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一种传递,是美丽的。在这里的所有都是神奇和无与伦比,不需要想像,只要用心去体会,世间的净土乐土如斯。我只想说,可以来,但不要搅乱一湖固有的宁静。 真的,不去苗寨,难以想像白云问候的闲适。不进苗乡,就体会不到原生态苗族歌舞的风情万种。不住进苗家,就聆听不到清溪的欢心愉悦。 佩戴着茶花发髻的女人 到达凯里,已是傍晚时分,霏霏的阴雨不停地下着。幸亏有自己的人来接,才减少置身茫茫他乡的困顿和不安。从市区开向西江,从车窗向外看,看到一个妇人,
头上戴一朵大花子,不伦不类,妖里妖气。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真的以为这个女人是个傻子。可是沿路走去,路边戴花的女人渐渐多了起来,仿佛也就没有见
怪的理由了。 到达西江千户苗寨,几乎苗家所有的女子都是头上戴花,佩戴着一朵艳丽的茶花发髻。好一道亮丽的风景!眼前真正的一幅幅明亮浓郁的
苗寨民族风情之画自此打开。这里的山水风景,隽永清丽,意境深邃,宁静淳朴,让人陶醉,让人欣喜。沈从文的湘西故事,似乎闪现着苗寨人的隐约身影。黄永玉
的笔墨丹青,也许采撷了白水河谷青山绿水的自然灵气。就是宋祖英高亢婉转的百灵鸟歌声,似乎也汲取了西江苗寨音乐的清新元素。苗寨的姑娘个个明眸皓齿,美
若天仙,朴素大方,热情开朗,风姿绰约,情态醉人,浑身散发出一种难以抵挡的魅力。 然而这只是普通简单的标志了,更多的女孩头戴银饰,身穿彩裙,典型的苗家服饰,让人赏心悦目。这不是在电视荧屏,而是真正的置身其间。 雨渐渐地停了,湿润的河风吹拂着两岸的绿树青山,头上裹着青色头巾的男人们,头上佩戴着茶花发髻的女人们一个个从身边闪过,迈着轻快的步伐,若在这不倦的西江作诗。 西江不是一条江 于大汉民族的罅隙中奔突、斡旋、周折,存下来的一个弱小族群实属不易,苗族就是。距今5000多年以前,蚩尤被黄帝擒杀,其领导的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
始第一次大迁徙,随后又被多次征剿。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为“楚蛮”。苗族的一个分支为西氏族,到达雷县约在600多年的史。“西”指
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而后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
体。 凭这里的山水,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他们苟活,只为一次远大的签约。他们学会节俭,节俭每一块难得的良田,将住房建成木质的吊脚楼,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方。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苗寨还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围城是他们的,在和谐共融的今天,他们集中成自己的苗都,集结了所有苗族的美,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存,一层又一层的梯次叠建,逐渐形成了气势蔚为壮观的西江千户苗寨。 发源于雷公山的白水河,河水清澈冰凉,是养育苗乡的圣水。四季以不同的脚踪,让人们安然栖息与此。沿白水河往里面看去,高山突起,视野收窄,河水奔腾明亮,似有无穷的诱惑力,召唤着你投身其间。 生之力量,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来此之地,众人的仰视,不言自明。 一顿酸汤宴 平生第一次喝酸汤,就在这西江千户苗寨,真是幸运。我们住在一个农家,要价不高,我们乐于接受。晚上就餐,我们在苗王寨,虽然不是吃的长桌宴,但是其酸
汤足以让人荡气回肠。入夜的西江千户苗寨,灯火闪烁,流光溢彩。湛蓝色的天幕衬着黑黢黢的羊排山轮廓,喧闹了一天的白水河静静地流淌,倒映着两岸灯火辉
