戚了。 农人还说,枞菌可能真是观音菩萨送来人间的仙姑,她只是奉
献,却不愿让人类驯服。我们能成功地人工栽培出冻菌、木耳、香菇等,但却无法人工培育出枞菌。日本人在世界上对食用菌栽培的研究是最深的,他们模拟出了枞
菌生长的小气候和最适环境,找出了枞菌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但最终也只能让枞菌长出菌丝,就是无法结出清香美味的菌子来。正因为无法人工培植,也不便
长途运输,所以大城市人基本很少吃枞菌的口福,“此菌只应乡下有,城里能得几回吃”?不要再用老眼光看农人了,他们知识丰富得很,可以说之上知天文,下知
地理。 乡下,有我血脉相连的情感;枞菌,丝丝入扣牵动我的心。捡枞菌、吃枞菌,乡村生活入梦来;拉家常、话农事,农人感情难忘怀。如今,尽管我离开乡村已经有5年了,但仍常常想起乡下的枞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