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在民间传统文化里体味乡愁味道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载体,如何在推动农村建设的同时,保护好村镇千百年来传承的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式的“乡愁”,为子孙后代留住山水、留住记忆、留住文化和精神的根与血脉,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迫在眉睫之事。
在略阳,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正在同时发生。一些山村因为现代文明的侵染,传统的山歌、小调、端公戏等民间文化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窘境。而在部分远离城市与集镇、地处偏远的自然村里,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却得以幸存。
何以留住乡愁?带着担忧与希望,日前我们实地走访了略阳的部分村落,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嘉陵江向南流经略阳,再往前17公里河道最险处就是白雀寺镇。在镇政府驻地,一条始建于81年的老街至今仍在,过去嘉陵江航运兴盛的时候,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既老也新,白雀寺镇的组成充满矛盾的味道。作为机构改革中三乡合一的大镇,几年前这里一直是全县矛盾纠纷高发的区域。
2012年5月,一场以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挖掘传统民间文化为初衷的地方文化展演活动在白雀寺镇拉开帷幕。令人意外的是,除了传统的文艺表演,由何家坪村选送的《船工号子》等一批原生态民俗文化却在全市文化汇演中一炮而红。
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县民协主席高正武介绍说:“尽管白雀寺镇在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都居全县前列,但却因为没有工业经济的出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并不突出。也正因为相对落后,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化才得以完整保留。”
白雀寺民间传统文化的出现并非“灵光乍现”。早在几年前,略阳开始挖掘羊皮鼓舞等氐羌民俗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县首批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114项,公布了嘉陵江船工号子、民歌、锣鼓草等17项省市县级保护名录,使这些民间艺术得以保护和传承。
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很多人认为民间文化虽然有自身的魅力,却显得粗糙,难登大雅之堂,被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自发性文化现象。但通过整理和挖掘,我们发现,这些源于劳动、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才是农民真正喜欢的文化,是真正能记得住的乡愁味道。”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作者:王伟
编辑:秦人
|