煌,晶莹剔透的吊脚楼建筑群。夜空里,弥漫着一种宁静清寂,飘逸着一种飘渺朦胧。 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爱好,是每一个人的通病。当全身心地沦陷于一场酸,仿佛这就是一场俗世之约。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酸汤宴的“酸”用的竟然不是醋!苗家酸汤宴最具有代表性。听人介绍,过去苗族人穷,没有钱买盐,就用米汤存入坛中发酵,制作而成酸汤
宴,还有酸菜、酸辣子、酸番茄,渐渐地成了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在酸汤中我们加入鸡、鸭、鱼、菌类等等,煮后味道鲜美。吃了酸汤菜肴:一吃喜欢,二吃
开怀,三吃还想再吃。晚饭后,寨子里的长桌宴依然游客如织,他们在品尝苗寨的各色小吃。酸汤粉、糍粑、特色腊肉等等,当然还有米酒。不贪杯,连米酒也不
喝。不是没有酒量,只是远在他乡,不能逞能。如果真要较真,那些绢服华丽、佩饰精美、面容娇好的苗寨姑娘会端着银质雕花酒具,或端着弯弯牯牛角,里面盛满
卞当酒,让你喝得尽兴。 领略苗家文化经过四次大的迁徙的苗族人,他们相信西方万重山,山峰顶着天,好地方、好生活就在山那边。贵州是苗家的大本营,苗族文化在这里保存完好,让国人放心。 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美丽,今天的不舍,就是为了很好的传承。 在千户苗寨的观景台,数座吊脚楼群,依山而建,村村相连,楼楼比肩,古画般呈现在视野中,大气滂沱,蔚为壮观。每座吊脚楼一般三层,一层堆放杂物,二层居住,三层储谷。二层设有走廊通道,可凭栏远眺,可饮茶集会,可阅读学习,也可嬉戏玩耍。 游方是苗族男女青年交友的形式,小伙通过木叶、口哨邀约姑娘到游方场对唱情歌、倾心交谈,扣开双方心扉。达到一定程度,互换信物,一场简单神秘的婚姻就诞生了。 姊妹节里少不了一种姊妹饭。姑娘们都会在饭团里面埋藏“小秘密”:藏着小竹钩的,意味着可与小伙子交朋友;藏着一双筷子或两朵花瓣,表示愿结连理;藏着
辣椒、姜蒜的,则表示姑娘不愿与小伙子再交往下去。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行歌互答,并有许多文体活动。外地朋友和远方游客至此,主人也会敬酒献
歌,赠送彩色糯米饭团。因此,外国朋友说:姊妹节,是一个藏在五彩饭团中的“东方情人节”。 苗族人喜欢银器,喜欢本族人自己打制的精工细做的各种银饰品。精美的苗银同样会让游者爱不释手。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的奔涌中,依然保留着淳朴和自然,这是十分难得的。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凸显神秘,更多的人因它而陶醉。品读
一个神秘的民族,让身处快节奏生活当中的我们得到了心灵片刻的宁静。原来,自然的呼吸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驻足,愿意聆听,只要我们不忘记生活的
初衷,默默地守护内心的朴实和宁静。 震撼的演出 来此浏览的人,一天最多可以看上两到三场演出。苗寨的场场演出不存在做作之嫌。他们是倾情的,把苗寨人天生的乐观和豁达,尽情地展示在歌舞里,捧献来者,让每个人来此,都不虚此行。 我们在住苗寨的第二天的上午观看的苗族表演。他们真的长年身处深山险壑,汲取了大自然的灵感,模仿着风声、水声、雷声和鸟类的鸣叫声,创造出富有苗寨独特音乐特色的苗歌。或曲调豪迈奔放,或歌声悠扬绵绵,或声调柔和,或浓郁抒情。 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伴着芦笙、芒筒、铜鼓、木鼓、唢呐、木叶等苗家乐器激越的声响,姑娘们婀娜多姿,翩翩起舞,小伙子们热情狂放,活力四射。 不长的表演里,你也会不自觉地陷入歌的海洋,舞的海洋。 但令我激动的是,演出人员中还有80多岁的老人,他们在用生命为游者歌唱,一生一世都在唱,唱今天的美好,唱今天苗都的辉煌。 我们告别苗乡时,苗乡的老人列队欢送,不时地颔首致意,一位长须老者端着米酒,给游客敬出告别酒。还不停地说:再来苗乡,我们欢迎你们!一种不舍的情怀,忽地婆娑了我的双眸。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